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乘風破浪裡的小姐姐

乘風破浪裡的小姐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00:33:51

乘風破浪裡的小姐姐?原标題:“她們”為守住風情與鄉愁,站在鄉村振興的海天之間——(引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乘風破浪裡的小姐姐?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乘風破浪裡的小姐姐(乘風破浪的新惠女)1

乘風破浪裡的小姐姐

原标題:“她們”為守住風情與鄉愁,站在鄉村振興的海天之間——(引題)

乘風破浪的“新惠女”(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潤钊 工人日報-中工網通訊員 李亮

閱讀提示

在福建惠安有一群返鄉創業、守護惠女風情的女性,她們想要打破外界對惠女的刻闆印象。在推動鄉村振興中,她們展現出惠女精神的另一面——“把苦難輕輕咬在嘴角,優雅地站在海天之間。”

5月12日,《工人日報》記者和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惠女家園文化傳播基地負責人李麗英的對話,就從舒婷的一首詩開始。

“把頭巾一角輕輕咬在嘴裡/這樣優美地站在海天之間……”這是舒婷筆下對惠安女的描寫。在惠女李麗英看來,在鄉村振興中,曾經久居深閨的惠女們早已不再是家庭主婦的傳統角色,而成了鄉村振興中不可忽視的“她力量”。

在鄉村振興中,看到“她們”的改變

在很多人眼裡,李麗英是個不走尋常路的姑娘。

她出生在小漁村,扛過砂石、賣過魚蝦、當過裁縫、玩過攝影、去過繁華的大城市。回到家鄉後,對“封建頭,民族肚,節約衫,浪費褲”的傳統惠女服飾起了改良的念頭。2013年李麗英回到家鄉創辦了惠安黃鬥笠旅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了小岞惠安女創作基地。

把傳統服飾的棉麻布料換成高密度、不易褶皺、觸感更好的現代西裝面料;将傳統的印花圖紋工藝改用刺繡、印染方式實現,縮短成衣制作周期……有人說李麗英“忘本”,她卻說這是“改良”。

“改良的初衷很簡單,就是希望讓年輕人也能穿上惠女服,年輕的工人也能制作出惠女服。”李麗英告訴記者,在時代大潮的沖刷下這些珍貴的惠女文化也在漸漸淡出惠女們的生活。

同樣想要為傳統惠女文化帶來改變的還有80後惠安女曾梅霞。在石雕廠當過學徒、做過研磨工、幹過企業管理的她,回到漁村經營起惠女主題民宿、組建了一支惠女模特隊。這支年齡從20歲跨度到85歲的模特隊,為民宿遊客和攝影師們展示惠女下海、補網、繡花、扛石等勞動場景,供體驗、拍攝和創作。

曾梅霞告訴記者:“惠女當模特與當地女性不應該在大庭廣衆下抛頭露面的傳統觀念格格不入。”但當她看到土生土長的惠女們也能在職業攝影師的鏡頭前擡起頭、自信微笑的時候,她看到了鄉村改變的可能。她說:“女性參與鄉村振興的第一步,就是要讓更多人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看到女性的改變。”

“她創業”無關年齡

李麗英的家鄉小岞位于泉州最東面,三面環海出入隻有一條通道,地理位置偏遠閉塞。曾經,這裡的男性勞動力向往外面的精彩世界,“飛”出去務工是普遍選擇,女性則成了守在石頭厝裡的存在。

如今,随着特色小鎮的建設、旅遊經濟的開發、文脈延續意識的覺醒,留守在半島上的女性成了推動鄉村振興拔節生長的力量。這支由“她們”組成的隊伍無分老幼。

李麗英的惠安女創作基地就長期與當地200多名“惠女”有着創業合作。從惠女服飾制作工坊到惠女家園民宿,再到惠女文創産品開發、惠女風情攝影寫生主題旅遊……今年65歲的老惠安女李金玉也在李麗英的帶領下,加入了“惠女鄉愁守護”計劃。

不會普通話、隻會閩南語的她卻熱衷“經商”,想着能靠着自己祖輩們傳下來的崇武魚卷制作技藝,在遊客的人潮中撈“一桶金”。她笑着告訴記者:“愛拼才會赢!”

“不要争頭搶前,失去做姑娘的本分!”李麗英告訴記者這是惠女們從小就被父輩們耳提面命、言傳身教的教育。“經商”“創業”這些在傳統文化中被視為與惠安女無關的詞語,在鄉村振興的過程中,被一個個歸還到了惠女的手中。

在曾梅霞的客棧裡,惠女服飾、漁網、蓑衣、犁是最醒目的裝飾元素,而她的女兒童童穿着惠女服飾的卡通形象則被印在了飲料杯、餐巾紙、卡片、U盤、鑰匙扣上,這些文創産品成了客棧裡最為熱銷的“網紅單品”,也成了當地文旅部門推廣惠女文化的經典“IP形象”。

客棧裡這些小惠女服飾、惠安女黃鬥笠挎包等伴手禮,在吸引遊客的同時,也吸引了不少當地年輕女性加入曾梅霞的創客團隊。這個由20多名當地青年女性組成的設計研發工作室緻力于惠女文創産品的開發。打造Q版惠女、組建惠女文創團隊都是曾梅霞守護惠女風情的嘗試。她感歎:“女性因為鄉村振興有了創業的舞台,鄉村振興也因為女性生産力的解放,有了全新的‘她力量’。”

工作室成員鄒芳是90後惠女,她笑着說:“以前覺得家鄉封閉,女性在這裡除了當主婦就沒有出路。沒想到現在我們也能用創意來演繹新版的惠女故事。”

堅韌才是“惠女精神”

受疫情影響,去年到李麗英的惠安女創作基地參觀的遊客比往年少了許多。有人勸她砍掉一些不賺錢、投資回報率低的惠女服飾項目,可李麗英卻不忍心。看着基地陳列室裡擺放着的上百件她從各處收集來的惠女服飾,她還是想把這個創業項目繼續守下去。

同樣想守護惠女文化的還有曾梅霞:“惠女服飾随着時代的變遷面臨失傳的危險,建議盡快采取措施,讓具有較高的實用藝術價值和民俗文化研究價值的惠女服飾得以複蘇,代代傳承下去。”曾梅霞認為:“在工地可以看到惠女挑起重石的身影,在海邊也可以看到惠女彎腰讨海的背影,堅韌自古就是惠女的精神。雖然都知道有困難,但我們不會放棄!”

李麗英在自己的微信公衆号寫道:“我也深深地為自己驕傲過,驕傲自己這副肩膀能挑土挑沙、扛住風雨,更驕傲自己這顆心始終淳樸善良、堅忍不拔。”她說:“新惠女是在鄉村振興中乘風破浪,把苦難輕輕咬在嘴角,優美地站在海天之間。”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