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币估值方法?每經評論員 張壽林同樣是央行投放貨币,如果貨币乘數更高,最終供應的貨币也就更多因此關心貨币供應,理應關心貨币乘數的變動根據央行披露的8月資産負債表計算,8月末貨币乘數已達7.17,為曆史之最今年以來,貨币乘數已屢次創下曆史新高,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貨币估值方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每經評論員 張壽林
同樣是央行投放貨币,如果貨币乘數更高,最終供應的貨币也就更多。因此關心貨币供應,理應關心貨币乘數的變動。根據央行披露的8月資産負債表計算,8月末貨币乘數已達7.17,為曆史之最。今年以來,貨币乘數已屢次創下曆史新高。
貨币乘數是指貨币供給量對基礎貨币的倍數關系,簡單地說,貨币乘數是一單位準備金所産生的貨币量。在貨币供給過程中,中央銀行的初始貨币提供量與社會貨币最終形成量之間存在着數倍擴張(或收縮)的效果,即所謂的乘數效應。
2018年以來,央行已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達12次,共釋放長期資金約8萬億元。一般來說,法定準備金率越低,貨币乘數就越高。這恰好可以解釋7月末的貨币乘數,但對于8月末的數據似乎就不适用了。7月末,央行資産負債表繼續收縮,對應的是貨币供應量不僅未收緊,反而具有很強的擴張效應。因為,降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意味着商業銀行被央行依法鎖定的錢減少了,可以自由使用的錢相應增加了,從而提高了貨币創造能力。
8月末,央行不再縮表,資産有所擴張,又該如何解釋貨币乘數再創新高?細看其數據構成,8月末基礎貨币有所增加,7月末是297172.87億元,8月末是298170億元。貨币乘數更高,表明8月末貨币供給較上月增幅環比增加,因為貨币乘數是貨币供給與基礎貨币之比。7月末貨币供給餘額為2125458.46億元,8月末為2136836.91億元,增加11378.45億元,而7月份貨币供給較上月有所下降。進一步發現,8月份的貨币供給增加中,單位活期存款貢獻了絕大部分,增幅達9920.96億元。
一般認為,單位活期存款大幅增加,意味着經濟開始活躍。也就是說,盡管今年以來貨币乘數屢創新高,但背後推手已開始發生變化,如果說之前是政策推動,當下則是市場驅動。
那麼,未來貨币乘數會否繼續增加?根據央行行長易綱今年6月中旬披露的數據,全年人民币貸款将新增近20萬億元。截至7月末,人民币貸款餘額166.19萬億元,去年末對應是153.11萬億元,也就是說,前7月新增人民币已達13.08萬億元,因此接下來幾個月人民貸款增速預計有所回落。對應到貨币乘數上,其再創新高的概率也随之下落。
問題是,高水平的貨币乘數究竟是利還是弊?事實上,貨币乘數低了,對貨币政策來說,其效果就稍顯遲鈍,但貨币乘數高了,貨币政策又體現出蝴蝶效應,即過于靈敏。我們知道,貨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穩定物價,但如此一來,物價穩定就受到更大挑戰。因此,對央行來說,貨币乘數并非越高越好,對居民更是如此,貨币乘數過高,居民收入分化可能更趨明顯。
同樣的邏輯,貨币乘數達到高水平之後,再往下降也就難了。特别是準備金率變動對貨币乘數的調整,其稍有下調,貨币供應就可能出現大幅緊縮。在全球經濟低迷環境下,這并非大家想看到的。前後結合,未來中長期,貨币乘數大概率維持在7倍以上水平。
可以預見,至少在中期内,準備金率調整工具會不再輕易啟用,貨币政策操作更可能通過直接調控信貸,以及日常公開市場操作來實施。
目前準備金率最低已降至6%,整體來看,金融機構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為9.4%。按照以上邏輯,可以預測,9.4%的水平可能在未來較長時間内維持。沿着這一邏輯繼續分析,貨币政策進一步較大幅度放松的空間也在縮小。
就貨币因素而言,在貨币乘數大概率維持現狀、貨币政策大幅放松空間縮小的分析路徑下,未來房價繼續大幅上漲的空間将對應收縮,各類資産如果不是因為自身潛在價值持續釋放,未來上漲空間都相對縮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