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肥晚報消息,7月13日下午,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安徽省教育廳廳長趙振華、省教育廳副廳長儲常連現場解讀《深化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改革 服務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2-2025年)》政策。
會上提到,安徽省将支持安徽大學立項建設強光磁國家大科學裝置;到2025年,中科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學” ;支持安徽醫科大學新醫科中心、安徽農業大學新校區建設;連續3年就業去向落實率低于60%專業将停招。
中科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合工大、安大“一流學科”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此次《實施方案》從3個方面明确了目标任務。
“首先是高校層次類型結構日趨合理,與經濟社會發展匹配度顯著增強。’雙一流’建設高校支撐科技創新策源地的能力大幅提升。”安徽省教育廳廳長趙振華透露,到2025年,計劃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一流學科”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此外,學科層次水平明顯提升,對安徽創新改革發展的支撐度顯著增強。比如,力争Ⅰ類高峰學科達到國内學科排名前10%;Ⅱ類高峰學科達到國内學科排名前30%,其中10個Ⅱ類高峰學科達到國内學科排名前20%;參與評估的Ⅲ類高峰學科全部進入全國學科評估榜單,半數以上達到國内學科排名前50%。
學科專業結構方面,也将進一步優化。根據規劃,到2025年,安徽省服務十大新興産業的學科專業比例達到70%以上,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00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超2.5萬人、應用型人才超70萬人、技術技能型人才超35萬人。力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畢業生留皖率逐步達到40%。
支持安醫大新醫科中心、安農大新校區建設《實施方案》中明确,安徽省将支持安徽醫科大學新醫科中心、安徽農業大學新校區建設、支持安徽大學、安徽師範大學、安徽理工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安徽财經大學等高校設立高等研究院,支持安徽建築大學設立未來城鄉研究院。
在優化高校類型結構之外,安徽省還将提升高校學科的水平。
安徽省将高起點前瞻性布局支撐國家原始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學科專業。積極對接教育部“高等學校基礎研究珠峰計劃”“頂尖學科建設計劃”,積極争創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布局建設若幹省級基礎學科研究中心。
同時,支持高校持續加強已有基礎類博士一級學科建設,支持高校争取将基礎類碩士一級學科提升為博士一級學科,争取培育一批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基礎類碩士一級學科。
支持安徽大學立項建設強光磁國家大科學裝置在優化高校類型結構方面,安徽省将持續推進“雙一流”建設,推動中科大立足世界科技前沿;同時,加快合工大、安徽大學一流學科建設,提升整體辦學水平。
根據規劃,安徽省将支持中科大科教融合示範區、國際校區、先進技術研究院和合肥先進光源建設。支持合工大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建設。推進安徽大學未來學院建設,支持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安徽大學立項建設強光磁國家大科學裝置。
連續3年就業去向落實率低于60%專業将停招為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安徽省将加大學科專業存量調整力度。
通過完善學科專業“預警清單”制度,健全學科專業退出機制,對需求不大、水平不高、效益不好、競争力不強的學科專業實行限招、隔年招生、停招等措施。對不适應經濟社會發展、偏離辦學方向、辦學水平低、脫離社會需求的學科專業點予以退出。持續推進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動态調整。
同時,推進招生結構的調整優化,逐年提高十大新興産業相關學科專業招生計劃占比。招生計劃增量主要向服務重點領域的高校傾斜、向培養急需人才成效顯著的高校傾斜。控制社會需求不足、就業去向落實率低的學科專業招生規模,連續3年就業去向落實率低于60%專業将停招。
一個區域的崛起必然要有與之匹配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對地區來說,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城市建設,都需要源源不斷的人才。高校作為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對優秀人才有着強大的吸引力,無疑是推動區域發展的中堅力量。安徽這一系列政策,則是打造高教強省的有力支撐。
安徽,靠一所大學打天下?
提到安徽的高教,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 “華五”名校之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為“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卻顯得默默無聞。作為本土高教獻謀獻策最積極熱心的網友之一,安徽網友紛紛建言獻策,在過去半年時間内,就有不少安徽群衆提議學院升級、學校更名、學校合并,又或建立新大學、高校遷址、引進院士等等。
安徽人民對于高等教育事業的關心及重視,也側面反映出目前安徽高教的一大問題:即便有“王牌”中科大,但高教發展依舊困難重重。問題究竟在哪裡?
高校設置斷檔嚴重作為中部崛起中的一員,其實安徽省的高教資源和水平屬于發展較好的。在2022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安徽排名第一的高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全國高居第7,合肥工業大學、安徽大學分别位于第83、95。豐富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意味着本省學生擁有更多進入名校的機會,這三所“雙一流”承載着全省的期待和希望。除此之外,其他高校都乏善可陳,整體高教實力缺乏“闆凳深度”。
但随着高等教育大衆化、社會對于多層次人才的需求不斷提升,3所“雙一流”高校,對于安徽省50多萬高考生來說,仍匹配不了“上好大學”的需求。
學科專業布局不合理在《安徽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局和需求分析報告(2021)》中也曾指出安徽高校學科發展面臨的痛點——部分學科專業布局不符合社會需求。畢業生人數在全省畢業生人數排名為第二、第三、第四的管理學類、文學類、理學類三個門類對應的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别排在第七、第十和第九名。學科專業畢業生數量與其初次就業率排名不成正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些學科專業的發展可能已經出現了供大于求的現象。
2020年安徽省本科各學科門類畢業生人數分布(單位:人) 安徽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局和需求分析報告(2021)
2020年安徽省本科各學科門類畢業生初次就業率 圖源:安徽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布局和需求分析報告(2021)
人才流向江浙滬安徽所處的地理位置并沒有多大優勢,頭頂江浙滬,在上海、杭州、南京以及一衆地級強市的“虹吸”下,隻能是便于人才外流。
在2020年7月發布的《2019年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中,針對安徽省20多萬畢業生作了一次就業調查,“理想工作地區”一項中顯示,長三角(除皖)經濟圈(上海 江蘇 浙江),是安徽省内大部分人的理想工作地區,分别占44.15%和42.04%。
圖源:安徽省教育廳《2019年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
經過兩年的調整,在2022年4月發布的《202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中,已有超過70%的畢業生在省内就業,省内地級市中合肥吸納了近一半的省内就業畢業生,超過90%的畢業生在長三角區域就業。
圖源:《202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報告》
安徽,如何成為“高教優等生”
地跨淮河、長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作為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孕育了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等多元文化圈。自古以來人傑地靈,人文荟萃,安徽擁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高教資源其實并不算稀缺,擁有三所“雙一流”高校,更是手握“王炸”中科大,大有成為“高教強省”的潛力。利用寶貴的優質資源,打好這副牌,安徽高教才得以長足發展。
大學“改頭換面”2020年10月,淮北市教育局微博發布消息稱,由淮北師範大學轉設而來的淮北理工學院(籌)預計明年可投入使用,為4000名學生提供較完備的教學生活設施。
淮北理工學院(籌)建設項目工地(圖源:安徽網)
同一月,據皖南醫學院網站消息,皖南醫學院與蕪湖市人民政府合作牽手,蕪湖市将積極支持皖南醫學院創建醫科大學。
除此之外,備受安徽省教育界關注的學院更名事件也有了明确進展。2020年12月22日,安徽省教育廳公布的《關于2020年拟申報設置本科學校的公示》中明确提及:已同意合肥學院更名合肥大學報請省政府向教育部申報。
圖源:安徽省教育廳
2022年2月,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闆咨詢“合肥學院升合肥大學的目前進度。對此,安徽省合肥市書記回複稱,目前正在做好教育部專家組進校考察的各項準備工作。下一步将由教育部根據工作安排和疫情防控需要,适時開展進校考察等後期工作。
此外,安徽省宿州市将支持宿州學院創建宿州大學。蚌埠醫學院更名為蚌埠醫科大學的工作也已進入沖刺階段。
獨立學院轉設、學院升級更名等等…都将進一步優化安徽高教布局和結構的需要,提升内涵建設水平。
加強學科建設學科建設作為高等學校建設和發展的核心,直接體現了高校的整體辦學實力、學術地位和核心競争力。補足短闆,提高學科建設整體水平,是安徽高校發展的當務之急。
2020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了《安徽省高等學校高峰學科建設五年規劃(2020-2024)》,定下了硬指标,沖擊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A類等級(學科排名前10%),在省屬高校重點打造11個“高峰學科”,力争2020年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實現省屬高校學科排名升檔進位,1-2個學科達到A類等級水平。
2021年2月,安徽省财政廳會同省教育廳印發《安徽省高校發展專項經費管理辦法》,内容提到,5年共計安排30億元,用于《安徽省高等學校高峰學科建設五年規劃(2020—2024年)》确定的Ⅰ、Ⅱ、Ⅲ類高峰學科建設。
2022年1月,安徽省發布《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安徽省支持高校學科建設若幹政策的通知》,2020—2024年,省級财政在現有高校發展專項經費中将統籌30億元以上資金,用于支持省屬高校高峰學科建設。
人才引進
近兩年,安徽高校在人才引進上動作頻頻。
2020年11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翁建平獲聘為蚌埠醫學院院長;12月底,安徽大學引入來自複旦大學經濟學領域“強援”陳詩一,任安徽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上海财經大學教務處處長、招生辦公室主任朱紅軍,拟提拔交流擔任安徽财經大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校長。2021年5月,安徽理工大學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周守為為特聘教授。5月,合肥工業大學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劍旗為該校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學術院長和特聘教授。2022年6月,李亞棟院士任安徽師範大學校長。2022年7月,合肥工業大學聘任著名煤炭開采及瓦斯治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為首席科學家······
近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闆向安徽省委書記鄭栅潔留言建議,希望領導們可以盡快安排全職院士入職安大,助力安大雙一流發展。對此,7月8日,安徽省教育廳回複稱,“根據材料學科發展需要,學校積極主動向3名院士傳達了合作意向,經多次溝通交流,1名院士表現出較大誠意,2名院士表示對相關學術交流與合作非常感興趣。下一步,學校将繼續保持與3名院士的密切聯系,積極協商院士引進和成立院士工作站等相關事宜。”
高層次人才決定着學校的科技創新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高校間的人才流動、對口支持合作,會進一步推動安徽高校高水平大學建設實現更大進展。
“牽手”外部雙一流2020年8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來到安徽,與其聯手開展合作。12月11日,馬鞍山市花山區與河海大學正式挂牌成立現場教學基地簽約。在2021年1月6日發布的《馬鞍山“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推動安徽工業大學等本地院校與長三角知名大學、大型企業合作,促進1-2家長三角一流大學分支機構落戶馬鞍山。”2021年9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位于安徽省天長市的金牛湖校區正式開學,迎來了第一批1200餘名師生......
高校因城市而興,城市因高校而盛。當年中國科技大學在合肥組建時,合肥的城市建設和産業發展還處于較落後階段。經過一座城市與一所大學半個多世紀風雨攜手、同舟共濟,合肥如今已憑借科研、政策的優勢異軍突起。安徽作為新興發展中部省份也得益于名校的人才、科技支持和智力支撐,在各個領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讓安徽各個城市的高教規模、質量、效益等得到充分發展,滿足安徽人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的教育需求,滿足當地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安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來源 | 軟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