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廣府人 客家人 潮汕人的來曆

廣府人 客家人 潮汕人的來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2:43:39

特殊的地域,韓江下遊出海口一隅,特殊的海洋文化,滋養了中華猶太人之稱,遍布東南亞、全世界的潮汕人。

潮汕的廣東人都自稱潮汕人,而幾乎不稱自己是廣東人。廣東的客家人也都首先認同自己是客家人,然後才是廣東人。狹義講,廣東人僅僅指西江流域講粵語(廣府話)的老廣。而講粵語的不僅僅廣東人,西江中上遊,還有一部分廣西人也說粵語。

聽起來有點繞口令,但是,這卻道出了廣東省,三條江所決定的三個族群:廣府人(西江中下遊的粵語族群)、客家人(東江人)和潮汕人(韓江下遊)。

李嘉誠為代表,縱橫内地、港澳以及東南亞的潮汕商幫,都是潮汕人。也就是今天的廣東東北角,與福建交界的汕頭、潮州和揭陽、梅州的一部分。古稱潮州八邑。

韓江入海處,潮汕八邑鄉

潮汕地區的母親河韓江,因唐代稱主政潮州的韓愈得名。主源發源于贛閩交界的武夷山南巒東坡,今天上汀(古汀州)的母親河,汀江。汀江的汀,同甲乙丙丁的丁。義指正南方。汀江的得名便是指這是一條唯一正南流的江河。在古人看來,中國所有的江河都是東流。可見韓江(汀江)的特殊。

廣府人 客家人 潮汕人的來曆(和廣府人客家人相比)1

汀江南流,閩南地區,進入閩粵交界然後在彙入梅江,之後才稱之為韓江,入海。(我們的河系列文章曾經專門寫過韓江:《韓江:一曲潮汕話滄桑》)

作為韓江的南部支流,梅江發源于廣東東南部蓮花山北巒,北流進入梅州(古代程鄉縣),梅江和梅州皆因今天梅州市的梅山得名。梅江也無疑是今天客家人重鎮的梅州的母親河。

整個廣東,除了梅江(韓江)水系流域,都是西江和東江水系。尤其發源于贛粵交界南嶺地區的東江,流出了古惠州(包括今天的河源市)。今天,香港的水源地——新豐江水庫(萬綠湖)的所在。

東江西流,梅江東流,兩江分流,不僅分離出水系,也分離出族群的差異。直到今天,東江中上遊依然是客家人的聚集地。而梅江下遊,則是潮汕人地區。

造成這種區别的便是源于廣東沿這幾條江不同的開發曆史。

我們的河在講珠江最大的支流西江時講過,廣東絕大部分地區,尤其西江中下遊水道和珠江三角洲地區,作為廣東最早開發的地區,其主要族群将粵語的廣府人,是古代中原移民南越南嶺,沿湘水、漓水、桂江,進入西江流域,然後漸次開發珠江三角洲地區。

正是水系(靈渠)的便利,使得湖南連接兩廣的開發,要遠遠早于和條件優越于江西和廣東交界的南嶺部分。

所以,廣東的開發,是沿西江自西向東,抵達番禺(今廣州),開發珠江三角洲肥沃平原之後,漸次再從下遊漸次抵達東江中上遊,開發今天的廣東東南部分,比如惠州(包括河源)和潮州(包括梅州)。

這部分的廣東人,今天說的就是粵語。而潮汕地區講潮汕話的潮汕人。則是沿着與之不同的路線南遷。

廣府人 客家人 潮汕人的來曆(和廣府人客家人相比)2

潮汕人從哪裡來?

潮汕地區,位于韓江下遊入海口處。相比珠江西江和東江,韓江雖然短促,但在閩粵交界,閩粵贛三省南嶺餘脈之南,西有蓮花山山系和珠江流域分野,使得潮汕地區雖然狹小,但也自成體系。

而也正是這個原因,潮汕人和廣府人(廣東粵語地區人)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族群。尤其遷移路線上,雖然同樣是南遷中原人。潮汕人則是從福建中部莆田地區逐漸遷移到今天潮汕地區。而莆田人(福建人)大多又都是唐代南遷的中原人,這也就是使得今天的潮汕人有着很多古代中原人的文化特征。比如重視宗族觀念,重視家族的文脈傳承等等。

直到今天,很多李姓的潮汕人和福建泉州、廈門的李姓宗族一樣,都自認為自己是隴西李氏。

潮汕人的祖先沿着福建沿海一路經過今天泉州、廈門和漳州沿海地區之後,南抵韓江入海處三角洲,再向南,不僅有粵東沿海蓮花山山系阻隔,而且,珠江三角洲肥沃地區早已被更早沿西江流域進入此地,講粵語的廣府人所占據,向北又是閩粵贛三省交界的群山阻隔,潮汕人因此才不得不在此定居。

但是,由于生存環境的狹小。尤其在明代中期,曆代南遷的中原人(客家人)進一步南遷進入江西南部和東江中上遊地區之後,潮汕人的生活區域更加狹小。

尤其,宋元以後,後到的中原人不斷的南遷,引起了前期移民和後期移民(客家人)之間對于珠江三角洲農業地區的争奪。曆經明清兩代的嶺南四邑(新會、恩平、開平和台山等珠江三角洲西岸)土客械鬥便是明證之一。後來的結果便是:一路客家人進一步西遷,沿西江上遊進入廣西;另一路則北返,進入閩粵交界地區,和粵贛交界地區,形成了今天著名的客家四州聚集地區:梅州、贛州、汀州和惠州。(相關文章參見我們的河系列文章:《客家四州為什麼是梅惠贛汀?》)

其中,廣東惠州,包括今天的河源市,整個東江中上遊地區,直至贛粵邊境都成為客家人的聚集地。今天的廣東梅州地區,韓江(梅江)的上遊、中遊也完全成為客家人梅州,脫離潮汕人勢力範圍。客家人的生存範圍,北延至,閩粵贛三省交界的福建汀州和江西贛州。

廣府人 客家人 潮汕人的來曆(和廣府人客家人相比)3

相比客家人、廣府人,潮汕人在廣東三大族群最為特立獨行

至此,客家人、廣府人和潮汕人,廣東省的三大族群正式形成。相比而言,潮汕人的地區最為狹窄。向西,珠江三角洲是廣府人的地域,,向北,韓江中上遊地區,則是客家人的生地區。

閩粵贛交界地區,山地縱橫,原本生活便已經不易。再加之明代中期以後,倭寇不斷騷擾東南沿海,這就使得韓江下遊,沿海地帶的潮汕人的生活區域更加狹窄。

再加之,無論是南宋還是晚明,最後的反抗勢力都是沿着東南沿海,從閩粵一路南下退卻,而潮汕地區也成為屢屢反抗,而受到外族戕害的必經之地。潮汕人所謂最後為國盡忠守節之地的“省尾國角”(潮汕方言)的說法便是來源于此。

生存環境狹小,隻能向海而生。這時一個最大的曆史機遇開始讓潮汕人成為中國最早具有海洋精神和海洋意識的中國人。明清的禁海,使得潮汕韓江出海口外,粵閩交界的南澳島成為了倭寇和外番(西班牙荷蘭等大航海後的歐洲殖民者)船舶停靠補給的重要據點。

《讀史方輿紀要》載,明清雖然屢屢剿滅并封鎖南澳島、柘林港附近海域港灣,但是又屢屢被海盜和歐洲殖民者占據。而正是這個便利,使得潮汕人大批趁此機會到達台灣,乃至東南亞求發展,讨生活。今天,幾千萬潮汕人在東南亞乃至海外便是那時紮下的根。

跟随鄭成功開發台灣的三個群體中:除了泉州人、漳州人,便是潮州人。甚至,在明清之際台灣開發早期,除了漳泉械鬥,還有福建人和潮州人的械鬥。這中間,來自潮汕地區的潮汕人、客家人稱漳泉人為福佬。(我們的河系列文章:你連土樓的曆史都不知道,還談什麼收複台灣?)

由于台灣移民中,漳泉等福建人占據大多數,直到今天,客家人和潮汕人依然站在藍營陣營,反對自己在台灣南部的“世仇”——綠營重地的台客(漳泉等福建南部早期移民)。

甚至,在福建南部,閩粵交界地區,客家人和本地人之間因争奪生存空間的械鬥也頻繁發生。這就使得客家人、潮汕人和福佬(漳州人)之間在狹小區域裡(閩粵交界)彼此生存空間越來越狹小。

在廣東,占據大多數地區和人口的講粵語的官府人(廣東人)欺負客家人。潮汕人又被因為屢屢被人欺負,反抗意識極強,極其敏感的客家人所包圍——韓江中上遊,西部和北部梅江和汀江區域的梅州、汀州都是客家人的聚集地。東部閩粵交界,漳州地區又是福佬(福建漳州人)的地盤。潮汕人隻能向海,義無反顧。下台灣,下南洋,下西洋。

而且,由于族群的分明,潮州的潮汕人才有着更深更重的彼此認同感和報團取暖精神。這也是今天潮汕商人的一個明顯特征。

因生活不易而敢于反抗,和累世積累的獨立判斷的商業能力;因為反抗,養成了報團習氣,無條件的幫扶桑梓的精神,都成為今天潮汕商幫文化的特質。

韓江雖短,上有客家人,下有潮汕人。和客家人做了幾百年鄰居的潮汕人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尤其是廣東的客家人和潮汕人很容易讓外人分不清。比如保留了大量古中原特色的文化方面和飲食方面,重視家族教育、重視文化和講求反哺鄉裡的觀念方面等等。但也能看出潮汕人與客家人的不同。比如,客家人由于居住分散,便沒有潮汕人自身的認同感強。外人很難融入潮汕人群體。這種排外特征比客家人還要明顯。

再一點,由于身上的海洋文明特征,潮汕人比客家人更有商業頭腦,客家人更多是能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而潮汕人除了勤儉和勤勞特征,更具有商業上的天分。

雖然有極大争議,但一夜之間,為了吃下萬科,潮汕商人能融資億萬,這絕對不是中國其他任何商幫群體所能做到的。但潮汕人能做到。

韓江雖短,但上中遊兩大支流:梅江(梅州)和汀江(汀州,今長汀等地)成為客家人的發祥地,而下遊以及沿海沖積扇平原地帶,又成為潮汕人和潮汕文化的發祥地,不能不說,這在中國的江河中是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

叫韓江,是因為潮汕人為了紀念唐代曾被貶潮州當過刺史的名士韓愈,而這條江後世的曆史和繁育的中國在海外最有名氣最有骨氣的族群,的确沒有辱沒這個名字。

來源:我們的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