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發展到現在,一直有“逝者為大”的說法講究。
字面意思理解很簡單,一個人生前不管如何,在他死後一切都将消散,活着的人不管和他有什麼恩怨,都要保持對逝者的敬重、對生命的敬重、對天理的敬重。
至于說法的起源已經無從深究,但筆者可以肯定地告訴諸位一點:孔孟時期已經就有流傳。
因為在傳統觀念中,人的死亡并不是真正的離世,而是前往了另一個世界,特别是《宅經》中還為人們亮明了兩個概念,即“陰陽”。
生者居住的房子叫“陽房”,逝者居住的地方叫“陰房”,若是陰陽不均,就容易招惹晦氣。
即便分得再怎麼清,子孫後代仍然和自己的祖先擺脫不了關系,有人在祭拜祖先的時候還會常常祈願,希望他們可以在另一個世界保佑自己。
就旁人而言這都無可厚非,畢竟這種觀念早已深入人心。
在這個基礎上,民間也有了許多特别的習俗,比如“頭七”,即人在離世後的第七天魂魄會回到自己的家中,生者則需要準備許多東西,供祖先進行“享用”。
當然很多人将其定義為封建迷信,筆者個人也能夠理解,但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依據,科學界裡曾做了兩個實驗,早已給出答案,今天咱們就來好好聊一聊。
喪葬習俗人固有一死,身處禮儀之邦的華夏,流傳的習俗講究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咱就抛開“頭七”不言,就拿過去流傳的什麼地獄、閻王、黑白無常等去說,神州大地上的陰間文化從來都不曾消逝。
“頭七”則顯得比較特殊,興起于民間信奉于民間,直到現在都還在被許多人踐行和流傳。
這一天又被稱之為“回魂夜”,逝者被鬼差送到生前居住的家中,子孫後代要準備一些大魚大肉進行“款待”,供逝者進行“食用”。
當然這裡的食用并不是真正的“食用”,而是我們現在常說且常做的“祭拜”。
所有準備工作做好後,生者要藏到自己的被窩中,生怕逝者被子孫後代的誠意所感動,然後“賴”在家中不走,最終導緻陰氣變重,從而影響到全家人的運勢。
習俗就是這個習俗,既然能流傳到今天,必然有着一定的道理,從科學的角度去探究分析,這主要歸于兩個方面。
靈魂試驗筆者在這裡問諸位一個問題,人是由什麼組成?
除了一些特别科學和專業的說法,無非就是肉體和靈魂,從這個角度出發,逝者在離去後留下了一對軀體,靈魂自然也得到了印證。
很多人認為這樣的說法過于荒謬,科學家早已為我們進行了實驗佐證。
參加實驗的為6個瀕臨死亡的老年人,所有人躺在精準稱重的刻度床上,由電腦和人工雙重記錄,看看在離世的那一瞬間,人的體重有沒有變化。
所有老人在離世後,體重都統一下降了21g。
那麼問題來了,人在沒有受到任何傷害的前提下,體重卻意外下降了21g,并且所有老人的體重都是統一的,這是什麼原因?
這個東西有沒有可能是靈魂?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确實很發達,但它不能佐證的東西,或者說人們看不到的東西就一定不存在嗎?
你認為不可能,這正是時代的發展局限了你。
放到宋朝,你說未來會有智能手機,人們可以視頻玩遊戲,我估計最多會有人罵你一句“神經病”,因為特定的環境下決定了他們的思維。
輪回之說對于這個說法,大部分人都認為起源于佛教,但科學試驗也進行了佐證。
何為輪回?即人在離世後靈魂又輪回重新投胎成為另一個人,前生受更多的苦,來世則會享更多的福,所以有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行善施恩,言外之意又叫修行。
對于這樣的觀點,筆者不想做太多的贅言,咱們隻說靈魂是否存在。
西方曾有科學家做過這樣的試驗,即人類死亡率調查,目标人群為損人利己的人和助人為樂的人。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前者的死亡率高于後者的4-5倍,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經過相關研究才獲得的數據。
人之初性本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話雖這樣講,可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都得到了兌現?那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上一世這個人得到了回報,所以他這一世仍然堅守這樣的初心?
當然這隻是一種猜測可能,誰又能保證看不見的一定不存在呢?
笑侃人世間說到底,頭七回魂的真實性仍然無法定論,關鍵在于人們如何去看這件事情。
曆史發展到現在,即便它真的被證明為不存在的東西,但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這不僅僅是對孝道的踐行,更是對個人心理和精神上的一種安慰。
文章結尾之時,送給諸位一句話: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人要懂得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珍惜自己的擁有,不懂得珍惜眼前人,擁有再多我們也隻會始終覺得有所缺失。勿忘知足,勿忘接納,你擁有的并不少,請懂得珍惜。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别忘了留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