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上海交大學習日志

上海交大學習日志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01 00:56:38
400多封信,70萬字。上海交通大學有這樣一位班主任,十年來堅持與學生和家長書信交流。在每一位學生心中,他就是大學班主任的“天花闆”。

這位班老師就是上海交大農業與生物學院的教師楊志彪。從 2013 年開始,楊志彪連續擔任了兩屆本科生班主任 。十年來,每學期的開學初和期末,他都會給學生及其家長寫一封信,談理想、信念、學習、生活、家庭、感情、交友……

他所寫的400多封信,給學生和家長的公開信20封,10萬字;300多封是寫給學生和家長的私信,60萬字,其中不少還是毛筆書寫。

上海交大學習日志(400餘封信70萬字動情真言)1

很多人會問,現在微信、QQ、短信和電話溝通很方便,為什麼還要選擇以書信的方式,和學生及家長進行交流?

楊志彪說,書信不限字數,方能充分溝通。而且,一筆一畫之間,傳遞的是情感,溫暖的是人心,這是最容易走進孩子心靈的溝通方式。

學生們因為書信,和他走得更近,有的家長将他的公開信一一裱起來,挂在牆上,時常閱讀。

楊志彪老師的70萬字書信——《見字如面:一位大學老師與學生的十年書信往來》,已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結集出版。

上海交大學習日志(400餘封信70萬字動情真言)2

讓學生愛上自己的專業

“同大多數同學一樣,新的學期我充滿喜悅之情,因為有這麼多新的面孔。我很喜歡大學這種環境,這也是我最終在大學任教的原因。教師可以變老,樓房可以變舊,但隻有學生永遠年輕。”

這是楊志彪給2013級動物科學專業24位新生的第一封信,字裡行間,充滿着對大家的希望。

上海交大學習日志(400餘封信70萬字動情真言)3

動物科學不算交大的熱門專業,不少學生通過調劑進來,對專業不了解,心裡有落差,對将來的就業前景有很多困惑。

在新生的信中,楊志彪以自己的專業選擇經曆來勉勵同學,他在信裡寫到:“在本科學習期間我發現全班 30 名同學,隻有我一個人填報了動物醫學這個志願,其他同學都是調劑。所以其他同學都是悶悶不樂,覺得專業不好,很丢人。而隻有我,是陽光地、積極地、充滿激情地生活和學習着。但随着時間的流逝,同學們也都能正視現實,并順利畢業,現在我們班的同學都在從事本專業,幾乎都是本單位的領導或業務骨幹 。所以當畢業十年聚會時,大家回想起當初的青澀和幼稚都十分感慨。“

上海交大學習日志(400餘封信70萬字動情真言)4

楊志彪告訴同學們,專業的好壞完全在于個人心态 。

“我們來到交大,就是為了學好專業,找好工作,掙高工資,娶白富美, 嫁高富帥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些也值得追求,但不能是全部。我們更應該提高自己心靈的修養!微觀上要善于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宏觀上,要有宇宙觀。掌握了這兩個主線,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比如感恩、責任,比如人際交往,比如愛情家庭,比如仁義禮智信……”

楊志彪說,讓學生愛上本專業,是作為班主任最大的心願>

上海交大學習日志(400餘封信70萬字動情真言)5

與家長建立良好溝通

除了寫給學生的信,楊老師還堅持每年學期期末給家長和學生寫一封公開信,向家長們彙報一年來班級的學習風氣和精神面貌,取得了哪些成績,事無巨細。

他在給2018級學生家長的一封公開信中寫到:

“我是孩子們在學校的“家長”,26 個學生對我而言都很重要。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希望他們能出人頭地。在中學階段,有很多優秀的管理孩子的經驗值得我借鑒 。然而,大學階段更是孩子成長的黃金階段。家長或許更應該加強學習,學習如何和孩子相處,學習如何正确引導孩子,學習如何讓自己的孩子具備獨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學習怎樣讓自己的孩子成長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家長們也會定期給楊志彪反饋,“感謝您對孩子們的關心關愛教導培養,真心欽佩您,向您緻敬。人生有一師如此,夫複何求。”

上海交大學習日志(400餘封信70萬字動情真言)6

來自河南的2018級邵新發同學媽媽每次收到孩子的成績單和楊老師給家長的公開信,都會把它們裱起來,挂在牆上,時常閱讀。

貴州徐潇雨同學的媽媽,廣西王子泓媽媽,每次收到公開信,都會在家庭群裡集體分享。

上海交大學習日志(400餘封信70萬字動情真言)7

楊志彪還給學生寫了很多的毛筆書信。

“看着老師的來信,竟說不出話。做父母尚且做不了細緻入微,更談不上精神上與自己孩子的溝通。”徐潇雨同學的媽媽說。

為什麼要給家長寫信?

在楊老師看來,孩子在上學期間,需要的或許不是每天的噓寒問暖,他們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有更深層次的思想需求,有更強烈的成長渴望,有更豐富的情感需要,這些都是家長需要及時調整和理解的。

作為班主任,楊志彪希望更多的家長能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考慮孩子真正的需求。

“我最不希望看到的,是不少大學生父母隻有到了孩子退學才了解孩子在大學裡是怎麼樣的學習狀态。>

上海交大學習日志(400餘封信70萬字動情真言)8

塑造學生科學、人文精神

從接手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天開始,楊志彪老師就一直在思考,學生最缺什麼?

在給學生大量的書信中,楊志彪提的最多的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他覺得,要讓學生認識自己,要敢于質疑、敢于破除已有的成見。通俗一點說就是培養人識别真僞、區分善惡、分辨利害的能力,并且具備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

他創造性地開展了10多期的“科學精神進課堂”和“人文精神進課堂”系列特色主題班會,每次邀請學科領域佼佼者進行分享指導,培養學生辯證思考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

他還自己出活動經費,每年花費上萬元,支持學生開展各類主題班級活動,形成良好的集體氛圍。他所帶的班級湧現出不少優秀學生,活躍在社團、學生工作、社會實踐、志願者服務等領域。

楊志彪先後主講本科生“預防獸醫學、動物病理學、動物藥理學、動物疾病控制”等課程;主講碩士、博士、專業碩士“預防獸醫學專題、獸醫科技前沿講座、預防獸醫學研究生班讨論”等課程。

作為一名一直從事動物冠狀病毒病研究的學者,當新冠病毒不期而至時,楊志彪于2020年1月30日及時給學生寫了一封公開信,打消大家的焦慮,從科學的角度解讀突如其來的疫情,并告知大家這次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能夠引起人體産生抗體,理論上一定能研發出疫苗來對抗病毒。

楊志彪所帶的兩屆動物科學班,學生畢業時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今年動科班2022屆不少畢業生被本校交大、清華、 浙大、中國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錄取,考研成功率達到69.23%,且所有深造的同學都選擇了本專業或者相關專業,深造率創造了交大農生學院最高的紀錄,在整個交大也是名列前茅。

上海交大學習日志(400餘封信70萬字動情真言)9

今年6月,楊志彪自費制作了一本2022屆畢業班紀念冊,200多頁,彩色精裝印刷,每本300元。裡面記錄了4年中學生們的點點滴滴,所有的班級特色活動和學生、家長的書信來往。

楊志彪十年來寫給學生的書信,如今已經以《見字如面:一位大學老師與學生的十年書信往來》書名結集出版。談到出版初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易文娟老師表示,感動于書信内容,真情、樸實,平等,不故作高明講大道理。

“這是一部十年寫就的情懷之作,是一個十年踐行的教育理念。楊老師一筆一畫寫了十年,極其難得可貴。”

上海交大學習日志(400餘封信70萬字動情真言)10

“十年來,我見證了每個同學的成長,學生的堅強、勇敢、自信、樂觀、渴望、期盼、無奈、不安、彷徨,時常讓我想起自己年輕的時候經曆的那些不眠之夜,那些刻骨銘心的往事,因而能夠陪學生高興,陪學生落淚,更讓我思考教育的意義,生命的真谛。”楊志彪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