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美國每年固定開支

美國每年固定開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20:18:18

美國每年固定開支(從公務員窘境看美國消費文化)1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上周末,随着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國會通過的臨時撥款法案,政府運作得以全面重啟,衆多公務員終于松了一口氣。但由于隻是暫時“開門”3周,對未來的擔憂依然令他們煎熬。過去這30多天,排隊領取食物、在社交媒體上訴苦……美國公務員們的窘境讓外界吃驚。美國政府“關門”的影響何以如此之大?應該說,關鍵在于美國人的生活方式——習慣透支消費,缺乏應急儲蓄。這在美國社會是一種普遍現象。那麼,美國人這樣消費的底氣來自哪裡?這就說來話長了。要知道,雖然透支消費帶來不少問題,但對于美國的消費驅動型經濟來說,它有如今的經濟體量,大衆消費功不可沒。

美國公務員真的很窮嗎?

“湯、三明治和蔬菜——成千上萬的公務員排隊領免費食物。第一天,來了4400人;第二天5558人;第三天6488人……鄰近的建築物周圍吹着寒風,但人們耐心等待,直到收到免費午餐。這些場景可不是來自發生自然災害的危機地區,而是在華盛頓市中心。這可能是美國公務員特有的現象。”

這是德國《奧格斯堡彙報》近日一篇報道中的描述。因政府部分“關門”,全美約有80萬名公務員被迫無薪休假。僅一個月,大批公務員的衣食住行就成了問題。他們真的這麼窮嗎?

根據官方統計,截至2017年2月,美國公務員共有2232萬人,其中聯邦政府公務員282萬。他們的工資構成雖然比較複雜,但大緻分為白領、藍領兩大系統。白領系統以普通級(GS)為主,覆蓋總數的71%,另有首長級、高級官員級以及專業或特殊技能者工資體系。

GS級公務員的工資共分15個級别,每個級别内又分10等,每等之間的工資大約相差3%。2019年,美國聯邦公務員一級一等的工資為每年18785美元,15級10等的工資為136659美元。除了标準工資,根據全美不同地區的生活指數,會有相應的補貼。以紐約—新澤西地區為例,因生活水平較全美平均水平高許多,其補貼是工資數的29.2%,而物價相對較低的得克薩斯州為15.97%。

美國公務員收入在整個社會居于中等偏上水平。2017年,美國聯邦公務員平均年薪為69344美元,私營企業員工為40331美元,美國人平均年薪為44564美元。此外,按照國會預算辦公室發布的報告,聯邦公務員的福利待遇平均比私企雇員要高出近5成。盡管如此,減去支出後,他們可支配的收入的确很有限。

埃德·格雷夫是《環球時報》記者的朋友,他在美國交通部工作,年薪10萬美元出頭,每兩周發一次薪水。每月除去醫療保險、養老金、預扣稅,拿到手的工資基本上正好承擔房貸、全家三輛車的車貸以及大兒子讀大學的費用,當然還有日常生活、購物的賬單。他透露說,經過這麼多年,他的銀行存款隻有6000多美元。眼下,他還在為女兒明年上大學的費用發愁。所以,過去一個月政府“停擺”,他不停地哀歎“怎麼辦”。

像格雷夫這樣50歲左右拖家帶口的美國人很多,如果有一個月拿不到薪水,全家生活的維持就會出問題。公務員如此,其他行業也一樣。美國求職網站“Career Builder”曾做過調查,發現78%的就業人員完全靠薪水生存。美國勞工統計局每年都會對民衆的消費支出進行統計,彙總2016年的數據可以看到,美國家庭平均稅前收入為74664美元,支出57311美元,占收入的3/4。其中住房支出最多(18886美元),占總支出的33%;接下來是交通(9049美元)、食物(7023美元)。按此計算,家庭收入減去繳稅及消費,剩餘不到7000美元。

美國社會特有的“XXL現象”

在美國,大部分人稱得上是“月光族”。銀行利率咨詢機構GO Banking Rates的統計顯示:69%的美國人銀行賬戶存款低于1000美元,34%的美國人賬戶裡一分錢都沒有。根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去年5月下旬發布的《美國家庭經濟狀況報告》,2017年有約40%的成年人如果面臨400美元的意外開支,他們要麼無法支付,要麼會通過賣東西或籌集資金來支付,超過20%的成年人無法全額支付他們當月的賬單。

之所以如此,跟美國社會整體的消費習慣有關。美國是消費驅動型經濟,每天從電視廣告到商場超市,打出各種各樣的折扣,買得越多折扣越大。銀行為刺激民衆辦卡消費,推出花式福利政策,如開卡赢現金或實物獎勵,每次刷信用卡都會有不同額度的返現等。

實際上,由于福利待遇較好,美國人通常無後顧之憂。即便支撐不住,個人還可以依據法律向政府申請破産。這種情況下,他們自然在消費方面比較大方。這種消費也被形容為“美國社會的XXL(超特大号)現象”,即不管是日常用品,還是住房、汽車,美國人喜歡買XXL型的。這導緻美國人沒什麼儲蓄,或習慣于貸款消費、分期付款。

這種習慣與信用卡的普及有很大關系。衆所周知,信用卡的起源地就是美國。1951年,美國銀行家麥克納馬拉發行第一張供大衆使用的信用卡——大來卡,從此開創了信用卡時代,帶來一場消費革命。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Visa卡、萬事達卡等已成為美國全國性品牌。此後,伴随全球化進程,透支消費成為新世代習以為常的消費模式。

“美國夢和信用卡,”美國廣播事業網站曾刊文稱,“美國夢”建立在分期付款基礎之上。但回溯曆史,美國人的分期付款做法可追溯更遠。南北戰争期間,美國的制造商就意識到分期付款可使更多人買得起縫紉機。20世紀初,作為全球首屈一指的工業大國,美國工廠大量生産洗衣機、冰箱、留聲機等,大多數可分期付款。真正使這一進程加速的是汽車。1908年,福特宣布推出僅售850美元的汽車,但普通美國家庭仍需多年積蓄才買得起。1919年,通用汽車推出首付款僅需35%的優惠舉措。到1930年時,分期方式被推廣至大部分汽車、家電和家具行業。

或許正因為如此,《融資美國夢:消費信貸文化史》一書的作者倫德爾·卡爾德稱,美國人總是生活在債務中,“一條‘紅墨水’(赤字)大河貫穿美國曆史”。

“美國從未有過所謂節儉的黃金時代”

信用卡、學生貸款、房貸、汽車貸款、個人貸款,大多數美國人都欠這些債。美國西北互助人壽保險2018年的研究顯示,美國的人均個人債務約為3.8萬美元(不包括房貸),聲稱“沒有任何債務”的受訪者比例從2017年的27%降至23%。美國CNBC網站去年報道稱,Z世代和年輕千禧一代(18-24)的平均個人債務為2.2萬美元,年齡稍大的千禧一代(25-34)為4.2萬美元,X世代(35-49)為3.9萬美元,嬰兒潮一代(50 )為3.6萬美元。

沒人喜歡債務,美國人也如此,但他們習慣了,社會更是給他們提供了便利。以1200萬美國人使用的“發薪日貸款”(額度隻有幾百美元,還款日在2至4周後,即借款人下個發薪日)為例,它在美國絕大部分州都能借到,通常隻需要一份有效的身份證件、一份收入證明和一個銀行賬戶。目前美國約有2.3萬家此類放款門店,幾乎兩倍于麥當勞,其總規模高達90億美元。

對于美國大多數家庭來說,還信用卡、房貸、車貸、繳稅,一個個環節如同緊緊相扣的齒輪,整個社會體系也被深深打上這種消費文化的烙印。《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盡管這次政府“關門”凸顯美國普通公務員的生活困境,但美國社會并沒有多少對透支消費的反思,也不覺得這種方式不妥。媒體最多不過是列舉一下美國人的債務數字,或提到美國人沉溺于透支消費的現實。

倒是外國媒體發出不少“提醒”。英國路透社幾天前報道稱,美國經濟正在增長,但在很大程度上與“更窮的一半美國人”耗盡其積蓄并大舉借債有關。一些經濟學家警告稱,無論是汽油漲價還是加征關稅導緻商品漲價,任何沖擊都可能導緻這些弱勢群體身處懸崖邊緣。文章稱,鑒于消費占美國GDP的70%,這反過來或将危及美國經濟增長。

德國《焦點》周刊也稱,全球最大消費國的過度消費與德國等國的節儉形成對比。一些觀察家認為,美國的高消費對世界其他地區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似乎也成了美國發起貿易戰的理由。美國應該控制過度消費,從政府做起。

去年是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10周年。《美國銀行家》雜志刊文稱,10年過去了,美國人的債務和儲蓄情況似乎沒有變化,借款依然遠超存款。“金融危機沒能使美國人更重視儲蓄。1960至1984年,美國個人儲蓄率從未低于8%。在今天看來,這絕對是遙不可及的節儉美德。”文章寫道。

但在曆史學家傑克遜·列斯看來,美國從未有過所謂節儉的黃金時代。“債務一直在美國人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僅是滿足片刻歡愉的途徑,還是求生戰略及經濟發展工具。”正是依靠大衆消費,美國有了如今的經濟體量。難怪美國自由主義作家弗吉尼亞·波斯特萊爾說:“信用卡的擴張是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最偉大的經濟成就之一。”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張夢旭 潘秋辰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陶短房 青木 丁雨晴 白雲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