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0:57:40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1

孩子磨蹭?

注意力不好?

時間管理培養了嗎?

手把手教你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2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3

孩子的十二時辰系列文章,上一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生物節律》​豆博士給家長們系統介紹分析了孩子每個成長時辰的特點以及會對成年後的一些影響。

既然我們這周系列主題是時間節奏,那就不得不說一下“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是一項長期的習慣。你會經常發現身邊有很多高效率讓人崇拜的男神和女神,然後來感歎自己的拖延症效應。

豆博士本尊也是個拖延症的晚期患者。因此豆博士深挖分析了一下為何每次都是在最後的期限時間來動手開始做事呢,明明可以提前高效率的完成……非要等到匆匆忙忙。

究其原因,豆博士認為關于時間意識的問題應該出在兒時的哪個成長階段。

對于孩子越早培養時間管理的能力和意識,都是非常必要的。既能促進孩子按時完成任務,也可提升孩子的專注力,使學習和生活能力強、更有效率。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4

會管理時間之前,要先養成習慣。

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時間可能是黑夜與白天的差别,也可能是睡覺與吃飯的差别,至于是1分鐘、1小時還是1年對于孩子來說都是一樣的。

怎麼認識時間呢?

從生活作息規律開始。上一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成長的規律》我們已經講到每個人都是有自己的生物節律,每個器官、每個系統都有着規律的節奏,這些節律不是一天改變和形成,是需要一段時間。

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先給孩子養成規律,認識自己的生活規律。

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利用圖片把抽象的時間概念和事情轉換為視覺,新鮮的色彩、可愛的圖片以及可以讓孩子标記的版面,都是孩子從視覺化認識時間和自己生活作息的開始。

例如早上起床清單:按照寶寶先後要做的順序,穿衣、洗漱、吃飯等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5

孩子每完成一項就可以自己畫“√”,讓孩子有足夠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就會促進孩子完成每項任務的動力,同時也會對特定時間内自己要做的事情慢慢養成了規律。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6

會管理時間之前,先認識時間的概念

認識時間、時間觀念需要從學齡前階段開始。讓孩子從小就意識到時間、日程是什麼,它們有什麼重要性。

認識時間肯定少不了“表”,複雜的表盤對于孩子來說當然不是直接拿來教,即使孩子會從1數到12,但也代表孩子對時間有了認識。

家長們可以先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在房間挂一個靜音的“鐘”(越簡單越好),讓孩子看到“鐘表”的轉動與變化。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7

認識任何事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動手。你可以做一些親子活動,例如用彩紙給寶寶做一個手表,或者利用廢舊的紙盒做成表盤,雖然孩子依然不明白鐘表與時間的聯系,但用多接觸多動手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表與時間的關系。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8

你是否也曾遇到孩子在外玩耍的不想回家,到了吃飯時間孩子依然沉浸在玩具、動畫片的世界裡,而老母親們從柔情似水的溫柔被逼迫到河東獅吼的慘狀呢!

研究顯示孩子在7歲之前對時間是很難産生聯系的,因此想要孩子有效明确時間,要借助一些輔助的工具,例如沙漏、鬧鐘。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9

玩耍中孩子的大腦處于興奮的狀态,因此會屏蔽掉很多信息,想讓孩子按時的結束某些任務或者玩耍時間,老母親需要提前開始讓孩子逐漸平靜下來,而不是處于興奮狀态下馬上立刻的恢複平靜狀态。

建議家長們提前30分鐘開始提示孩子某項任務即将進入結束的狀态。可以把30分鐘劃分成2個10分鐘,然後進入5分鐘提示,最後進入最後時間的階段,

因為每一次的提示,都會讓孩子逐漸收回興奮的狀态,慢慢的回到平靜狀态,這樣既會避免孩子鬧情緒,也讓孩子體會時間的意義,同時也給孩子建立了遵守時間的規矩。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10

會管理時間之前,理解時間都去哪兒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同樣借助視覺讓孩子來理解。家長可以把孩子每天的作息時間與孩子一同用不同顔色的彩筆代替每個時間任務,畫成一個餅圖,讓孩子更加直觀的看到每項事情所用掉時間的長短,來理解時間都去哪兒了。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11

培養時間觀念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當孩子開始習慣這種預計時間的思維,那麼孩子就會對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所耗費的時間有大緻的預算,學會預算時間,是孩子管理時間,規劃自己日程的開始。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12

時間管理,從制定日程開始

日程表是孩子學會管理時間的開始,它不僅能讓孩子對一天的時期有預先的了解,還可以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家長們肯定不解,這個時間與安全感有什麼聯系?你們心理學就喜歡用孩子的安全感來說事兒。

家長們可以回想一下,為什麼剛開始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哭鬧不止,不喜歡去幼兒園,但是去了一段時間以後孩子就不會哭鬧?

這是因為孩子對于剛去幼兒園一天要做什麼一切都是未知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一個人要在那裡待多久。這就會造成孩子的焦慮和不安。

但是,等孩子每天在幼兒園熟悉後,知道一個人将會做什麼,在幼兒園要待到什麼時間可以見到爸媽的時候,他已經确定這是自己每天的任務的時候,就會恢複到平靜。

焦慮來自時間,平複也來自時間,可見時間的力量。

如果在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孩子對時間開始有了認識,那麼媽媽可以利用畫圓餅的方法把家裡時間、幼兒園時間以及再見面的時間直觀的展示給孩子看,讓他對一天之内的安排有了概念就會減少孩子的擔憂、焦慮。

當孩子獲取到足夠的安全感時,才會更專注、完成的效率越高。

那麼日程表要怎麼來制定呢?

①. 與孩子一同來制定

②. 包含每個時間段

③. 需要完成的項目

④. 項目完成反饋(是否完成)

⑤. 讨論獎罰制度

按照輕重緩急一同與孩子安排合理的時間順序,是制定管理時間的要點。

讓孩子區分哪個部分是每日必須要做的,哪個部分想要做,同時教會孩子很多事情即使我們不喜歡,有時候也是必要的。

雖然必要和想要有時沖突,但是如果能合理的安排好時間、順序就能順利的完成一些不喜歡的事情。

如何教孩子來劃分區分事情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13

①. 很重要很緊急的事情(A級:馬上要做)

②. 雖然很重要但不緊急(B級:接着要做)

③. 雖然緊急但是不怎麼重要的(C級:再接着做)

④. 不是很重要也不緊急的(D級:不一定要做)

隻有明确了事件的程度,自然就容易劃分出先後順序,同時減少了拖延,或者避重就輕的亂做。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14

時間管理,與獎罰因果無關

制定時間管理日程表,關鍵與動力都來源于獎罰環節。成也關乎它,敗也關乎它!

獎罰首先最好不是物質獎勵,不能讓孩子覺得獎勵與完成日程表的任務是有因果關系的。

所以可以讓孩子選擇一些例如與朋友、家人共同想要完成的事情或願望作為孩子的内動力,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證明自己,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變化,從而轉化為自主性的動力。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15

教會孩子時間的秘密,避開父母時間誤區

時間管理其實是一個假命題。時間就這麼24小時,怎麼管理都是不多不少剛剛好,那麼管理的是什麼?

孩子的時間秘密:

i. 讓孩子在時間管理中學會的其實是自我管理。讓孩子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内,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ii. 讓孩子明白學習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因為時間是不可逆轉的,要跟上成長的腳步,讓時間更有意義,更有效率,不辜負自己。

iii. 孩子時間管理的目标預留自由支配時間,“玩”是孩子的天性。隻要完成日程表内的任務,剩下的歸孩子。

父母的誤區:

a) 照葫蘆畫瓢硬套日程表。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要一對一來針對性的制定。原則是目标在合理範圍内,沒有讓孩子感到壓力為準,并且一定要有剩餘留給孩子。

b) 忽略孩子成長的規律。有的家長比較心切,出現拔苗助長式。7歲以前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是正常的成長規律,要注意每個孩子成長規律中的特點進行選擇來培養。

c) 心太急。時間管理是一種習慣的培養,不是技能技術的培養,需要長期奮戰,而不是短期達到效果。保持好家長的心态和耐心,才會迎來自律自控的“别人家的孩子”。

d) 忽略親子關系。親子關系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技巧千千萬萬,關系破壞了什麼技巧面前都沒有多大的效果。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16

好的習慣要家長耐心的培養,有時候孩子的習慣不好或者方法不對,是家長太過心急或過早放棄堅持。

要先養後才能成,所以習慣需慢慢來養成!

- END -

小糖豆心理,助力家庭成長!作者:梓涵博士,複旦大學心理學博士生,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遊戲治療師、音樂治療師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6-12歲孩子時間管理四象法則(孩子的十二時辰之時間管理)1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