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出心裁行雲流水?作者:歐孟秋久負盛名的江西詩派領袖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首,是一位中國古代詩歌史上重量級的人物他的詩推崇杜甫,追求無一字無來處,又主張獨具特色,呈現點鐵成金的魅力,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獨出心裁行雲流水?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作者:歐孟秋
久負盛名的江西詩派領袖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首,是一位中國古代詩歌史上重量級的人物。他的詩推崇杜甫,追求無一字無來處,又主張獨具特色,呈現點鐵成金的魅力。
江西詩派常被貶為“瘦硬晦澀”的習氣。其實,如黃庭堅這樣的名家,他的作品既有沉郁頓挫,又見清新奇巧。我們通過若幹名作的品賞,就會清晰地感受到詩人的藝術技巧和文化含量。可以說,不讀黃庭堅的詩絕然就少了一份有高度又有深度的審美享受。
《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二首》其一:投荒萬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嶽陽樓上對君山。
黃庭堅曾因被誣陷而遭貶至重慶涪、黔二州。流放生活九年後得赦返鄉。此詩寫于出三峽途經嶽陽之際,登樓遠望浩渺的洞庭湖、秀麗的君山。詩的起句不着痕迹地将柳宗元“一身去國六千裡,萬裡投荒十二年”以及杜甫的“天涯故人少,更益鬓毛斑”融為一體。次句化用《後漢書·班超傳》“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而作“生出”,不着痕迹。
“未到江南先一笑”,這句詩仿佛可見一位行色匆匆卻又卓然兀立的,以樂觀的情緒告别磨難的前塵,以高曠的胸襟走向未來的智者形象。這句話巧妙而輕快地把作者即将登臨名勝的心情如湖水般地在“一笑”間蕩漾開來。
《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二首》其二:滿川風雨獨憑欄,绾結湘娥十二鬟。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裡看青山。
獨自憑欄,登樓遠眺,凝思遐想,況值滿川風雨之時。如畫的君山猶如傳說中的湘夫人十二螺髻,豐神自足,不過遺憾的是不能泛舟湖面去領略雪浪奔湧時青山的壯麗。作者善于把前人的審美經驗結合到自身的經曆來創新。唐人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皮日休“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糅合成自我體驗,推陳出新。
上引的兩首絕句,詩人寫于57歲,而在此13年前,作者《寺齋睡起二首》裡,早已流露出對相傾相角的厭惡之情,不免有退隐之意。詩雲:“小黠大癡螳捕蟬,有餘不足夔憐蚿。退食歸來北窗夢,一江風月趁漁船。”上兩句用的是《莊子·山水》螳螂捕蟬以及《莊子·秋水》一足獸與百足蟲的典故,委婉地影射現實。後兩句明朗地表達自我向往的境界。
《寄黃幾複》是作者在久别、孤獨、惆怅中向少年友人的訴說,是一篇極受歡迎的疏落有緻的佳作。“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友人在廣州,遠在衡山之南,寄雁傳書都成了空話。桃李春風,回想當年交遊之樂,江湖夜雨,飄零起宦遊的苦澀。十年一晃而過。而自己面對的依然是清貧、寒酸,苦痛自知,世情谙熟。想友人應是飄蕭白發,依舊讀書不倦,卻聽着猿啼困頓在瘴氣彌漫之中。這裡幾乎句句用典,卻以現實的真實情感一氣呵成。
古往今來,人們對“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這一聯的“奇語”備極稱贊。這的确是非常巧妙的創造,詞語的挑選與組合,擴展了時空,擴大了容量,增強了情韻和暗示的效果。
《追和東坡題李亮功歸來圖》則是借題畫表達“朝市山林俱有累”的感歎,對“不居京洛不江湖”的陶淵明、王摩诘式的向往。《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則是在超越曹植《洛神賦》的想象,逐次推進,運用拟人化與比較法狀寫水仙的風韻與馨香。詩雲:淩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
尾聯拓開一層,說是此身被花的情态所撩撥,該出門面對浩浩長江,付之一笑而自得其樂了。這類詩在作者的創意和語言技巧上可謂别具一格。
黃庭堅詩的别出心裁,給我們的藝術欣賞以鮮活的機趣和啟迪,讓人們更充分地理解什麼是崇高的精神理念和卓越的審美價值。(歐孟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