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瀉(Celiacdisease,CD),又稱麸質敏感性腸病(GSE)、口炎性腹瀉、非熱帶口炎性腹瀉。乳糜瀉是一種因攝入含麸質食物而促發的在遺傳易感的兒童和成人中的慢性、免疫相關性的小腸病變。
研究表明,乳糜瀉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多基因遺傳病,遺傳機率可達57%-87%,患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或者有乳糜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風險較普通人高。一級親屬中患有乳糜瀉的人群罹患該病的可能性為5%-11%,二級親屬患有該病的人群發病風險也增加(風險比确切數字未明,<2.5%)。乳糜瀉在成人中的患病率大緻在1/300到1/100之間,男女比例約為1:2。
什麼是麸質?
麸質也叫面筋,是一種通過清洗小麥和其他谷物去除澱粉後殘留的膠樣蛋白。其中,最主要的蛋白是麥膠蛋白(又稱麥醇溶蛋白)和麥谷蛋白,主要存在于小麥、黑麥和大麥中。而麥膠蛋白是造成乳糜瀉最重要的蛋白,主要存在于小麥中。
麸質類食物生活中随處可見,谷粒可直接制作成麥片粥、八寶粥,磨成粉可制作成面包、饅頭、餅幹、餅、馍、面條,發酵後可加工成啤酒、酒精、白酒、醬油,除了直接被加工成食物,麸質也可作為配料,甚至一些藥品中也隐藏着未知的麸質。
也就是說,一旦确診為乳糜瀉,進食一定量的小麥、大麥、黑麥、含谷蛋白的燕麥及制品就可能會發病。
乳糜瀉常見嗎?
在歐洲,乳糜瀉的患病率為0.6~1.0%,芬蘭達2.4%。我國尚缺乏流行病學的大樣本調查數據;但有小樣本研究顯示,普通體檢人群中為0.68%,而在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患者中可高達1.77%。在慢性腹瀉的患兒中,疑似乳糜瀉的患兒占12%。這提示,我國乳糜瀉的發病率與國外可能接近,有待大樣本人體篩查,同時對乳糜瀉的認識普遍不夠,确診率不高。很多人遭受乳糜瀉的困擾卻沒有明确病因。
乳糜瀉臨床表現多樣且複雜,容易誤診。我國曾認為乳糜瀉發病率極低,但近幾年來連續報道了多例乳糜瀉病例,有研究顯示,在慢性腹瀉成年患者中,乳糜瀉發病率大于6.5%,在慢性腹瀉症狀的兒童中,發病率高達11.9%。
随着南北飲食習慣的融合和西方飲食文化的滲入,中國人群的麸質暴露量增加,且飲食模式的快速改變,也可能是導緻中國乳糜瀉的發病率增加的原因。此外,乳糜瀉與很多疾病有類似的粘膜損害,也經常誤診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腸易激綜合征(IBS),需要鑒别診斷。
兒童和成人乳糜瀉典型症狀和非典型症狀有哪些?
兒童患乳糜瀉的典型症狀
1.嘔吐、腹瀉、反複腹痛;
2.發育停滞;
3.體重減輕;
4.身材矮小;
5.肌肉萎縮;
6.低蛋白血症;
7.易激惹不愉快。
成人患乳糜瀉的典型症狀
1.慢性腹瀉、腹脹;
2.體重減輕;
3.貧血、乏力;
4.不适、水腫。
兒童和成人患乳糜瀉的非典型症狀(單一症狀或症狀輕微)
1.慢性疲勞;
2.缺鐵性貧血;
3.慢性偏頭痛;
4.疱疹樣皮炎;
5.周圍神經病變;
6.葉酸缺乏;
7.骨密度減低;
8.不明原因不孕;
9.月經初潮延遲;
10.不明原因流産。
如何治療乳糜瀉?
飲食療法
乳糜瀉的主要治療方法就是保持無麸質的飲食。如将面粉中的麥膠/面筋去掉或食用無麥麸飲食。經過飲食治療,一般3-6周症狀開始明顯好轉,腹瀉減少體重增加。飲食療法常持續半年至一年。
對症治療及支持療法
注意高營養高蛋白飲食,補充各種維生素(B1、B12、A、D及葉酸)糾正水電解質失衡,糾正貧血。
激素治療
對飲食治療反應不好以及不耐受無麸質飲食的患者,可以考慮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開始劑量每天潑尼松(強的松)30-40mg清晨頓服,以後逐漸減量直至少量維持。
無麸質飲食的基本原則
1.應避免的谷物:小麥、黑麥、大麥(包括麥芽)
2.安全的谷物(無麸質蛋白):水稻、荞麥、玉米、小米、高粱
3.可做替代的無麸質蛋白澱粉
谷類:水稻、荞麥、玉米、小米、高梁
根莖類:土豆、豆薯、樹薯等
豆類:扁豆、四季豆、豌豆、花生、黃豆
堅果類:杏仁、核桃、闆栗、榛子、腰果
種子類:向日葵、亞麻、南瓜
該如何預防乳糜瀉?
出生後第一個月對乳糜瀉的發展至關重要。研究發現,母乳喂養可以降低乳糜瀉的發病率。嬰兒4個月以内攝入含麸質蛋白的飲食會增加今後發生乳糜瀉的風險。現有的證據表明,過晚引起含有麸質蛋白的食物也會在增加今後乳糜瀉的發病風險。因此,提倡喂養,4個月以内不讓寶寶接觸含有麸質的輔食。當然,一般來說,給寶寶嘗試含有麸質的輔食也不要遲于7個月,但對于有麸質蛋白過敏家族史的寶寶需要謹慎。
本文編自網絡,不代表三甲醫院網觀點,其中若有文字或圖片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三甲醫院網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