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至今,汽車早已不再是将用戶從A點送往B點的代步工具,在“新四化”督促下,汽車朝着更智能、更懂用戶訴求的方向發展。
由于車内功能繁多,買車時往往會伴随一本比煎餅果子還厚的用戶手冊,裡面詳細介紹了該車型的功能使用以及注意事項,但真正翻閱過的“老司機”卻寥寥無幾。
鮮為人知的是,上至百萬元,下至幾萬塊的車型都埋藏了尤為實用但存在感較低的配置,關鍵時刻還能救你一命,它們都是誰?
現實生活中,很多司機未必知道空調分為内循環功能和外循環功能,尤其是上了年紀後記憶力、主動學習觀念不強的年長駕駛者。簡而言之,内循環是指隔絕車内與外界的換氣,當途徑垃圾場、臭水河或者周邊有柴油大貨車時,就應當切換至空調内循環模式。
冬季行車或跑高速時,當車内乘員較多或者有人放屁,建議切換至外循環模式,及時換氣。因為處于内循環模式時,車内密閉空間内有限,氧氣量不足以供給多位乘員長時間使用,艙内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容易使人疲勞、反應遲緩,誘發事故。另外,内循環還易緻使車窗起霧,影響行車視線。
如今越來越多車型配備了空調自動内循環功能,當車内二氧化碳濃度較高時會主動切換為外循環模式,有效防止在車内長時間作息但又忘記留窗縫的粗心司機缺氧緻死!當車輛偵測到車外空氣質量較差時,會主動開啟空氣内循環功能,主動過濾掉外界的低質量空氣。
近年來,廠商開始在後視鏡大做文章,其中包括外後視鏡與内後視鏡,二者功能不在局限于單純地觀察後車。
其中後視鏡加熱功能在雨雪天氣或溫度較低時頗為實用,避免類似天氣狀況導緻外後視鏡模糊,影響車輛變道的時機判斷,誘發危險。
防眩目内後視鏡可分為手動防眩目後視鏡與自動防眩目後視鏡,由一面特殊鏡子與兩個光敏二極管及電子控制器組成,當偵測到後車燈光大于前面燈光時,電子控制器将輸出電壓至導電層以改變電液顔色。電壓越高,電化層顔色越深,反射至駕駛員眼睛的強光會變得暗淡。
一般手動防眩目内後視鏡背面有一塊黑色小撥片,往車内方向一撥,内後視鏡鏡面便會微調角度,實現防炫目效果。而自動防眩目内後視鏡則隻需按下按鈕,亮起小綠燈即能無畏“遠光狗”。
“上車第一時間系好安全帶”逐漸成為每一位乘車人的肌肉記憶,但正是這種習慣,才讓人們懶于去發現原來安全帶高度也可調節。
為什麼要調節安全帶起始位置高度?因為要适應不同乘客身材的需求。
假若位置過高,出現緊急情況時乘客重心迅速前移容易勒到脖子;位置過低,發生嚴重碰撞時安全帶無法限制身體前沖,一旦滑出肩膀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唯有高度适中,安全帶的拉扯力才能有效作用于肩胛骨和盆骨上,避免勒傷内髒。
老司機未必知道,後備廂内部有一個白色拉扣或半月形開關,拉動後能打開後備廂,業界習慣稱其為後備廂逃生按鈕。
動用“逃生”二字,想必是極端情況下才派上用場。有多極端?
例如你被綁匪塞進後備箱裡,又例如車子落水,電子系統癱瘓導緻中控鎖失靈或車子内外壓差過大導緻無法開門,這時就要解開安全帶并迅速爬至後排,放倒後排座椅并鑽進後備廂,随後拉動鎖扣附近的拉環便能逃出生天。
相信不少老鐵都曾遇到過電瓶沒電、車子抛錨等窘境,當你需要挂空擋挪車時,你會發現由于失電熄火車子無法挂入N擋(針對自動擋車型),這時該怎麼辦?
無需着急,排擋杆附近有一顆不起眼的小按鈕,按下該擋位解鎖按鈕,便可撥動變速擋杆切換擋位,推至N擋方便救援車輛實施拖車或人力推車。
很多高配車主會炫耀一降升降車窗功能,但你可知,這項功能其實是“人有我有”的大衆配置?
鮮為人知的是,無論貧貴與否,絕大多數車型均能通過車鑰匙實現關閉車窗/天窗的功能,在鎖車狀态下長按鎖車鍵五到八秒便可實現,輕松解決下車後忘關車窗的煩惱。
每天處理着各種繁瑣事務的我們大腦相當疲乏,有時去加油站加油甚至會忘記油箱蓋在左側抑或右側,挪車猶疑不決,怎樣能做到不下車辨認油箱蓋方向?
低頭看看儀表盤即可。油表上的箭頭标識指向哪邊,就代表加油口在哪邊,往後去加油站就能搖下車窗氣定神閑地來一句:“98加滿”。
曾經逆風尿三丈,現今順風尿濕鞋。雨刮水噴口也有錯位的一天,于是乎玻璃水亂噴、水花亂飛,濺得一旁騎着共享車的美眉淋漓透徹、嗷嗷大叫,直叫人想入非非,罪過罪過。
一般來說,玻璃水噴嘴角度出廠設定與機蓋垂直,假若出現偏差,大可用直徑合适的針狀物(别對号入座)頂住出水口,使出暗勁撥弄微調,使其複位最佳噴湧方向,重現雄風。
很多司機和乘客都曾遇過類似煩惱,烈日側照曬得一邊臉炙熱難受,唯有捂臉強忍,更甚者鋪衣蓋頭,狼狽不已。
别傻了,其實大多車型的前排化妝鏡均支持左右擺動且長度可調,旨在遮擋側窗烈日,部分車型甚至配備了雙遮陽闆,能同時遮擋前方與側面的強光,尤為實用。
時至今日,過去高高在上的無鑰匙進入/啟動逐漸成為主流的惠民配置,用戶慢慢告别了翻口袋找鑰匙、物理鑰匙頻繁抽插的繁瑣工序。
但高科技玩的是心跳,這類功能雖然炫酷、便捷,但當感應鑰匙電量耗盡,這可咋整?當然得回歸原始——物理鑰匙。為追求極緻美觀,部分車型發會将鑰匙孔隐藏在一體式門把手背後,掀開門把手蓋闆便能找到隐藏鑰匙孔,按動感應鑰匙機關彈出物理鑰匙,插進扭動完事~
同理,将一鍵啟動按鈕表面的塑料蓋撬開便能看到鑰匙孔。假若沒有,工程師也會預留應急機制,當鑰匙電量低、發射功率低時,可将感應鑰匙放在一鍵啟動按鈕附近的感應區域,再踩下刹車按動一鍵啟動按鈕即可着車。
誠然,上述這些隐藏小功能單獨擰出來未必值得一提,但這可都是工程師們琢磨出來的人機工程學“彩蛋‘’,也是設計師團隊智慧的體現。
在教授看來,科技的好處在于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真正的科技不在于超級,而在于普及,是潛藏在冰冷機械中的溫熱關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