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由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總體總包設計的長沙6号線正式開通運營,标志着廣州、長沙合作的首個軌道交通PPP項目取得圓滿成功,助力長沙軌道交通運營總裡程跨入200公裡的新裡程碑。
長沙6号線全長48.11公裡,西起謝家橋站,東至黃花機場T1T2站,是長沙市軌道交通線網中東西走向的“城市窗口型”骨幹線路,是長沙軌道交通線網已批複建設規劃中跨區縣最多、涵蓋區域面積最廣、線路最長、換乘站最多、建設難度最大、首條直達機場的線路。
長沙6号線也是廣州、長沙兩市合作的第一條以PPP模式運作的線路,采用PPP建設及運營模式(機電裝修 運營),由廣州地鐵集團牽頭,聯合佳都科技集團、中鐵電氣化局集團與長沙軌道集團合作,投資組建長沙穗城軌道交通有限公司,負責機電設備的投資、融資、建設以及全線的運營、維護。
作為廣州市和長沙市戰略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時也是廣州地鐵集團首個“整船出海”的外拓項目,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總體組、項目組與各參建方自項目啟動到順利開通2000多個日夜,将長沙6号線打造成高新、智慧、綠色、人文的示範性軌道交通項目,為推動穗、長合作戰略注入強勁動能。
為“百年古樹”改方案
攻堅超大斷面雙層暗挖車站設計
烈士公園南站是長沙市首個暗挖地鐵車站,暗挖斷面達425平方米,達湖南區域之最,是南方地區僅有、全國少有的超大斷面、超淺埋的暗挖施工車站。車站暗挖截面尺寸為26.1米(寬)×19.4米(高),單柱斷面,隧道開挖面積達425平方米,最淺覆土處約8米。
為完好保留烈士公園南門的百年古樹、減少珍貴苗木移植,車站由原定的明挖改為雙層暗挖設計,因長沙既有線路可借鑒做法不多,這對設計單位而言無疑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為充分汲取先進經驗,保證設計方案順利實施,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多次赴成都、重慶、青島等地考察學習,針對暗挖方案開展多輪修改論證,組織國内知名專家進行評審,最終确定設計采用“主洞雙側壁導坑法 導洞台階法”開挖、大管棚和雙層初支加強支護方案,解決了複雜地質、敏感環境條件下地鐵超大斷面、超淺埋暗挖車站設計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基礎上也大大提高了施工工效,也為今後類似工程提供經驗參考。
打造5座文化主題車站
提取長沙特色文化科技元素設計
長沙6号線以“繁華潇湘·榮耀新城”為設計理念,提取長沙特色文化及科技元素對全線進行設計,打造了5座文化主題車站。
其中,隆平水稻博物館站以“豐收禮贊”為主題,融入了水稻和梯田設計元素,以藝術化的手法描繪出一幅豐收的盛狀,禮贊“新時代的奮鬥者”。
黃花機場T1T2站以“乘風起航”為主題,延續黃花機場航站樓空間形式,中間拱起的形态層層遞進,展現了長沙新時代奮鬥者的中流砥柱形象。
長沙地鐵“換乘王”線路
采用平行同台換乘縮短步行距離
為打造更先進、更舒适、更現代化的地鐵,在設計工作過程中,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秉承“人性時尚、安全可靠、綠色環保、智能高端”理念先進、更舒适、更現代化的地鐵,在設計工作過程中,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秉承“人性時尚、安全可靠、綠色環保、智能高端”理念,創造了多個“首次”。
長沙6号線作為“換乘王”,在進行換乘設計時主要選擇了“T”型、“L”型節點換乘、通道換乘、三島六線平行同台換乘等換乘形式,簡化換乘路徑,合理安排換乘距離,優化換乘流線,有效提高了換乘的便捷性。
同時,為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總體組在設計方案中提出在站台層靠近公共衛生間處設置無障礙衛生間及母嬰室。全線設置了4座無柱車站,極大提高了空間通透性,客流組織更順暢,車站服務品質得到有效提升。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彭文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