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蘇轼寫前赤壁賦的時代背景

蘇轼寫前赤壁賦的時代背景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7-01 03:58:42

1,蘇轼與佛印的友誼

蘇轼一生愛與佛教人士交遊,蘇轼與佛印之間發生的諸多故事大多為小說家言,但也并非一點根據沒有:貶谪黃州期間,蘇轼與佛印開始交往;離黃赴汝期間,蘇轼路經潤州與佛印交往最為密切;元祐時期,蘇轼與佛印保持了相當密切的聯系。蘇轼與佛印之間之所以會産生諸多故事,既與野史、戲劇、小說的傳播有關,也與兩人的性格有關。

蘇轼寫前赤壁賦的時代背景(前赤壁賦的由來)1

佛印主持金山始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兼主持焦山。蘇轼後7次路過潤州與佛教人士的交往,主要是與佛印交往。據統計,蘇轼寫給佛印的書信共15封,詩5首,文牍6篇。這個數量在蘇轼一生交往的佛教朋友中也算多的,僅次于參寥。考證蘇轼詩文,蘇轼與佛印的交往具有以下特點:

1)貶谪黃州期間,蘇轼與佛印開始交往。

2)離黃赴汝期間,蘇轼路經潤州與佛印交往最為密切。

3)元祐時期,蘇轼與佛印同樣保持了相當密切的聯系。

4)貶谪嶺南時期,蘇轼依然與佛印保持着良好的關系。

蘇轼寫前赤壁賦的時代背景(前赤壁賦的由來)2

蘇轼愛戲谑,佛印作為佛門弟子也愛開玩笑。兩人的這種性格為他們的友誼打下了相投的基礎。而蘇轼那首著名的《前赤壁賦》也跟佛印有關。

2,前赤壁賦

蘇轼的《前赤壁賦》是一篇千古奇文,曆來為人所稱道。這篇文章中作者悲喜交融的情緒變化,體現了他超然物外的哲學觀、儒釋道雜糅的複雜思想。

蘇轼寫前赤壁賦的時代背景(前赤壁賦的由來)3

《前赤壁賦》原文誦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淩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袅袅,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舻千裡,旌旗蔽空,酾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1079年,蘇轼遭遇“烏台詩案”,承受了殘酷的身心折磨,身陷囹圄103天後,被貶職黃州。1082年7月,已年近半百的蘇轼于這人生的重要轉折時期,寫下了這篇傳頌千古的文賦。盡管政治失意,人生坎坷,但蘇轼在文中并沒有表現出思想情感的頹廢、寫景狀物的灰暗;相反,這篇标志着宋代文賦最高成就的文章,以浪漫的筆調表現了清風月夜的舒雅美景,泛舟江上飲酒賦詩的超然脫俗,主客争辯探讨人生宇宙的曠達情懷。清風明月,水光接天,舉杯吟詩,作者在無欲釋然的既望之夜,體味着遺世獨立、羽化登仙的人生快意,以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哲理情趣,向我們展示了人與自然渾然一體、物我兩忘、超然脫俗、和諧悠揚的意境。

蘇轼八歲時,祖父送他去天慶觀跟道士張意簡學習,他那時就非常喜愛誦讀《道德經》,青年時又常讀《莊子》,仕途遇挫,被貶黃州後,更是潛心鑽研佛學和道學,“道法自然”的超凡遁世思想更加徜徉在他的精神世界裡。

蘇轼寫前赤壁賦的時代背景(前赤壁賦的由來)4

總結起來,從此詞中可以看出幾個主要特征:

1)和諧超然的意境,讓蘇轼從人生的落寞滄桑中悲情的解脫,找到自我精神的歸宿。

2)蘇轼的思想帶有儒、道、佛三家合一特征,呈現出鮮明的儒道互補的特點,儒家人世哲學與佛道出世精神在他的一生中水乳交融。

3)心靈與自然融為一體,而又不為自然外物所役,用心靈去把握和體驗自然宇宙,走向了一個曠達飄逸的藝術境界,營造了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4)《前赤壁賦》既有大量工整的排比句和對偶句,又有不少無韻自由的散句,韻散結合,錯落有緻,渲染了空靈超然的意境。蘇轼用自己獨特的語言藝術,将情景交融的和諧境界完美地呈現出來,使物我兩忘的超然意境渾然天成。

看完了以上幾點,你該知道這首詞賦為何如此著名,為何被衆多現代人所引用和追捧了吧!對了,前一陣熱播的電視劇《獵毒人》,男主人公呂雲鵬就曾經引用過這首詞賦裡的名句: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用這些,男主人公很好的把自己當時的心境準确的表達了出來,這不得不令我們感歎蘇東坡的才華蓋世。

蘇轼寫前赤壁賦的時代背景(前赤壁賦的由來)5

我們之所以能在《前赤壁賦》的明月清風中撫平塵世的傷痛,讓自己的心靈遺世獨立,羽化登仙,正是因為文中超然和諧的意境,融彙了蘇轼跌宕坎坷的人生體驗、脫俗自由的佛道思想、超然淡遠的美學追求,以及韻散結合的語言藝術。閱讀《前赤壁賦》,我們會領略和陶醉于文章所營造的獨特意境,在思想和美學的領略與陶醉中走向深刻和永恒,進而在曠達超脫的情境氛圍中獲得超高的生命感悟。

蘇轼與佛印的故事,《前赤壁賦》中的名句,相信這些在歲月的長河中,将會曆久彌新,越來越閃耀出光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