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是惡性腫瘤的顯著特征,一個腫瘤轉移成多個,危害成倍增加;而且腫瘤細胞轉移時會選擇功能非常重要的器官,比如腦部、肺部、肝髒等,特别是肺部,血液供應豐富,原發于乳腺、頭頸部、肝髒、肺部的惡性腫瘤,往往通過血流到達它們新的“移民地”——肺部,形成轉移性肺癌,使病人的生存期明顯縮短。
精準醫療時代,雖然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給患者們帶來了更多的選擇,但轉移依舊是臨床診治的難題。腫瘤轉移的部位多為重要器官,進行手術切除時比較保守,很難完全去除腫瘤。因此,如何治療轉移竈,成為臨床和實驗室研究的大課題。
針對腫瘤轉移的冷凍消融術
目前,對肺部轉移竈進行手術切除,依舊是最好的“根治”手段。但許多腫瘤複發的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手術,他們普遍存在體力不佳、心肺功能明顯下降等諸多問題,無奈之下隻能選擇全身姑息治療。
當轉移竈是單發病竈(寡轉移竈)時,姑息治療的療效并不可觀。随着技術發展,冷凍消融這種介入治療方法成為控制寡轉移竈的新手段。使用高壓氩氣,快速膨脹時吸收周圍熱量,使周邊組織的溫度極速下降,導緻腫瘤細胞死亡及腫瘤血管破裂,達到控制腫瘤的效果。
這一技術的臨床實際效果如何呢?小編給大家分享ECLIPSE隊列的研究數據,一起來看冷凍消融術對轉移性肺癌的控制效果。
這是一項前瞻、多中心臨床研究,納入了40例轉移性肺癌患者,每個病人有1~5個肺轉移竈(每個病竈直徑≤3.5cm);所有病人一共有60個肺轉移竈。接受冷凍消融術後随訪5年,病人的情況如何呢?
1、術後五年,八成肺轉移病竈處于控制狀态
首先,我們看每個轉移竈的情況。在術後3年,有接近9成(87.9%)病竈仍處于穩定未進展狀态;而繼續随訪至術後五年,仍有高達八成(79.2%)病竈處于被控制狀态。
當然,冷凍消融術對這些轉移竈的控制效果與病竈大小有些關系,對直徑2cm以内的病竈,3年和5年控制率分别為92.9%和88.9%;而直徑較大,超過2cm的病竈,3年和5年控制率為84.2%和73.3%(圖1)。無論如何,冷凍消融很好地控制了肺轉移竈的進一步生長。
對每個患者而言,可能存在一個或多個肺轉移竈;基于冷凍消融術對轉移竈良好的控制效果,患者也取得了不錯的3年和5年的局部控制率,分别達到83.3%和75%。
圖1 肺轉移竈長期控制效果
2、術後五年,僅兩成病例出現局部進展,整體五年生存率接近50%
從局部腫瘤控制效果來看,在接受消融術後一年時,9成以上(94.9%)病例未發生局部進展;3年時,仍有接近9成(89.3%)病例的肺轉移竈處于控制狀态;五年時,接近八成(78.2%)患者的肺轉移竈沒有進展(圖2藍線)。這說明,接受冷凍消融術5年,僅有兩成病例的肺轉移竈明顯增大,冷凍消融這一局部治療手段,能使肺轉移竈得到有效控制。
除了采用冷凍消融控制肺轉移竈,很多病人在治療後期出現了其他器官的轉移,同時也接受了針對性治療。總體上,三年總生存率(OS)為63.2%,五年總生存率為46.7%(圖2綠線)。這些數據對發生多器官遠處轉移的腫瘤患者來講,實屬不易。
圖2 整體疾病控制效果
3、腫瘤整體控制效果可觀
冷凍消融術對肺轉移癌的控制效果确實很好,但我們不能隻關注局部。冷凍消融術對整體腫瘤療效有何影響?這裡,研究者分析了接受化療的情況及再次接受冷凍消融的時間。在1年期,有8成(79.9%)病例無需接受化療;随着時間發展,一些患者出現遠處轉移,到5年期,有6成多(64.7%)患者接受了化療,而仍有3成病例無需化療(圖3A)。
那麼接受冷凍消融後,是否因肺轉移竈增大則再次接受消融呢?曲線上看确實如此,第一次冷凍消融後5年時,有7成病例(25.4%)接受了再次消融(圖3B)。
圖3 至化療時間(A)和至再消融時間(B)曲線
展望
冷凍消融創傷小、操作便捷,消融邊界清晰,安全性可控。這項技術為轉移性肺癌的長期控制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策略。腫瘤肺部轉移發生非常普遍,因此,冷凍消融技術臨床應用潛力很大。瞄準肺轉移,期待冷凍消融術能為這一群體帶來新的精準治療手段。
參考文獻:Thierry De Baère, et al. The ECLIPSE Study: Efficacy of cryoablation on metastatic lung tumors with a 5-year follow-up.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21; DOI: 10.1016/j.jtho.2021.07.02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