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人活七十古來稀”,在古代物質條件、醫療衛生條件相對匮乏,人們的壽命與現代相比也短一些,因此,常常有人為追求長生之術不擇手段,如秦始皇、漢武帝、晉哀帝、唐太宗、嘉靖皇帝等等。
雖然追求長壽的案例數不勝數,但真正成功的卻沒有,主要是因為人類的壽命是有極限的,到底是多少歲呢?
人類的壽命極限是多少歲?科學家給出了答案,你能接受嗎?
自古以來,長壽就是人類追求的永恒話題。在中國著名的“長壽之鄉”,如廣西巴馬、江蘇如臯、海南澄邁等地,有不少90歲以上的老人,但是,我們都知道生命是無窮無盡的,人類不可能活到幾百歲,更不可能長生不老。
資料顯示,最長壽的人類是珍妮·路易斯·卡爾曼,活了122歲零164天,中國曾有老人活到256歲的報道,但沒有相關證據證明這是事實。
但是,科學家仍然用一些方法來計算人類的壽命極限。
赫夫弗萊克極限(Heffleck limit)由美國平面學家萊昂納多·赫夫弗萊克(Leonardo Heffleck)提出,通過科學分析細胞分裂停止前的次數,計算出人類的最大壽命。
因此,人體每個細胞的DNA的端粒在一次細胞分裂後會縮短,當縮短到極限長度時,細胞分裂功能就會失效,也就意味着人類的死亡。
Heffleck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從胎兒開始正常細胞分裂的極限是60次左右,每次細胞分裂對應的年齡在20歲到25歲之間,所以人類的最終壽命應該在120歲到150歲之間(這個數值和性成熟的數值非常接近)。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仍然有很多因素影響着我們的壽命。如果單看端粒的話,每個人的端粒縮短速度幾乎是一樣的,如果隻考慮這一個因素,那麼大部分人類應該可以活到120歲的理論極限壽命。
哪些因素會影響壽命?
——壽命和遺傳
父母賦予下一代長壽的遺傳因子,對下一代的壽命有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通過遺傳基因傳遞的。
遺傳因素影響壽命,這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後天的營養、生活條件、運動、社會環境都對人的壽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不容忽視。
——壽命和生長期
所謂生長期,以多細胞動物為例,是指從出生發育到成熟的全過程事件,一般認為,性成熟和骨骼發育停止是生長完成的重要标志,一般來說,生物成熟需要的時間長,衰老慢,壽命也會長;反之,壽命就短。
一直有理論認為人類的男性發育期比女性長,但實際上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并不完全符合這個理論。
——壽命和繁殖力
繁衍能力是生物繁衍的本能,是保存個體生物和種族連續性的能力,從而構成生物世代的可持續發展,繁殖率越高,壽命越短,這樣,壽命的計算大緻是到最後一個孩子能獨立生活為止,也就是他父母的壽命。
繁殖力隻是與壽命相關的一個因素,有些動物的壽命并不完全符合推斷的理論,因為它與很多因素有關。
——壽命和睡眠
人的一生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覺中度過的,睡眠可以降低全身骨骼肌的張力,減弱新陳代謝,有助于消除疲勞,調節體内各種功能,是人生重要的一環。
良好的睡眠有利于保持健康和延長壽命,必要的睡眠不僅是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也是精力充沛的學習工作和身體健康的保證。
俗話說“每天早起,八十歲也不覺得老”,可見睡眠的重要性,長期睡眠不好的人容易衰老,通過對國内外衆多數據的對比分析發現,幾乎所有的長壽老人都生活規律,睡眠良好,長期失眠的壽星非常少見。
——壽命和體重
有人提出,壽命和體重有一定的關系,在自然界中,對于大多數動物來說,大而重的身體的壽命要比小而輕的身體長,在自然界中,大多數動物的壽命似乎與體重有關,但不是必然規律。
——壽命和心跳
現代研究發現,動物心跳次數與壽命有一定關系,一般來說,大型動物心跳次數少,壽命更長;呼吸和循環系統活躍的小動物,心跳會更快,壽命會更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