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個月前,河南地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強降雨,雨水在短時間内摧毀了城市的排水體系,令不少人失去了親人和家園。看到同胞受災,國内的兄弟省份迅速組織了救援力量奔赴前線,随後一些關注河南地區的網友和企業也在網絡中也發起了籌款,這其中就包括當時還頗為低調的鴻星爾克。
個人印象中,鴻星爾克的商品定價走的是親民路線,巅峰時期也曾和安踏李甯并肩齊驅,但經曆過股價波動和門店減少後,鴻星爾克開始逐漸掉隊,企業方面的财報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可是讓人敬佩的是,即便是自己的日子不好過,鴻星爾克方面依然向河南捐款捐物超過5000萬,消息披露後,鴻星爾克得到了網友的一緻好評。
随着這件事熱度的高漲,頓時讓鴻星爾克在全國範圍内名氣陡然上升,其直播間的商品均被售罄,甚至還有網友隻付款而不要商品,更有一些網紅現身線下的零售店,用實際行動去支持鴻星爾克,網友将這種行為戲稱為“野性消費”。在當時,鴻星爾克的名聲無人能敵,但距離鴻星爾克爆紅100天後,一些硬傷開始逐漸顯露出來。
首先在人氣上,若跟巅峰時期的鴻星爾克相比,現在隻能用人氣慘淡來形容。在電商直播平台中,鴻星爾克不再是首選,其直播間的人數也開始逐步回落。反應在數據上就更直觀了,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顯示,僅在最近一個月的人數監測中,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不到,鴻星爾克就掉粉超過29萬人次,平均每天的掉粉數量就将近一萬人。
其次在銷量上,鴻星爾克的弊端也開始顯現。7月份的時候,鴻星爾克的銷售額還曾達到2000萬以上,而到了八月中旬時,銷售額已經無法突破1000萬,甚至在11月的前一周,有數據顯示鴻星爾克的銷量僅有300萬。或許這樣的類比有些牽強,但即便是整個月的銷售額,鴻星爾克的優勢也不複存在。
就拿同為國産品牌的李甯來說,在過去的一個月當中,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共計63場直播中,其産品銷量超過8100萬。而反觀同時期的鴻星爾克,在野性消費的熱度過後,用55場直播換來不足1300萬的銷量,其銷量已經不足李甯的六分之一,各種差距其實已經足夠明顯了。
這不免讓人疑惑,坐擁超千萬粉絲的鴻星爾克,為何在銷量和人氣上的輝煌不複以往,難道野性消費不香了?
實話實說,所謂的野性消費屬于“揠苗助長”。一開始的時候,大家支持鴻星爾克是出于對企業責任感的敬佩,但是從本質上來講,這些潛在的消費力提升并不具備參考性,要知道沖動型消費的背後沒有太多的消費忠誠度,更不具備可持續的消費能力,今天可以支持鴻星爾克,明天就可能會支持李甯安踏。
反過來看李甯的銷量和名氣,也能反推出鴻星爾克身上的不足。銷量是用戶對于質量和名氣的認可,雖然李甯沒有經曆過野性消費,但是一頓吃飽和細水長流還是有本質區别的,這背後考驗的是品牌的知名度和用戶的消費忠誠度。很明顯,鴻星爾克在這方面的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當然了,說了這麼多并不否定鴻星爾克的成績,隻是希望企業能在做好産品的時候,能多花一些精力在宣傳手段上。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這個大前提是你的酒要有味道,換算到鴻星爾克的身上,那就是産品一定要具備自身的競争力才行,靠熱度是撐不起一個品牌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