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不少人手中都有一堆卡,過去是銀行卡,現在随着手機消費的方便,銀行卡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優惠卡,用起來比較方便,而且經濟實惠。比如健身卡,辦一張能優惠很多,不用預約随時都可用,類似的還有遊泳卡、理發卡、購物卡、洗澡卡,包括孩子有些課外輔導班也有些卡、券之類的。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争,這麼多年來很多商家為招攬顧客是窮盡辦法,推出各類優惠活動,其中辦卡就是個普遍現象,不論是到商場,還是到其它消費的地方,商家都要打這樣的主意,即使吃個飯,在買單時服務員都要推送一些辦卡、優惠券項目。
對于消費者來說,單純從消費角度算,可能真能省下一些錢。比如理發,平時單獨理一次消費是40元,辦卡消費100元3次,類似的健身、遊泳、洗澡等也都如此。對于商家來說,更是利多利好,迫切希望顧客都超前消費,卡辦得越多越好,既有固定消費的回頭客,又有穩定的收入,看來是一舉雙得的好事。
不過,從一個時期運行來看,特别是受疫情的影響,疫情之前也出現過,個别的商家不太講究,通過各種手段把顧客騙到手之辦完卡之後,開始玩失蹤了,開張時間不長就停業了,又是裝修、又是整頓的,剛開始還能找到人,承諾什麼時間開張,什麼時間退卡等,到後來幹脆什麼也見不到了,少則幾百塊、上千塊,多則上萬塊錢不見影了。
疫情期間這現象就更多了,有的商超經不起疫情的折騰,沒開門幾天就關了,事前也是辦了很多卡,讓一些消費者也是很無奈,玩的也是失蹤。
有的商家不錯,即使砸鍋賣鐵也要想盡辦法,找到顧客,一分不少地退還。就像某地有家浴池,就是個大衆浴池,辦卡的沒有大額的,都是千兒八百的,過千的都很少,也是因為疫情的原因老是停業,後來幹脆不幹了,但老闆很講究,在停業之前專門發出“安門告示”,通知辦卡的人來退卡,對于在規定的時間内沒來退卡的人員,老闆還動用社會關系和媒體,想辦法通知到這些人來退卡。有的顧客非常感動,感覺沒幾個錢就算支持老闆了,索性不來退卡了,這和不退是兩回事。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一句話,提醒我們的消費者,辦卡時一定要慎重,不能一看優惠很大什麼也不考慮,結果辦完卡就找不到人了,不是不可辦卡,要多了解一些看看誠信度再下手也不晚,不能上來一聽全是優惠就什麼都不顧了,要知道後面維權是相當艱難的。這都是教訓。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指正。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和更多的人。對此話題感興趣的師友們可關注、可轉發,可在下面留言、探讨、讨論與點評。謝謝!
注:圖片來自網絡,與文章無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