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狐妖獻智

狐妖獻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1 22:16:40

01

佚之狐是春秋時期鄭國的大夫。因為有識人之明和薦賢之德而名垂青史。

狐妖獻智(究竟該如何評價佚之狐的為人)1

公元前630年,也即晉楚城濮之戰兩年之後,晉國聯合秦國,圍攻鄭國。鄭國危如累卵,大廈将傾。

狐妖獻智(究竟該如何評價佚之狐的為人)2

在鄭國君臣一籌莫展之際,大夫佚之狐向鄭文公舉薦了燭之武,說,如果由燭之武出面去遊說秦穆公,秦軍一定會退兵。

狐妖獻智(究竟該如何評價佚之狐的為人)3

佚之狐果然算無遺策,料事如神。

在月黑風高的夜晚,年逾古稀的燭之武,窩在一個筐子裡,被鄭兵從高高的城牆上提溜下去,步履緩慢地走向駐紮在氾南的秦營。

狐妖獻智(究竟該如何評價佚之狐的為人)4

一番能言巧辯之後,果如佚之狐所料,秦穆公痛快地答應撤兵。

不僅答應撤兵;而且還買一贈一,表示要留下一部分軍隊,替鄭君守衛都城,嚴防晉軍攻城。

狐妖獻智(究竟該如何評價佚之狐的為人)5

一直互相聯姻的秦晉聯盟,在利益面前暫時土崩瓦解,分道揚镳。怪道說,春秋無義戰。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02

這裡我不想讨論燭之武的智勇雄辯,我隻是惋惜他的才華噴薄之晚。

青史給佚之狐定義為識人的伯樂,這點毋庸置疑。我隻是對佚之狐的動機姑且存疑。

從佚之狐“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的建言來看,他的确洞若觀火,慧眼如炬。

狐妖獻智(究竟該如何評價佚之狐的為人)6

他能從貌似牢不可破的秦晉聯盟中,窺得破綻,将與鄭國沒有直接利害沖突的秦國作為突破口,加以離間分化。

又能準确評估燭之武的大才,并在國難當頭的關鍵時刻,将之舉薦給鄭文公,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将傾,助其成就不世之功勳。

那麼問題來了。佚之狐早年幹嘛去了?

他明知道燭之武是世無二出的奇才,卻忍心看着他屈身于馬廄槽枥,擔任一個小小的“弼馬溫”(即圉正),而懷才不遇,壯志難酬。

如果,佚之狐能早點舉賢薦能,燭之武能早一點位居要津,匡君輔國,說不定能提早化解被圍之危機,免除城下之盟之屈辱。

有人可能會說,鄭伯也未必事事聽佚之狐的啊。

看鄭伯行事之風格,他雖無知人善任之明,一任珠沉滄海,玉韫荊山;但卻不失從善如流之虛懷,知錯能改之勇氣。

設若佚之狐能及早向鄭伯舉薦燭之武,君臣齊心,共商國是;那麼,鄭國在群雄逐鹿的春秋時期,也許能左右逢源,遊刃有餘吧。

從佚之狐對形勢和人心的洞察與評估來看,他之才能,絕不在燭之武之下。

但在鄭國存亡絕續之際,他卻把深入虎穴的機會,大方地讓給了燭之武。這不能不讓人懷疑他的動機。

人們說,這是佚之狐有成人之美的雅量,是他幫助燭之武在耄耋之年一鳴驚人。

但是,當我透過曆史煙雲,回望兩千七百多年前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時,我望着那個走向秦營的蒼老背影,卻憤懑難平、滿懷擔憂:

弱國之臣無外交,城下之盟多屈辱,他該以怎樣的靈舌利口,去戰勝虎狼之秦?

萬一半路上被晉軍細作截獲,等待他的将是何種命運?

即便順利來到了秦營,如果一言不合,觸怒了秦穆公,他能否全身而退?

即便能夠全身而退,遊說失敗的燭之武又将受到怎樣的懲罰?

即便鄭伯不會翻臉不認人,處在秦晉夾擊之下的鄭國,能山河無虞嗎?

種種假設,一個都不敢成立啊!

家國存亡的考題擺在燭之武面前,他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一個不慎,就将萬劫不複!陷個人于無地,置同胞于水火,緻家國之陸沉!

真是細思極恐,不勝惶惑!

所幸曆史沒有假設。老邁的燭之武終于不辱使命,智退秦兵。

燭之武憑借着一腔孤勇,以一己之力,勤王纾難,救亡圖存,施才奮智,壯志得酬;也成就了佚之狐舉能的賢名,彰顯了鄭文公改過的雅量。

機遇最終沒有辜負燭之武;曆史也終究沒有埋沒燭之武。

隻是,這份幸運和成功,來得實在太晚了一些,并且帶有極大的偶然性。

狐妖獻智(究竟該如何評價佚之狐的為人)7

——END——

原文貼在了下面。

本文由林下煮酒原創,感謝關注、評論、轉發。

燭之武退秦師

左丘明〔先秦〕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缒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