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末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華,立下不朽功勳。在始皇統一中華後,為了管理和建設,實行了一系列的政策,這其中有一條就是廢分封制,立郡縣制,因而我們後世之人都以為是秦始皇開創的郡縣制。其實不然,因為在春秋中期的時候,就有一位諸侯王實行了郡縣制,這就是“春秋荊楚第一王”——楚武王。
楚武王(?-公元前690年),芈姓,熊氏,名通,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共在位50年。公元前741年,楚厲王去世,楚武王殺其兄楚厲王之子,自立為君。
楚武王熊通即位後,一面安撫楚國貴族,另一面大力發展經濟。之後便積極開始向周圍發展疆域。首先他去攻打周王室設在漢水北面的重鎮,他率兵渡江,來到南陽盆地,可惜這次沒成功。熊通回到楚地養精蓄銳後,又帶領軍隊吞并了地處江漢平原西部、國土面積較小、國力強盛的權國(今湖北當陽縣),并設權國為權縣,讓以前的權國國君鬥缗做這裡的權尹。權縣因此成為我國曆史上的第一個縣。
曾貴為一國之君的鬥缗哪肯屈居他人之下,隻做一個小小的縣尹。沒過多久,鬥缗起兵造反。熊通得知後立即派兵前往鎮壓。平定叛亂後,熊通把權縣所有的貴族全部遷移到平闆(今湖北荊門市)。
鑒于鬥缗造反的教訓,此後,無論楚國出兵消滅哪個國家,都會首先把當地的貴族遷出,送來楚國來嚴加看管,然後将所滅之國均設為縣,再在當地重新選拔人才做縣尹,并沿用當地風俗進行治理。
因此,真正最早實行郡縣制的就是楚武王。推行郡縣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君主統治國家。王權集中,朝臣聽命,國内局勢更加穩定,殺君奪權、家族割據的現象随之大大減少,國家的實力也就越來越強盛。楚武王熊通的設縣而治的推行,給楚國留下清朗而安甯的江漢平原和一套初具規模的國家機器,也為楚國成為春秋時期百年不衰的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補充點小資料:楚曆王是砍掉卞和左腿之人,楚武王便是砍掉卞和右腿之人,楚武王之子楚文王才慧眼識壁,識别出世間罕有的和氏璧。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