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木,是蜀人對陰沉木的叫法,它仿佛将時間沉澱、壓縮,形成了現在這個質樸而厚實的樣子。有人為它瘋狂,有人為它驚歎,有人為它欣喜,有人為它傷感。上千年,甚至是上萬年,它都這樣靜靜地與世隔絕着,直到某天重見天日。它的紋理,帶着古老的圖騰,輕撫,有一種安神自然的感覺。
《辭海》1999年版解釋說:“木材因地層變動而久埋于土中者,稱為‘陰沉木’,也叫‘陰木沙’。一般多為杉木,質堅耐久,舊時以為制棺木的貴重木料。”陰沉木的形成年代久遠,據考資料記載:遠古時期原始森林中的多年生名貴古木,由于遭受到地震、山崩等突如其來的重大地質變化,它們或被深埋于江河湖泊的古河床、泥沙之下,或被埋藏在缺氧的陰暗地層小而小被腐蝕,曆經千萬年,飽受大自然不息的風化與磨蝕,最終,部分有機質與水仍被封存在樹木内部,外觀呈現較深的顔色,使其兼木之古雅和石之神韻二者有之。
陰沉木自古以來就被視為名貴木材,稀有之物,是尊貴及地位的象征。我國民間素有“縱有珠寶一箱,不如烏木一方”和"黃金萬兩送地府,換來烏木祭天靈"的民諺,道出了古代陰沉木最大的用途。不少人信奉神靈,認為玉石等天地精華的凝結物可以辟邪,他們同樣也将色深不懼水的陰沉木視為驅邪鎮魔的寶物。因此,達官顯貴、文人雅士都喜歡将陰沉木器物視為傳家寶或鎮宅之寶。更有甚者,将陰沉木作為棺椁用材,以求其保佑死者軀體與靈魂的平安。清代帝王更将其列為皇室專用之材,民間不可私自采用。
自古陰沉木都受人追捧。清李調元《南越筆記》記載:烏木,瓊州諸島所産。土人折為箸,行用甚廣。《志》稱出海南,一名角烏,色純黑烏木手鍊,甚脆。有曰茶烏者,自番舶,質堅實,置水則沉。其他類烏木者甚多,皆可作幾杖。置水不沉,則非也。
在古代,陰沉木之所以格外珍貴,其中原因之一是古代大型的基礎建設較少,河流水量也充沛(不像當前這麼多幹旱),更缺乏大型的挖掘和吊裝設備、挖沙船等,因此能發現和運回的陰沉木比較少,此為第一珍貴;其次,陰沉木形成的特點也注定了在以往很難發現大型成材的陰沉木,且當它離開形成的環境後,溫濕度等環境變化比較大,導緻保管不善,容易會出現開裂等狀況,影響利用率,因此也顯珍貴;最後就是傳統文化中認為其在地底下埋藏千年而不腐,認為它已具有靈性,能辟邪納福等等,就更顯珍貴了。
陰沉木外觀上給人以古樸、典雅的質感,還被外國人稱作為“東方神木”。烏木的木材因為不生蟲、抗腐、抗黴的特質,又被人當做辟邪納福的寶貝。烏木常年吸收日月精華,使其具有辟邪、養生、護身等作用。
陰沉木本質堅硬(其中鐵力陰沉木最硬,紅椿陰沉木較軟;其形成陰沉木并返陽(自然陰幹)之後能否沉于水下,主要取決于其形成樹種的不同,能沉能浮的均有;特别是一些成品小件一般都浮于水面,因此不能以能否沉于水來鑒别是否為陰沉木),多呈褐黑色,黑紅色,黃金色,黃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紋細膩,打磨得法可達到鏡面光亮,有的烏木本質已近似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是制作藝術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