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孟子為什麼是座右銘

孟子為什麼是座右銘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08:18:12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從今天開始,我會用十多篇文章來介紹介紹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的思想,通過《孟子》這本書來比較系統地了解孟子的思想,主要參考的版本是傅佩榮老師的《傅佩榮譯解孟子》。一說到孟子,我們都知道,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和儒家學派的代表思想家之一,人稱“亞聖”。

孟子為什麼是座右銘(孟子一生不得志)1

孟子出生于公元前372年, 比孔子小差不多200歲,比莊子大3歲,和西方的亞裡士多德是同時代的思想家。在孟子的時代,也是我們常說的“百家争鳴”的時代,是古代思想和文化高度繁榮的一段時期,當然和孟子同時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有很多,比如商鞅、莊子、惠子、鬼谷子、公孫龍,還有稍晚一些的韓非子、荀子等等。那是一個人才輩出,百家争鳴的時代,儒家、法家、道家、名家等各家思想層出不窮,都有各自的思想和主張,而我們今天要分享的《孟子》正是其中對中華文化影響至深的儒家經典,《孟子》和《大學》《中庸》《論語》被稱為“四書”,是儒家思想的基礎和靈魂。那《孟子》究竟講了什麼,為什麼值得千百年來人們傳頌?在分享孟子的思想和貢獻之前,讓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孟子的生平。

孟子本名孟轲,是戰國時期鄒國人,在今天山東鄒城一帶。他的祖先是魯國的貴族孟孫氏,孟孫氏衰落後,一部分人遷到了鄒國,孟子就在那裡出生的,而到了孟子這代,他們家族也沒有什麼貴族光環了。所以,孟子其實和孔子差不多,也是一個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的人。

孟子為什麼是座右銘(孟子一生不得志)2

孟轲在成為孟子之前,其實也是個熊孩子,好在他有一個精通教育心理學的母親,傳說孟子的母親是一位非常懂得教育小孩的媽媽,有很多“孟母教子”的小故事。比如“孟母三遷”、“買肉啖子”、“斷機教子”等等。其中“孟母三遷”說的是,孟母為了不讓孟子和其他熊孩子在一起,還曾搬了三次家,孟母已經懂得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當然,孟母是出了名的“虎媽”,在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母親問他:“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差不多的”,孟母看到孟轲很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被母親的舉動吓到了,就問他母親:“為什麼要發這樣大的火?”,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就像這剪斷的布一樣,就廢了。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學問能增長知識,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以後就要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于避免禍患。”孟子聽了之後吓了一跳,從此再也不敢怠慢學習。

孟子為什麼是座右銘(孟子一生不得志)3

在母親的影響下,孟轲果然學有所成,他成為了孔子的孫子的弟子,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孟子受業于子思的門下,算起來是孔子的第五代傳人。孟子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提出了“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的治國理念,是位非常有抱負的政治家。和孔子一樣,孟子想把自己的治國理念推廣出去,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和孔子一樣,周遊列國遊說各國諸侯。孟子曾經遊曆過齊、宋、滕、魏、魯等國,前後有二十多年。

在遊曆過程中,雖然孟子受到了列國的尊崇和禮遇,待遇比孔子那時候也強多了,可是他的思想基本沒有被哪個國君推行,因為實際上完全做到“仁政”是很難的,孟子在戰國中期,大家都忙着交戰,真正施行仁者的難度也非常大。經過二十幾年的遊曆,沒有啥實際成果,于是孟子歸隐故土,和弟子們著書立說,寫成了《孟子》一書。

孟子為什麼是座右銘(孟子一生不得志)4

說到《孟子》一書,大家應該比較熟悉。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哲學經典名句,都是出自《孟子》一書。宋代大思想家朱熹把《孟子》,以及《論語》、《中庸》、《大學》并稱《四書》。《四書》是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的靈魂和基礎,《四書》是宋代每年的科舉考試必考的内容,也将孟子的地位推向了高峰,孟子成為儒家思想的代表,開始以“孔孟”并稱。到了元朝,更是追封孟子為“亞聖公“,“亞聖”之名就成了孟子的代稱。孟子雖然并非功成名就,甚至可以說他的政治抱負并沒有得到施展,但是為什麼《孟子》一書被封為儒家經典,孟子也被尊稱為“亞聖”呢?接下來,說說孟子思想的幾個關鍵點。

首先是:性善論。說到孟子的思想,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孟子的性善論,孟子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孟子的倫理哲學中,“性善論”是他的一個标簽,與荀子的“性惡論”相對,至于孟子說的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向善,其實一直有争論。但不管怎麼樣,人性的善都是孟子倫理思想的出發點。梁啟超認為孟子的“性善論”強調了教育的可能性,而荀子的“性惡論”強調了教育的必要性,他們隻是殊途同歸,目的是一緻的。關于孟子的倫理學後面我們再繼續講。孟子以“性善論”作為人們修養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論根據,認為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有倫理學意義,同時“性善論”認為通過學習人人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君子,又強調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義。

孟子為什麼是座右銘(孟子一生不得志)5

其次是孟子的治國理念,總結起來就是:仁政無敵。核心關鍵字就是“仁”,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他治國理念的核心。那什麼是“仁”呢?孟子說“仁者愛人”,仁就有愛人的心,而且是發展人的本性的一種仁愛之心。孟子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就會失去民心,而變成獨夫民賊,被人民推翻。

最後是關于孟子的教育理念,總結起來就是:因材施教。秉持了孔子的衣缽,孟子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不僅授徒講學,培養出了樂正子、公孫醜、萬章等優秀的學生,還和弟子一起著書立說。在教育方法上,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提出了“易子而教”的傳統教育方法。什麼是易子而教?有一天,他的學生公孫醜問老師,有的君子為何不親自教育自己的兒子呢?孟子說,父子之間由于感情深厚,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往往不嚴,對于兒子的一些錯誤和毛病也因為溺愛而放任,這樣正确的教育就很難進行。所以,君子不能教自己的孩子,要讓别人來教育,這樣既能從嚴要求,也能保持父子之間的親密關系,不傷害感情。

好了,簡單介紹了孟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接下來的文章,我會逐篇分享《孟子》的精彩内容。《孟子》一共分為七篇,每一篇再分為上下篇,所以就有十四個部分。篇名分别為:梁惠王、公孫醜、滕文公、離婁、完章、告子、盡心。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後面我将繼續分享孟子的精彩内容,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