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鋼琴演奏中踏闆的運用至關重要,目前部分演奏者在鋼琴演奏中對踏闆的運用不求甚解。隻有嚴格掌握運用踏闆的方法,養成正确良好的習慣,才能夠促進作品的更好表達,從而真正提高演奏水平。
鋼琴家魯賓斯坦曾經說過:“踏闆是鋼琴音樂的靈魂。”踏闆是我們表現音樂時最微妙的一種表情手段。意大利的克裡斯托福裡早在1790年就發明了用手控制踏闆。法國的維爾貝斯在1766年發明了用膝蓋來控制的踏闆,英國制琴師布羅德伍德在1783年發明了用腳控制踏闆。現代鋼琴的三個踏闆裝置在19世紀下半葉基本定型了。
踏闆種類
三角鋼琴與立式鋼琴下部都有三個伸出來的金屬闆,就是鋼琴的踏闆。三個踏闆分别為左踏闆、中央踏闆、右踏闆,其功能各有不同。
(一)右踏闆 右踏闆又稱延音踏闆或強音踏闆,它可以使彈下的聲音起到延續、連接作用,還可以增加聲音的音量。
(二)左踏闆 左踏闆又稱柔音踏闆或弱音踏闆,在減弱音量的同時改變音質,使聲音更加柔和與黯淡。
(三)中央踏闆 中央踏闆(在最中間)又稱保留音踏闆,在三角琴和立式琴上功能不同,立式琴的中央踏闆起到大幅度減弱音量的作用,保留音的功用一般隻有三角鋼琴才有。
踏闆的使用技巧
踩下的深淺和踩下的時間是踏闆運行的兩個基本技巧。
(一)以踩下的深淺劃分
1、全踏闆,即踩到底,是我們最常用的基本踩法。這時制音器完全打開,琴弦全部處于自由震動狀态,音響持續二連貫。
2、半踏闆,踏闆提到一半再迅速踩下。想要使低音比高音消失得慢可以選擇這種踩法,這使得可以拉長低音的時間,同時高音音響有純淨的效果。
3、1/4、1/3、1/2、3/4,這些踏闆的踩踏方法無法通過記号完全标記出來,這隻能是演奏者通過對音樂内容的理解以及腳下的功夫與聽力的配合選擇踩踏的力度,此種踩踏方法具有很高的難度。
(二)以踩下的時間劃分
1、節奏踏闆 又叫做重音踏闆,在彈奏一個和音的時候踩下踏闆,在彈奏下一個和音前一刹那換掉,然後與這個和音發聲時踩下踏闆。在節奏歡快的樂曲中經常采用這種踩踏方法。這種踩踏方法使發出的聲音音量增加,而且能夠産生渾厚的共鳴效果。
在《貝多芬奏鳴曲——悲怆》第一樂章中,就是采用這種踩踏方法,在突出重音和節奏的同時,還保證了整個旋律的完整。在很多舞曲種都以節奏踏闆為主,例如瑪祖卡舞曲、華爾茲舞曲和波蘭舞曲等。這種踏闆法也是一種比較好掌握的方法。
2、音後踏闆 又叫做“切分踏闆”,因為腳踩下去的動作和手上的動作似乎是先後相反的。音後踏闆可以前後音保持連續性,使和音更加連接,豐富了旋律,因此也稱作“連音踏闆”。例如《悲怆》第二樂章中就采用了音後踏闆,便于區分主次聲,使旋律更加突出,使用音後踏闆,不僅能夠音符之間更加連貫,同時還使音質更加豐富,兩連的音符清晰而不模糊,重疊音符也不被混淆。
3、音前踏闆 又叫做預備踏闆。在發音之前蔣踏闆全部踩下去,使整個制音器全部打開,泛音及共振與擊弦同時發聲,營造出空曠的感覺,聲音發出時産生豐滿的音響效果。例如《悲怆》及《暴風雨》的第一樂章的開始處,就采用此種方法。
4、顫音踏闆 又叫做抖動踏闆,這是一種連續不斷急速半環且快速抖動的踏闆。這種方法使踏闆快速而又很淺地抖動,使用抖動踏闆使制音器碰擦琴弦,使整個聲音豐富而不生硬、不幹澀。
例如《月光》第三樂章中,右手的快速下行音型要非常清晰流暢。假如完全不用踏闆,音樂會顯得幹澀,給人以生硬的感覺,并且失去了豐滿的特質;用一踩到底的長踏闆則會使音樂顯得渾濁。這時采顫音踏闆,揚長避短,恰到好處。
各時期及主要作曲家右踏闆使用原則
(一)古典時期作品的右踏闆使用 古典主義之前的鋼琴是沒有右踏闆的,為了保證音符之間的連貫性需要演奏者通過手指來巧妙地完成。在現在的演奏技法上使用右踏闆,這也是為了更好地模仿出管風琴的連貫性。
因此在演奏古典主義時期的鋼琴作品時,演奏者應把握好踏闆使用的分寸,不要過多地依賴右踏闆使樂句連貫,要盡量使用手指技巧來保持樂句的連貫、歌唱性。例如海頓和莫紮特的作品中,為了避免在一些時間長且節奏慢歌唱性強的地方出現聲音太幹且太單薄的情況時,就需要踩下右踏闆。
但是不可踩得太深,可以産生一些豐富的具有共鳴的音色。踏闆經常用在延伸的分解和弦音型和華彩部分,有時還會用到顫音踏闆,以此來使和音的色彩和所承擔的曲式結構中的角色更加完善。
(二)浪漫時期作品的右踏闆使用 鋼琴踏闆的運用與感情的結合在個性張揚的浪漫時期得到了最快速的發展,這使演奏者加大了對鋼琴音色的創造力。
早期的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他的部分作品既保留了古典主義的含蓄與簡潔,又表現了浪漫主義的開放與豐富。在學習他的作品時,最好是通過手指來将作品的優美和連貫性表現出來,再稍微用一點點踏闆來完善手指技巧未能達到的連貫要求。舒伯特作品中使用踏闆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多處用到了節奏踏闆,主要用于進行曲或者舞曲。
肖邦是浪漫時期重要的作曲家,在他的樂譜上,踏闆的标記清晰具體,但在特殊的部分也并未标清,這使演奏者有了充分的發揮空間。在作品的最終和弦,和音階段落處采用了大量的踏闆技術。有些地方需要同步踏闆而不是切分踏闆,這需要引起演奏者的注意。
(三)近現代作品的右踏闆使用 印象主義作曲家的作品中并未将踏闆使用做出明确的标記,但是在整個行雲流水的作品中卻需要運用豐富的踏闆技巧。例如演奏德彪西、拉威爾的某些作品,經常使用“顫音踏闆”,從而創造出一種特殊的音色。演奏普羅科菲耶夫、肖斯塔克維奇的作品中,踏闆标記也很少,重音的地方大多使用比較短促的踏闆。
鋼琴演奏中踏闆的運用至關重要,目前部分演奏者在鋼琴演奏中對踏闆的運用不求甚解,使用踏闆不考慮運用的法則以及作品自身的風格特點。筆者認為,隻有嚴格掌握運用踏闆的方法,把握好各時期、各個作曲家的踏闆運用特色,養成正确良好的習慣,才能夠促進作品的更好表達,從而真正提高演奏水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