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标:
1.認識“咕、咚”等13個生字;會寫“吓、怕”等7個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确、讀流利。
3.借助連環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内容;能根據課後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盲目跟從。
第一課時
課時目标:
1.認識“咕、咚”等13個生字;會寫“吓、怕”等7個生字。
2.通過圖畫、形聲字或聯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認字,把故事讀正确、讀流利。
3.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内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猜測讀音
1.玩“猜字”遊戲。
教師在黑闆上寫下“咕、咚”二字,引導學生觀察字形并自由交流。學生發現“咕、咚”二字均由熟字相加組成:口 古=咕,口 冬=咚。教師肯定并表揚學生,鼓勵學生根據形聲字構字規律猜讀字音。
2.小結揭題,導入新課。
師:真棒!你們說得都很好!這兩個字的正确讀音是“ɡū、dōnɡ”。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看看本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猜讀生字
1.學生按要求自由朗讀課文。
(1)初讀課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讀幾遍,遇到讀不出的生字圈出來,看圖猜讀或嘗試用其他方法猜讀,然後同桌、小組交流,把字音讀正确。
(2)給課文每個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小組交流:自己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
3.全班交流,教師小結學生猜讀生字的方法。
(1)借助圖畫猜讀:(課件出示羊、鹿、象圖片)學生觀察圖中動物,從而猜對“羊、鹿、象”的讀音。
(2)借助形聲字的構字規律猜讀字音,識記字形,了解字義:如,“咕、咚、吓、攔、領”。
4.(課件出示詞語)學生采用多形式認讀,教師正音。
教師正音:“熟”是翹舌音,要與口語(shóu)相區别;“命、領、咚”是後鼻音;“攔”是前鼻音,聲母是“l”。
5.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1)與形近字比較識記。
熟——熱 逃——桃 命——傘
(2)加一加識記。
口 古=咕 口 冬=咚
口 下=吓 令 頁=領
(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識記。如,“掉下來”中的“掉”,“攔住問”中的“攔”,“逃命”中的“逃”,都可以結合語境和生活經驗,猜測它們的大緻意思。
(4)組詞識記。
6.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開火車認讀、指名讀、齊讀等。
7.學生自讀課文,同桌對讀,比一比誰讀得更準确、更通順。
三、指導書寫,鞏固提升
1.(課件出示會寫字)學生認讀,教師正音并引導學生口頭組詞。
2.引導觀察會寫字在田字格中的筆畫、位置,教師講解書寫要點并範寫,學生書空。
吓 “口”小居左上,第三筆橫在橫中線上;“下”豎較長,點跨橫中線。
怕 “白”字略短于豎心旁,第五筆豎在豎中線上。
跟 右邊第一筆折後略往左傾斜,豎提較長,捺的收筆略高于豎提。
家 “豕”前三撇有長有短,間距勻稱,最後兩筆撇收捺放。
羊 倒八頭分列豎中線兩邊;三橫間距均勻,第三橫最舒展,豎寫在豎中線上。
象 上收下放。重心對正,形體偏長。第六筆撇從“口”中斜出。
都 左寬右窄,左高右低相錯位。橫撇彎鈎起筆略高于左部的第二橫。
3.學生先描紅、再臨摹,教師巡視指導。
4.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引導學生評議:這些字,寫得好,好在哪裡?寫得不好,需要怎樣改正?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圖文對照,自由朗讀課文,碰到長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确,讀通順。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想:
(1)“咕咚”到底是什麼?
(2)課文配了幾幅圖?每幅圖對應哪幾個自然段?
3.學生分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彙報,教師及時給予評價、鼓勵。
5.圖文對照,朗讀課文。
(1)觀察插圖一,說說圖上畫了什麼。學生朗讀第1、2自然段,教師随機正音,重點指導将下面的句子讀正确。
◇木瓜熟了。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裡,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觀察插圖二,說說圖上畫了什麼。指名朗讀第3、4自然段,師生正音,教師重點指導讀好下面的句子。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個跟着一個/跑起來。大夥/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3)觀察插圖三、四,說說圖上分别畫了什麼。指名朗讀第5~7自然段,師生正音,教師重點指導朗讀下面的句子。
◇野牛又問大夥,大夥也都說沒看見。
◇兔子/領着大家/來到湖邊。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裡,咕咚!
6.理解課文内容。
五、回顧交流,作業設計
1.教師适當總結本課時的教學内容,點評學生的課堂表現。
2.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收獲。
(1)同桌相互交流,說說自己在識字、讀文方面有哪些收獲。
(2)同桌合作讀一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課時目标:
1.借助連環畫課文特點,讀懂故事内容;能根據課後問題找出相關信息進行推斷。
2.初步懂得遇事要學會思考,不盲目跟從。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1.教師抽取寫有會寫字的字卡,學生搶讀并用會寫字和熟字組成常用詞,其他學生聽寫詞語。
2.指四名學生朗讀課文。(每個學生讀一幅圖所對應的内容)其餘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認真聽,最後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二、圖文對照,重點探究
1.圖文對照,學習第1、2自然段。
(1)指導看第一幅插圖,說說圖中都有些什麼,發生了什麼事。
(2)教師範讀第1、2自然段,學生邊聽邊想:
①你認為“咕咚”是什麼?(“咕咚”是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裡發出的聲音。)
②兔子以為“咕咚”是什麼?它為什麼拔腿就跑?(兔子以為“咕咚”是一個可怕的東西,所以它吓得拔腿就跑。)它有沒有仔細看一下?(沒有。)
③想象:小猴子看見了是怎麼問兔子的?(兔子兔子,你為什麼要跑啊?)
(3)重點指導朗讀下面的句子。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兔子一邊跑一邊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
①看圖理解“拔腿就跑”一詞,學生演演這個動作。
②創設情境,指名扮演兔子,朗讀兔子的話,讀出兔子害怕、慌張的心情。
小結:第2自然段先講聽到咕咚聲時兔子的做法,再寫兔子是怎麼說的。
過渡:兔子邊跑邊叫,被誰聽見了?大家聽見後,又是怎麼做的?
2.圖文對照,學習第3、4自然段。
(1)指導看第二幅插圖,說說圖上的内容。(聽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一個跟着一個跑起來。)
(2)指名讀第3自然段,小猴子是怎麼叫的?(小猴子連用兩個“不好啦!”。)
①指名讀兔子的話,教師讀小猴子的話,讓學生說自己的發現。(教師越讀越快)
②指名讀小猴子的話。
(3)指名讀第4自然段,說一說:這一段中的大夥都有誰?它們又是怎麼做、怎麼叫的?
①它們為什麼叫“快逃命啊”?(它們認為“咕咚”很可怕,要來吃它們了。)
②“咕咚”要來吃它們了,真是太可怕了,你能讀出可怕、着急的語氣嗎?
(4)看圖演故事,體驗動物們害怕的心理。
①學生模仿第3或4自然段看圖說話。如:
狐狸一聽,就跟着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 !”
②學生選取其中一個角色進行扮演,注意動作和語言。
③教師引讀課文,再次體驗動物害怕、慌亂的情景。
(5)對比語言。
①指三名學生分别朗讀兔子、小猴子和大夥的對話,看看它們講的話是否相同,不同在哪裡。
生:兔子隻是說“咕咚”可怕極了;小猴子認為“咕咚”追它們來了;其他動物以為“咕咚”吃它們來了。
②從它們的話中,你明白了什麼?(它們把“咕咚”越傳越厲害。)
③指名讀第2~4自然段,感受動物們想也不想、看也不看“咕咚”是誰,“咕咚”為什麼可怕,隻是拼命地跑、拼命地大叫的“熱鬧”場面。
3.圖文對照,學習第5自然段。
(1)指名讀第5自然段,想一想:誰跟大家不一樣?有什麼不一樣?
(2)學生自由朗讀,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饋。
①“攔”,指名演示“攔”的動作。野牛沒有跟着大家“跑”,而是“攔”住了大家。
②“問”,野牛沒有跟着大家“叫”,而是“問”,它先問大象,再問大夥,最後問兔子。
(3)指名分角色朗讀野牛和大象的對話,野牛的話要讀出疑問的語氣。4.圖文對照,學習第6、7自然段。
(1)指導看第四幅插圖,說一說動物們在幹什麼。(大夥知道“咕咚”的真相後都笑了。)
(2)自由讀第6自然段,說說大夥是怎樣知道真相的。(親眼看見、親耳聽見的。)
(3)在知道了真相後,它們為什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它們知道“咕咚”是木瓜掉進湖裡發出的聲音的真相後,覺得剛才的行為十分可笑,所以都笑了。)
(4)齊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讀出可笑的語氣。
(5)此時的動物們會想些什麼呢?(學生自由交流)你從中明白了什麼?
三、總結全文,作業設計
1.教師小結。
2.戴上頭飾,小組合作分角色表演,然後觀看動畫片《咕咚來了》。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闆書設計:
教學反思:
1.猜字、識字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因此,從一開始的導入環節,我就讓學生試着猜“咕咚”的字音,并教給學生根據形聲字的構字規律猜字的方法。接着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在讀文中猜測字音,大大激發了學生讀文識字的興趣。
2.本文是一篇連環畫課文。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饒有趣味的畫面中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内容,體會角色心理,學生很快就讀懂了故事内容,并能夠體會到不思考、盲目跟從帶來的不良後果,理解了課文的内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