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作為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具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孕育出了曆史悠久、内涵豐富的天府文化,
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了解成都
都有哪些特色文化.
【成都特色文化】
1、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源遠流長已有5000餘年的發展曆程,
在中國上古三大文化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以齊魯文化、三晉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構成輝煌燦爛的中國文明。
巴蜀文化綿長久遠、神秘而燦爛,可坐享天成,亦可以行卒而生;可無為逍遙,更因刀
劍而存。
2、蜀繡
蜀繡是以成都為中心的多種刺繡的總稱,主要産于成都和綿陽等地。蜀繡、湘繡、蘇繡、粵繡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繡。
蜀繡具有形象生動、色彩豔麗、富有立體感、短針細密、針腳平齊、片線光亮、變化豐富的特點。
蜀繡技藝嚴謹精密,講究施針,針法變化多樣,針腳整齊、摻色輕柔、虛實合度、變化豐富,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2006年蜀繡入選第一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3、蜀錦
蜀錦與杭州織錦、南京雲錦、蘇州宋錦并稱為中國四大名錦。
蜀錦,是成都的标志性技藝,也是中國織錦第一座裡程碑。
蜀錦的品種繁多、傳統品種有雨絲錦、方言錦、鋪地錦、散花錦、浣花錦、民族錦、彩暈錦等。
蜀錦大都以經向的彩條作為基礎起彩,并作彩條添花,使其織紋精細、圖案繁華、配色典雅、獨具一格,成為了一種最具地方風格。
與民族特色的五彩織錦。蜀錦的質量堅韌而飽滿,彩紋風格秀美,配色不失典雅而又不落俗套。
2006年蜀錦織造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4、瓷胎竹編
上個世紀七十年瓷胎竹編又稱為“竹絲扣瓷”,以瓷器為胎,用纖細柔軟的竹絲緊扣瓷器編織成各種精美的瓷器,四川特有的哦!
是成都地區獨特的傳統手工藝品,其起源于清代中葉,瓷胎竹編産品技藝獨特,以精細見長長,具有"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五彩圖"的技藝特色。
這項非遺珍貴在竹絲選料難和做工難。選的竹子要不老也不嫩,經過十幾道工序才能制成精緻的竹絲,制作時間至少需要兩個月,質量高端的至少要半年。
工藝小花瓶以及功夫茶具等小巧玲珑、便于攜帶的瓷胎竹編産品在中外廣受遊客的青睐。
2008年瓷胎竹編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産業擴展項目名錄。
5、糖畫
成都糖畫俗稱“倒糖餅兒”,“糖粑粑兒”、“糖燈影兒”,
作為一門具有千年傳承的絕活,糖畫在現代社會更加大放光彩,小到廟會街頭,大街小巷,大到民俗展會,文化交流均有糖畫兒藝人的身影出現其中。
是流傳于成都市及周邊地區的一種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于一體的獨特手工技藝,以糖為材料來進行造型的。
蘊含曆史、美術、地方民情風俗、蔗糖工藝等複雜的元素,是一種兼具雕塑性和繪畫性的民間藝術。
糖畫藝人善于觀察和總結生活,将糖畫與川劇相結合,創作的《水漫金山》、《戰馬
超》、《鳳儀亭》等戲劇糖畫作品,表現了豐富的川劇折子戲情節。
糖畫于2008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
6.川劇變臉
川劇是融彙高腔、昆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邦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劇種,是明末清初以來中國戲曲聲腔劇種演變曆史的一個縮影。
流行于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是中國西南部影響最大的地方劇種。
川劇中展現的絕技豐富多彩,如變臉、托舉、開慧眼、藏刀、噴火等,很多傳統的技藝都有
都令人歎為觀止。
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劇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态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臉譜。變臉之于川劇,有如噴火之于秦腔,皆屬招牌路數、看家絕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