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肉鮮美細嫩,不僅人類喜歡吃,自然界中會吃魚的動物也很多。魚肉雖好,刺卻不少,稍有不慎,就容易被魚刺卡到喉嚨,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有過被魚刺支配的恐懼吧!
我們日常所吃的魚類當中,淡水魚居多。其實,也隻有在比較低等的淡水魚類中才存在魚刺。魚刺,細而尖的魚骨,是魚類肌間骨的俗稱。這些小魚刺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彌補肌肉強度的不足,為肌肉提供了支撐和發力點。而一些進化得比較高級的淡水魚類和海魚身上則很少有刺,有的可以說是幾乎無刺。
人類吃魚時會被魚刺卡住,那麼,野生動物吃魚時也會有這種困擾嗎?它們是如何解決魚刺的,有什麼特殊的巧嗎?
自然界,會吃魚的動物很多,吃法也是各不相同,它們在吃魚的時候,也會面臨魚刺的問題,那它們是怎麼解決的呢?
對于,以魚為主要食物的動物,它們吃魚并不會被刺卡住,比如企鵝、鸬鹚、棕熊以及水獺等物種。而對于能吃魚,但不以魚為主要食物的動物,比如貓、人等,吃魚都有被卡的風險。
棕熊:以吞為主,以咬為輔
阿拉斯加的棕熊非常善于捕魚,特别喜歡吃洄遊的大馬哈魚。每年大馬哈魚洄遊到河流上遊繁殖的季節,棕熊就會在河裡守株待兔,消滅掉路過的大量大馬哈魚,為冬眠儲存能量。
棕熊吃魚的方式也比較簡單粗暴,通常都是以咬為輔,以吞為主。通常都是先将魚肉咬幾口,咬成适合吞咽的大小後直接吞食。這樣棕熊可以減少魚刺和嘴以及食道接觸的可能性,而且食肉動物的食道一般也比較硬。而到了胃裡,棕熊的胃酸又能直接将魚刺軟化消化掉,并不會對胃造成傷害。可見,棕熊這種吞食而細嚼方式加上強大的胃功能,使之吃魚毫無壓力。
在食物充足,魚多到吃不完時,一些棕熊就會挑肥揀瘦,隻吃魚腹處最肥美的部位,以及魚皮、内髒,而這些部位幾乎是沒有魚刺的。
鳥類:整吞一條魚自然界中也有許多鳥類以魚為食,例如翠鳥,鹭、鸬鹚、企鵝等等。
要知道鳥類都是沒有牙齒的,吃東西時一般都是依靠堅硬的喙咬住食物,然後直接吞咽下去。所以,鳥類捕到魚時,也是直接将整魚一口吞,就像面條一樣哧溜一下就進去了。而且鳥類的消化道也非常堅硬,還會吞入一些小石子存放在胃中,幫助磨碎食物,連堅硬的石頭都不能傷害它們的胃,區區細魚刺又算得了什麼。而魚到了胃裡,胃液可以把魚慢慢消化掉。鳥類在吃魚時整吞,魚肉包裹住魚刺,吞咽的過程中也不存在魚刺卡在喉嚨的問題。
企鵝吃的魚一般較小,而鸬鹚就厲害了,一次能吞下1公斤大的魚!
水獺:細嚼慢咽型選手一些齧齒動物如水獺,吃魚則是慢慢享用,會把骨頭、魚刺、魚鱗、魚肉、内髒等全都咀嚼得粉碎,再吃下去,故也無需擔心魚刺的問題。
以上,都屬于以魚為主要食物的動物,這類動物基本上沒有吃魚被卡的煩惱。
“自帶吃魚工具”的貓貓也是吃魚高手,但它們其實也會怕魚刺。畢竟常在岸邊走,哪有不濕鞋,經常吃魚的貓,有時也會卡到刺,隻不過被卡後它們要比人類有辦法得多。
家貓吃魚,通常吃的是煮熟的魚,魚熟了之後,骨頭會變硬,魚肉和魚骨比較容易分離。而貓具有特殊的構造舌頭,長滿了密密麻麻的倒鈎刺。在吃魚時,舌頭上的“倒刺”可以将魚肉從魚骨上剔除下來吃進肚子裡,所以貓一般不會吃到魚骨。即使偶爾有魚刺被誤吃進去,它們也有辦法。
因為貓的食道結構和消化系統結構也是很特别的。即便誤吞下了魚刺,它們的胃酸也能消化掉很多小刺,而且貓的食管壁比較長,食管壁長有控制反胃的肌肉,可以比較輕易地自行吐出吞入的不适食物或異物。所以,一旦有魚刺進入,感到身體不舒服,貓貓也是可以通過反胃肌再吐出來的。
野外的貓貓隻能吃到生魚,生魚的骨、肉不易剝離,貓通常都是将魚刺嚼碎後吞下。這種吃法,雖然比較容易被魚刺卡住,但有剛剛提到的特殊身體構造,其實也不用太擔心被魚刺傷到。
但是,一般來說,食用魚刺比較大且少的魚類,對于貓貓來說,确實問題不大。但如果是魚刺非常多又細小的小魚,貓貓有時也很難招架得住,它們那特殊的舌頭和消化系統,也難以将那些細密的魚刺全都刮下來或者自行嘔吐出來,魚刺難免會卡在喉嚨裡進退兩難,十分難受。所以,為了避免你家貓咪被魚刺卡,就要盡量給它吃少刺的魚。
小結自然選擇造就很多能吃魚的動物,它們都具有消化魚刺的能力。有的是消化系統能夠消化掉魚刺;有的是擁有厚實的牙口,足以嚼碎魚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