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了也要工作啊[笑哭][笑哭][笑哭]
人死了會去哪裡?會遇到什麼人?父親已經離開五天了,我帶着很多疑問讀了餘華的《第七天》。我不像小說裡主人公楊飛有那麼悲情的經曆,我大抵也隻是一個普通人,我隻想知道父親在那邊是否會安好,是否能就此安息。讀完我并沒有找到答案,但又好像知道了答案。
《第七天》這本書有幾個前提假設:
1.就是人死後會去往另外一個世界:
2.死後會重複你生前的一些重要人生經曆的場景,像出生、結婚、生子、成長和死亡等;
3.會重新與過去一些重要的人再見面告别:
4.死後有墓地的人會得到安息,沒有墓地的人會繼續流浪;
5.有些執念很重的人,會在另外一個世界繼續尋找等待他愛的人:
6.火葬場或者叫殡儀館是連接死後世界去往安息之地的唯一紐帶。
主人公楊飛是一個被父親撿來的孩子,故事講述了主人公楊飛死去後在另外一個世界的每天的見聞。第一天他還原了自己是如何死亡的,如何來到世界的另一端,第二天講述的是他人生裡唯一一次的婚姻,并和前妻李青再見重逢的場景。第三天,主人公回想起自己是如何降生,如何遇到自己的養父楊金彪的,又如何長大後見到自己生父生母的,這個篇章也是這本書讓我最淚目的地方,尤其是楊飛從生父母家離開重新回到楊金彪身邊的部分,讓我久久不能釋懷,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主要通過楊飛生前同一時間空間死去的人的故事,第七天最後講楊飛與養父終于在殡儀館重逢,因為養父知道殡儀館是死後通往安息之地的唯一必經之路,所以在這裡多年一直苦苦等候楊飛的,終得重逢。
讀完整本書,讓我想起有部電影叫《尋夢環遊記》,雖然有很多不同,但也都告訴了我們,親情并沒有随着人死去而消散,而是化作了另一種形式。父親雖然離開了,但我想他還是會在另外一個世界繼續愛我吧,他從未走遠,一直就在我的身邊,那個世界會更美好,沒有貧窮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恨,那裡人人死而平等,死後我們會再重逢。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
朋友圈看到一個同學說家裡老人去世了,一下子思緒拉到很多年前,從小帶我長大的太奶奶永遠的離開了我,是那年的小年夜,我那年大三,寒假放的早,回到家的時候太奶奶已經病得不認識我了,躺在床上已經吃不下任何食物,隻能喝水和牛奶,讓我覺的内心安慰的就是我能照顧她,陪她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
其實我一直都知道太奶奶有一天會離開我,這也是我從小藏在心裡的恐懼,因為太奶奶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八九十歲了,很小的時候我就是留守兒童,太奶奶給了童年足夠的愛和溫暖,讓我在情感方面沒有缺失,讓我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太奶奶真的是一個堅毅的人,善良又樂于助人,也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教了我很多人生的道理,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我記得她說過“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方法總比困難多。”她總能讓我心安,讓我在面對以後的人生更加坦然。
太奶奶去世的那天真的來臨的時候,我反而表現的很平靜,也許真正的悲傷是不會昭然皆知的,我自己也很意外。在太奶去世後的幾天裡每天晚上我都會夢見太奶奶仿佛她從來沒有離開,她一直就在我身邊,直到那天整理太奶奶的遺物,看到用布仔細包起來的繡花鞋墊,那是我的尺碼,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淚止不住的流,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太奶奶永遠的離開了我。
宋丹丹微博裡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最辛的人死
了最初你不會那麼痛因為你緩不過神來,反而難過的是在之後的時光裡,你會在委屈時想起她在有多好,或許隻有經曆過的人才懂”
失去親人最痛苦的不是失去的那一刻,而是日後想起她的每一刻,至親的人離開了,心裡就是會有個窟窿,以至于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不管我走多遠在什麼城市生活多久,夢裡都是小時候生活的地方,都是和太奶奶的故事。我想這個窟窿會一直存在,哪怕我很努力也永遠填不滿,往後的日子你隻能學着去與這個窟窿共存。
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尋夢環遊記》裡的經典台詞“不必害怕别離,隻要還愛着,隻要還記着那個想念的人,一定會在某一刻,以溫柔的姿勢擁抱你和你重逢。”
“我一直以為愛的反義詞是不愛,直到現在我才明白,愛的反義詞是遺忘。”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沒有一個人記得你。"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足莫消長也。好好珍惜身邊的親人,不要給自己留遺憾,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