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9 09:10:29

說起揚州醬菜,它和揚州包子、揚州炒飯齊名,名聞遐迩。大凡吃過的人,無不啧啧贊不絕口。由于它選料特殊,工藝先進,制作精細,使它和其他地方的醬菜相比,具有别樣的風味。它的色澤,它的鮮、甜、脆、嫩,都令人回味無窮。因此,揚州人家的飯桌上都少不了一盤揚州醬菜;在筵席上,往往也要上幾碟揚州醬菜,供賓客提高食欲,一飽口福。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揚州醬菜名牌及特色)1

揚州位于長江之畔,曆來是瓜果菜蔬之鄉。揚州醬菜,素有“隋唐風味,維揚珍品”之譽。至今少則也有1500 多年的曆史。相傳揚州大明寺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後,也将揚州制作醬菜的工藝帶給一衣帶水的鄰邦。至今日本民間還流傳着“豆腐醬菜數奈良,源自上國育聖鄉。民俗千年風習久,此地無人不贊唐。”清宣統三年(1911年)揚州醬菜曾獲國際博覽會金獎,1930年獲西湖博覽會金獎。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揚州醬菜名牌及特色)2

建國前,揚州有大小醬坊70餘家,“四美”、“三和"是其中兩家較大的醬坊。據說,“四美”是清初揚州沈氏四兄弟創辦,當時有一個姓宋的秀才,借“初唐四傑”之王勃寫的(膝王閣序》中的“四美具,二難并”之句起名。四美原意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在此指該店醬菜具“鮮、脆、甜、嫩”之美,同時贊四人創業為美事。此說雖是附庸文雅,但卻道出了揚州醬菜的特色。沈氏經營不善,于清同治三年将“四美”盤給鎮江人趙氏。趙氏接手,未改店名。此時,醬園僅有三間一個小院,七隻醬缸。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揚州醬菜名牌及特色)3

而“三和”醬菜坊是上世紀廿年代,梁典成兄弟和陳鎮岩共設。“三和”意為三人和睦共事,共謀發展。而對醬菜來說,“三和”就是醬菜不但要鮮、脆、甜、嫩,而且要色、香、味俱全,調配得當。“三和”、“四美”的品牌道出了揚州醬菜的地方特色:色、香、味、鮮、脆、甜、嫩,成為醬菜之王。真是此物非似尋常物,疑是仙品落人間。他們三人,僅用7年就在同行如林的揚州成為屈指可數的商号。1940年初,公司在上海卡德路開辦了三和醬菜公司分廠,在上海加工成罐頭對外銷售,頓時,名聲大振。然後又将醬菜銷往全國,包括香港,聲播海内外。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三和”、“四美”合成一家,聯成一體,形成拳頭,進軍海外市場,使揚州醬菜聲震寰宇,使外國友人都能享受到中國人的口福。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揚州醬菜名牌及特色)4

揚州醬菜成為一絕,首先取決于選料。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揚州醬菜名牌及特色)5

舉例來說,傳統中的揚州醬菜乳黃瓜,原料就很講究。黃瓜品種繁多,有乳黃瓜(線瓜、笃瓜兩個品系)、長線瓜、刺黃瓜、津研4号、7号黃瓜等。我們常見的黃瓜叫刺黃瓜,黃瓜粗長,表皮長刺,分量重,這是一種大路貨。現在春夏田間,四季菜棚,大多種植這一品種,菜市場多見。這不是作乳黃瓜的原料。有人認為乳黃瓜原料是取自個小、細嫩的刺黃瓜,那就搞錯了。實際上,制作乳黃瓜的原料叫線瓜,是揚州湯汪鄉、城東鄉的特産。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揚州醬菜名牌及特色)6

這種黃瓜個小無刺、色翠皮薄,瓤少肉嫩,做成乳黃瓜吃起來特别起脆香甜。乳黃瓜就是用這種線瓜制作的。線瓜一斤約60條左右,“黃瓜初見比人參,小者似簪值如金。”線瓜重量輕,種植費時費事,現在沒有多少人種了。現在的揚州醬菜乳黃瓜大多是用個小的刺黃瓜做的,所以沒有過去的乳黃瓜好吃。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揚州醬菜名牌及特色)7

1974 年起,科研部門對乳黃瓜進行提純複壯工作,克服種性退化,提高了乳黃瓜的産量和品質,1986 年乳黃瓜科研改進項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揚州醬菜名牌及特色)8

揚州醬菜蘿蔔頭是用蘿蔔制成的。蘿蔔至少也有兩種:一種是大蘿蔔, 肉松個大,好種能長,現在菜市上賣的就是這品種,如長紅蘿蔔、大頭蘿蔔、白雞心蘿蔔等;還有一種小蘿蔔, 叫晏種蘿蔔,個小頸圓,不長出土,色白水足,皮薄肉嫩,質密緊脆,每市斤約25個以上,質優價高,制成醬蘿蔔,色澤呈黃色,醬香味美,吃起來清甜爽口,鹹甜适中,硬脆宜人,還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傳統的揚州醬蘿蔔就是用這種晏種蘿蔔制作的。

其次,要适時。

線瓜采摘時,要在清晨頂露采摘,要求“瓜戴宿夜冠",瓜上留有花冠。這種瓜肉嫩味鮮。采摘後要及時加工腌制,以保持瓜果、蔬菜新鮮嫩脆。同樣,晏種蘿蔔也應在秋天霜降後及時采掘,洗後吹晾。屆時,曬場上曬不下,為了搶時間,農民在地裡、河邊、路旁鋪上蘆席,把蘿蔔鋪勻晾幹。到處是一片雪白的蘿蔔,真是一片豐收喜人的景象。湯汪、城東鄉每年要種1500畝左右的晏種蘿蔔,畝産量在1500~ 2000公斤,線瓜要種到700畝左右。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揚州醬菜名牌及特色)9

第三,取決于面醬和制作方法。

清代袁枚說:“醬瓜之法,不難甘甜,而難其脆,乃醬後曬幹又醬,故皮薄面皺,上口脆。”把線瓜、晏種蘿蔔先放在缸裡微腌,取出鋪在蘆席上,風吹晾幹,然後再放大缸用粗醬腌,待取出風幹後再用細醬醬之。三和醬菜公司還根據北方人喜鹹,南方人喜甜的特點,将原菜鹵制作改成原裝配鹵的制作,使醬菜由傳統的鹹度适中鮮甜不足,變成味道鮮甜,色澤金黃,由單一色澤原料改用紅、翠、黃、綠、黛等多種色澤的原料;切成丁、條、片、塊、絲等多種形狀,多彩多樣:同時,改散裝為罐裝,衛生、方便。這些特點延續至今。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揚州醬菜名牌及特色)10

第四,負責人檢驗産品,監督生産。

“三和"公司對每一批罐裝醬菜,罐裝前負責人親自品嘗,符合要求才準裝罐,甜味不足就加糖加鮮,鹹味重就潑水重制,用500克馬口鐵制罐,焊錫封口,炭槽鍋排氣,大水缸降溫。1935年以後用上電動手扳封口機封口,用波美氏比重表測定醬油濃度,用華氏溫度表來測蒸罐頭的蒸氣溫度。工藝先進,管理嚴格,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很快脫穎而出。揚州醬菜品種繁多,如乳黃瓜、螺蛳菜、芽姜、蘿蔔頭、香菜心、什錦菜等等,制作上大同小異,但各有絕竅。這些醬菜皆為宴席和日常生活中的佐餐佳品,深得人們的喜愛。1989年,揚州“三和”、“四美”系列醬菜榮獲中國食品首屆博覽會金獎,成為出口熱門貨。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揚州醬菜名牌及特色)11

揚州湯汪鄉的農民曆來有種蔬菜的傳統。他們的黃瓜、蘿蔔等不但質好,而且産量大。建國前,曆來是揚州醬菜原料生産基地,多數村都有鹹貨(醬菜半成品)加工廠。“三和”公司按蔬菜生産季節,事先與農民訂合同,預付定金。上市時,先送三和公司選用,按交貨時市價結算。經三和挑剩下的,才送其他作坊。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一個村總要腌制幾萬擔。他們制成半成品後賣給揚州“三和”、“四美”,賣給南京、上海、蕪湖的商人。這些人買回去再加工,制成各具特色的醬菜。用他們的原料制成的醬菜好吃,不但與品種有關,具有上述幾個特點,可能還與水土有關。這裡地處長江之畔,水質好。

揚州最好吃的醬菜(揚州醬菜名牌及特色)12

但是近20年,這個傳統的醬菜基地卻不再種這些品種。其原因可能一是費時費事,二是不如大路貨蔬菜賺錢,三是缺乏人員組織引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導向,但是沒有人投入資金組織生産,真正的精品是生産不出來的,即使生産出來也占領不了市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