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全名是《日本制造——盛田昭夫的日式經營學》,以創始人之一的盛田昭夫的視角講述SONY的故事:
以收音機起家的企業最喜歡用Sonic來為企業命名,我知道的就有Panasonic(當然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了), Pensonic, Telesonic,SONY也基本是這個思路:東京通信公司——拉丁文的“聲音” Sonus——SONNY——SONY,完全生造的一個詞,但簡潔并符合英文發音規格,因此易記且有利于傳播。關于品牌名,我近期再另開一文。
兩位創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均是工科背景的科學家出身,奠定了SONY從一開始就是個産品以及科技驅動型的企業,基因裡就帶有善于制造突破性、開拓型的産品。
難得的是盛田昭夫本人在企業産品研發有了眉目之後,他從零開始學習營銷、深入開拓市場、戰鬥在第一線,可能這也是盛田昭夫比長期在幕後從事科研的井深大更為大衆所熟知的原因之一。插一句,是不是像喬布斯與沃茲的關系?其實喬布斯本身還真就是早期SONY的“粉絲”。
盛田昭夫的過人之處在于在很早期就懂得“産品、宣傳、體驗”三位一體的打法:處心積慮的優化完善産品、将賣點明白高效地傳遞給用戶、建體驗店讓消費者方便地感受産品。喬布斯時代的蘋果也是一樣的套路,隻不過現在加入了互聯網打法。為什麼說喬布斯時代的蘋果而非現在的蘋果?因為現在的蘋果營銷、體驗是越來越好了,但最為基本的産品驅動已經看不到,失去了靈魂,自iPhone 6開始的突起攝像頭怎麼可以出現在一家以獨特、藝術品般的設計見長的企業裡?
Walkman這個名字酷不酷?起初SONY美國和SONY英國公司是排斥這個名字的,因為他們覺得這不符合英文語法。但由于在其它國家被瘋狂追捧,盛田昭夫強硬要求英、美起用,結果不出意外的成為了潮流詞彙。
隻有中國企業才喜歡抄襲嗎?日本也一樣經曆過這個階段,松下幸之助跟盛田昭夫開玩笑說:“松下有個最棒的實驗室在東京,叫SONY。”哪個國家的制造業都逃不了“模仿——學習——超越”的路徑,日本、美國、德國都不例外。
你能想象“日本制造”曾經也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嗎?與傳統印象中品質、高端沒有什麼關聯,倒是與我們當今“中國制造”在國外消費者心中的印象類似。但在以索尼、松下、三菱等一批有理想抱負、堅持制造品質優良的産品、重視技術與創新、走自主品牌路線的企業帶動下,生生将日本制造帶到了與“美國貨”“德國貨”齊名的地位。
回到我國,如今的華為、美的等企業也在這條道路上艱苦探索,他們不愧于位列這個時代中最偉大的企業之巅,因為他們經曆的是前人沒有做過或者是沒有走通的道路。對于開拓者,我們至少要心懷敬意,而不是歪曲抹黑、冷嘲熱諷。“看不得别人的好”的人,通常也走不了多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