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銀吃金是什麼意思

銀吃金是什麼意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8:03:20

壓力倍增的現代,每天都好像有做不完的工作,處理不完的事情。每天最輕松的時刻可能就是晚上回到自己的小家煲着劇吃着晚餐。

那今天的晚餐吃的什麼?是随便點了份外面,還是自己動手做了幾個小菜,又或者跟朋友一起吃了大餐。

銀吃金是什麼意思(王公吃的都是金銀)1

不知道各位吃着現在各種五花八門美食的的時候是否有過疑問,千年以前古人是不是食物種類很單調,烹饪方式也很單一?要是這麼想,宋朝的王官貴族可就有話說了,今天就帶各位切身領略一下千年前宋朝皇室吃的都是什麼天珍海味。

宋朝在曆史上就是美食的天堂。您要是用力過猛,不小心穿越到宋朝之前,甭說美食,就是不餓肚子都成問題。因為隻有到了宋朝,一日三餐才普遍起來。

宋朝之前,平民百姓大多吃不起三餐,實行的是二餐制,上午下午各一餐。也隻有宮廷和顯貴之家才有能力置辦三餐或者四餐。到了宋朝,農業産量大為提高,鐵制品煉制技術大大提升,食物變得豐富,烹饪方法也花樣繁多,而且史無前例地取消了宵禁,夜生活豐富多彩,一日三餐才為普通人家所享受得起。

吃飽之後,人們便會追求吃得精緻、吃出水平、吃出文化。宋朝人對于飲食非常講究。富貴人家,“凡飲食珍味,時新下飯,奇細蔬菜,品件不缺”,甚至“不較其值,惟得享時新耳”。為了嘗到新鮮,吃得驚豔,在花錢方面在所不惜。

宋朝的城市中産階層,都不習慣在家做飯,而是下館子或叫外賣。因為宋朝城市中的美食店太多了,“處處各有茶坊、酒肆、面店、果子、油醬、食米、下飯魚肉、鲞臘等鋪”。有人統計過,《東京夢華錄》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鋪,其中酒樓和各種飲食店占了半數以上。您要是展開《清明上河圖》,仔細數數圖中描繪的一百餘棟樓宇房屋,您會發現經營餐飲業的店鋪有四五十家,基本上就接近一半了。所以,即便是城市下層人士,也能從飲食店找到物美價廉的食品。

銀吃金是什麼意思(王公吃的都是金銀)2

宋朝的飲食文化,不光咱們國人可以從曆史上了解到,還名揚海外。美國漢學家安德森在《中國食物》中說,“中國偉大的烹調法也産生于宋朝。唐朝食物很簡樸,但到宋朝晚期,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緻烹調法已被充分确證。地方鄉紳的興起推動了食物的考究:宮廷禦宴奢華如故,但卻不如商人和地方精英的飲食富有創意。”1998年,美國《生活雜志》曾評選出1000年來影響人類生活最深遠的100件大事,宋朝的飯館與小吃入選第56位。這麼一說,咱們似乎聽到了您肚子咕咕叫和咽口水的聲音了。看您在宋朝奔波得辛苦,也不吊您的胃口了。咱們先帶您去飽餐一頓頂級的美食。咱們哪,先直奔皇宮。

說到皇宮裡的吃吃喝喝,您首先想到的是禦膳房。憑着您的想象也知道,這是天下第一廚房。

咱們還是先說個笑話,瞧瞧禦膳房的分工有多細緻吧。羅大經《鶴林玉露》裡記載了一件事:有位士大夫在京城買了一個小妾。這位小妾曾經是蔡京家裡做包子的廚娘。有一天,這位士大夫嘴饞了,想試試看蔡太師家包子的不凡,于是吩咐小妾做包子。小妾說:“我不會做包子。”士大夫生氣了:“你不是說你是太師府上做包子的廚娘嗎?你是不是懶啊?”小妾很委屈:“我真不會做包子的。我隻是太師府上做包子的人裡面負責切蔥絲的。”連官員家裡的廚房分工都細緻到如此地步,那皇宮裡禦膳房的隊伍有多龐大,也可以想象吧。

光有禦膳房哪兒夠啊,它隻是皇宮膳食機構的一部分而已。在宋朝,設有光祿寺負責宮廷膳食,它的二級機構有法酒庫和酒坊,太官物料庫、翰林司、牛羊司、乳酪院、油醋庫、外物庫等等。機構裡的這幫人,成天忙碌着就是以“食不厭精、脍不厭細”為原則伺候皇家成員的嘴巴。您要是能看到皇宮裡的菜譜,那就等于在讀一本書了。用料精細、制作工藝複雜的菜點能有幾百種。名菜名點令人眼花缭亂,看着看着您就口舌生津了。

咱們給您列一份皇帝賜給太子的“玉食”菜單。記得這隻是太子一天裡的一部分菜單而已:

酒醋三腰子、三鮮筍炒鹌子、烙潤鸠子、瓒石首魚、土步辣羹、海鹽蛇鲊、煎三色鲊、煎卧鳥、焐湖魚糊、炒田雞、雞人字焙腰子糊、燠鲇魚、蝤蛑簽、麂膊、浮助河蟹、江珧、青蝦、辣羹、燕魚幹、瓒鲻魚、酒醋蹄酥片、生豆腐、百宜羹、燥子、炸白腰子、酒煎羊、二牲醋腦子、清汁雜、熰胡魚、肚兒辣羹、酒炊淮白魚之類。

銀吃金是什麼意思(王公吃的都是金銀)3

僅僅這一份菜單,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全都有了。您會問,這一個人吃得完嗎?一樣一口,也就飽了。吃不完也得做出來,這不是皇宮嗎?太子尚且如此,皇帝吃喝的排場就更不得了了。

來看看宋徽宗趙佶的生日宴,讓您享受一頓饕餮大餐。

落座之後,每位客人一樣,面前先是有環餅、油餅、棗塔、果子這些餐前點心。為了優待遼、西夏的使臣,還有豬、羊、雞、兔、鵝等熟肉作為涼碟,當然您也跟着有份。

生日宴上,美酒自然少不了,皇帝用玉盞,高官用金盞,其餘人等都用銀盞。按着生日宴的程序,君臣們一共要飲九盞禦酒,共享美食。

第一、二盞酒,是大家恭賀皇帝生日快樂、壽比南山這樣的儀式。兩盞酒一下肚,宴會的氣氛就活躍起來了。接下來,每一盞酒,就會新上幾道菜,這也是宋朝酒宴的習俗。

第三盞酒倒滿,四道菜點就擺在您面前:下酒肉、鹹豉、暴肉、雙下駝峰角子。您慢悠悠地吃,别撐飽了後面的大菜隻能幹瞪眼吃不下。

第四盞酒,給您配的菜是:炙子骨頭、索粉和白肉第五盞酒,您會品嘗到:群仙炙、天花餅、太平畢羅幹飯、縷肉羹和蓮花肉餅。

第六盞酒,端上來的是:假鼋魚、蜜浮酥捺花。

第七盞酒,配菜是:排炊羊胡餅和炙金腸。

第八盞酒,盡管可能您已經酒足飯飽,但還是嘗嘗:假沙魚、獨下饅頭和肚羹。

第九盞酒,該吃飯了:水飯和簇饤下飯。生日宴會圓滿結束。

在整個生日宴會過程中,和菜品一樣,每一盞酒,都會伴娛表演。内容有雜技雜劇、歌舞器樂等,好不熱鬧。

銀吃金是什麼意思(王公吃的都是金銀)4

皇宮裡食不厭精、氣派奢華的飲食風氣,達官顯貴們競相模仿,奢侈成風。高官們的家裡仿照皇宮設有“四司六局”的膳食機構,即使南宋偏安江南也是如此。對美食的研究和追求,在高官群體裡,更是到了讓人驚異的地步。

宋哲宗時的宰相韓缜喜歡吃烤乳鴿,而且一定要吃白色的那種。如果有人故意烤灰色的給他吃,他一下就能憑口味辨别出來。

韓缜還愛吃驢腸。每次宴客,驢腸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烹調驢腸需要很高的技藝,腸入湯鍋,短了煮不熟,咀嚼不動;時間長了又會糜爛,變得寡淡無味。而且驢腸必須新鮮才行,過夜就會變質。廚師擔心做不好,便想了一個點子:每逢宴會,事先準備一頭驢子拴在廚房旁邊,待賓客入座,斟酒傳杯時,即提刀豁開驢肚,抽出驢腸,洗淨切碎後立刻下鍋,如此便可保證驢腸味美而新鮮。

宰相呂蒙正喜歡喝雞舌湯,每天早晨都要喝。一天晚飯後,呂蒙正到後花園散步,朦胧中看見牆角處有一堆凸起,以為是假山,問左右:“這山是什麼時候弄的?”仆人回答:“這不是山,是殺雞時褪下來的雞毛。”您說這得殺多少雞蔡京喜歡吃黃雀鲊,家中專門有三棟房子裝黃雀鲊,堆積直至房梁。蔡京還愛吃鹌鹑。宋徽宗大觀年間,天降瑞雪。為了慶祝好兆頭,皇帝準備到蔡京家吃個飯。這是莫大的榮譽啊。蔡京于是大擺筵席,命廚師宰殺了一千多隻鹌鹑。當天夜裡,蔡京夢到鹌鹑給他念了一首詩:“啄君一粒粟,為君羹内肉。所殺知幾多,下箸嫌不足。不惜充君庖,生死如轉毂。勸君慎勿食,禍福相倚伏。”蔡京心裡頭架不住犯嘀咕了,自此再不吃鹌鹑了。

銀吃金是什麼意思(王公吃的都是金銀)5

皇宮、達官們的飲食水準如此之高,各位應該會想到封建統治階級魚肉百姓,底層老百姓過得一定非常凄慘,但在宋朝中興時期東京城的百姓其實吃得也是有滋有味,雖不及王公貴族排場頗大,但也是之前朝代未有的富足。這個留到下次再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