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即北交所)打新股天紡标(即天紡标檢測認證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代碼:“871753”)開啟申購。天紡标的發行價格為10.00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3.84倍,其發行結果将在10月17日公告。
若天紡标成功上市,意味着其注冊地天津市将誕生“北交所第一股”,天津市也因此成為北交所全國“大家庭”中的第24個省(市)成員,而這個數字也有望連續被改寫。
10月10日天紡标進行了路演,就在這一天,北交所也迎來了它的第115家上市公司——甯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30685.BJ,即“新芝生物”)——但本周之内,這個數字就将被刷新為117家。10月13日與10月14日,分别有來自江蘇的無錫億能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代碼:837046,即“億能電力”)與來自山東的海能未來技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代碼:430476,即“海能技術”)兩家公司,也将正式登陸北交所。
這家内地最年輕的證券交易所,已經駛入“高質量擴容”新車道。
一個月前,即9月4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服貿會期間曾在資本市場助力國際科創中心建設論壇上表示,經過近一年的建設,北交所已經取得了良好開局。下一步,中國證監會将堅守市場定位,尊重市場規律,夯實市場基礎,抓好推進北交所高質量擴容、拓展北交所的市場功能等四項重點工作,努力推動北交所高質量發展。
北交所全國“大家庭”連添“新丁”
“高質量擴容,是經曆了一年的成長期并取得良好開局後,步入常态期的北交所必然踏上的一個新階段。”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投資系副主任、博士生導師、副教授劉津宇告訴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事實上,關于“上規模”,北交所目标已定。
幾個月前,即6月27日,在中國共産黨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的會議期間,市黨代表、全國股轉公司黨委副書記、北交所總經理隋強曾提出,“當前北交所市場建設的主要目标是,加快聚集一批高質量上市公司,形成合理的市場初始規模和市場深度;在此基礎上,未來兩到三年,推動北交所上市公司總量再上一個新台階。”
國慶節假期歸來的第一周裡,北交所連續迎來三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總數量也将增至117家。
北交所2021年市場統計快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時,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是82家;從地域分布情況看,這82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全國23個省(市)内,而排在前三位省(市)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家數占比合計達到了42.68%(如圖1所示)。即彼時北交所中接近一半的上市公司是來自江蘇、北京與廣東這三個省(市)。但這個比例當前已出現了明顯變化。
北交所2021年市場統計快報。
截至2022年10月10日,記者從Wind和北交所官網看到,全國範圍(除港澳台外),北交所上市公司“大家庭”仍主要來自這23個省(市)(如圖2所示),尚缺天津、海南、黑龍江、貴州、甘肅、青海、西藏、新疆這8個省(市)及自治區的“代表隊”。但排在前三位省(市)的北交所上市公司家數占比合計已降至39.12%。這意味着,今年以來北交所上市公司不僅總數量增多,且分布更加廣泛,其他省(市)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計占比增多。
數據來源:Wind、北交所。
而且“23”這個總數有望随着天津市“北交所第一股”的誕生,變成“24”。
值得關注的是,除天津外,海南與黑龍江當前各有一家公司的審核狀态處于“已問詢”,等待上會中。如果順利的話,我們将可以看到北交所全國“大家庭”連續添“新丁”。
北交所上市公司待“破零”省份有序“備戰”
當前,有待北交所上市公司“破零”的省份也在紛紛有序“備戰”。
以貴州為例,據貴州日報報道,北交所設立一年來,該省積極加強與北交所對接交流,推動北交所、全國股轉公司與貴州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成“北交所 全國股轉公司貴州服務基地”并揭牌運營,為貴州中小企業借力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加油助力。目前,貴州省内已有三家公司在北交所輔導備案,上市工作正有序推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也披露,下一步,該局将緊緊圍繞企業上市的工作目标,倒排節點、壓實責任、攻堅克難,确保實現年内2-4家企業成功挂牌。
安永北京主管合夥人楊淑娟對此表示,當前在北交所“排隊”的企業過百家,正在輔導的企業數量更多,企業上市的願望強烈。“北交所上市的公司目前主要還是來自之前已經在新三闆挂牌的企業,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接觸到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希望啟動以北交所IPO為目的的新三闆挂牌,相信會有越來越多代表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和方向的創新型中小企業登陸北交所”。
而“從未來導向來看,市場的長遠發展和平穩運行,有賴于良好的市場生态,這就需要把好關,引導上市企業克服短視傾向,按需融資,夯實内控和公司治理,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價值,從而推動市場的良性循環。”劉津宇從北交所“上規模”将面臨挑戰的視角出發,也向記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随着更多省(市)融入北交所陣地,加強與各地政府和企業部門的溝通,也将成為北交所面臨的新課題。
審核提速,探索實施挂牌上市審、監、培一體化“流程再造”
據記者統計,國慶節後IPO首發上會企業共計11家,在拟上市闆塊中,北交所最多,為6家,科創闆1家,創業闆3家,深市主闆1家。在國慶假期前則有21家企業上會,其中北交所連續兩周出現7家企業上會的情況,審核提速。
剛剛成為北交所第115家上市公司的新芝生物,被稱為“生命科學儀器第一股”,它從申報正式受理至通過北交所上市委員會審議,用時僅57天;但近幾個月來,新芝生物的速度并不算最快的案例。8月5日,北交所上市委員會審議通過了中科美菱(即中科美菱低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5892.BJ)公開發行,從6月29日申報受理算起,前後經曆了37天。
節奏明顯加快的另一面,相較滬深兩交易所,北交所發行上市審核相關環節設計上,也具有自己的特點。
據了解,“開門辦審核”、信息流程透明化,是北交所在審核過程中所一直強調的内容。例如,對于市場比較關心的審核進度問題,北交所官網顯示的審核進度條中,從申報受理開始,到問詢(回複)、上市委員會審議,再到報送證監會、證監會注冊全流程各環節,均可公開查看。特别在問詢(回複)環節上,如果仔細看會發現,北交所的問詢是問題直接挂網公開、再等回複。
滬深兩交易所此環節上則是,先由發行人或保薦機構把交易所每輪問詢的問題回複完後,問題再随同回複内容一起挂網公開。這樣出現的情況是,往往過去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後,市場才随同回複看到這些問詢的内容。
據悉,北交所審核過程在問詢(回複)環節采取這樣設計的好處在于,交易所問詢的内容可以第一時間向全市場公開;市場也可以在第一時間捕捉到交易所對這家企業的關注重點。
9月4日,在資本市場助力國際科創中心建設論壇上,北交所董事長周貴華明确表态,北交所将探索實施挂牌上市審核、日常監管、公司規範培育一體化的“流程再造”,建立内部直聯審核機制,進一步提高挂牌、上市全鍊條審核效率和監管服務精準性,使得上市路徑更加清晰、時間預期更加明确。
嚴把質量關,出現首家“被否”企業和“暫緩審議”
“上規模”“擴容”的同時,北交所對拟上市公司的質量也在“嚴把關”。
“‘上規模’伴随的重要命題就是‘守底線’和‘重質量’。”劉津宇提出。
而在中運科技股份公司總裁陳偉看來,在“擴容”前明确“高質量”,也符合創新能力強和行業競争力強的專精特新企業的國家标準要求。
9月19日,北交所上市委員會2022年第43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表示,泰達新材(430372)不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泰達新材因此成為北交所開市以來首家被否公司。
北交所上市委員會給出的審議意見顯示,泰達新材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毛利率變動、收入利潤增長以及與供應商安慶億成之間關系這三個方面。
由于泰達新材及其輔導機構華安證券并未就招股書報告期内毛利率顯著高于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合理性、淨利潤近年連續大幅增長的合理性等進行充分地解釋、說明,相關信息披露不符合規定,北交所上市委員會決定終止對泰達新材上市申請的審核。
10月10日,北交所國慶節後“第一審”也出現了“2過1”情況。在北交所上市委員會2022年第51次審議會議上,迅安科技(834950)被“暫緩審議”。而“暫緩審議”的原因與迅安科技部分高管存在以個人卡代收代付等資金往來問題有關。
“從定位來看,北交所的建立以扶持創新性中小企業融資為使命,目标在于‘甯缺毋濫’,真正為纾解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面臨的融資難瓶頸提供扶持。針對存在發展前景不明确、上市準備不足等情況的企業,應暫緩上市。”劉津宇說道。
同時,她亦認為,從制度設計來看,北交所發展過程中“量”與“質”并重的思路非常清晰,未來應更注重與之相配套的制度“要件”,例如市場指數(如當前的北證50成份指數)的完善化、投資者退出機制的設計、境外投資者的引入和風險管控、融資融券便利性的提升等,從而為市場與實體經濟的協同發展提供全方位的保證。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黃鑫宇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