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江東新城核心生态區湖名

江東新城核心生态區湖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6:01:43

【開欄語】

河流,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從古巴比倫到古羅馬,從倫敦到上海,河畔流淌出絢爛的人類文明,也催生出一個個舉世矚目的“城心”。

一座城市總有一個中心。從原點出發,中山的“城心”就在岐江河畔。

中山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強中心”工程,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以及加快岐江新城建設等部署。

新中心,新封面,岐江新城将扛起代表中山城市中心參與灣區乃至全球城市競合的大旗。南方 推出“新城強心”欄目,關注岐江新城建設發展動态,記錄中山城市建設新征程,展望城市發展未來,歡迎關注。

新城的崛起總讓人期待。

最近,岐江新城建設不斷傳來新進展:岐江道(石岐段)征拆工作正式啟動;石岐總部經濟片區小學和中山市阿丁萊幼兒園将今年秋季将迎來首批學生。

新城有新使命。不知道中山過去城市的輝煌,就不知道中山如今城市的“痛”,也就無法理解中山人對城市中心的“焦慮”和對岐江新城的期待。整合了中山中心城區超萬畝土地的岐江新城,承載着中山城市發展的新夢想。

岐江新城将是中山市城市空間向東部環灣一線發展的重要載體,肩負中山市成為世界級城市群一員的曆史重任,與翠亨新區共同構成中山市未來城市的兩大核心。在中山的城市新格局中,3公裡内擁有成熟交通和城市配套的岐江新城,将承擔起一個重要的角色——城市服務新中心。

配套國際學校、高端文化體育類場館和密集公園群的岐江新城,将為市民帶來更高能級的城市服務配套和更加優質的城市生活。更高的城市服務配套能級,也将是岐江新城成為城市服務新中心的最大底氣。

江東新城核心生态區湖名(新城強心⑤岐江新城)1

岐江新城(效果圖)。

中山CBD

在現有的中山中心城區中,中山的CBD在哪裡?

如果單從城市形态來看,人們可能無法從城市功能相對分散的中山中心城區找到上述問題的準确答案。

事實上,在中山實施“強心”戰略的背景下,中心城區首位度不斷提升,中心城區的商業經濟也愈加發達,中山塑造城市CBD的努力一直沒有停下腳步。2006年,中山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将東區打造成為區域性的城市CBD,随後,盛景尚峰、利和廣場、大信、天奕國際廣場等商業商務功能綜合體先後湧現,并逐漸超越了區域邊界,在中心城區遍地開花,以東區、石岐街道為代表的中心城區商業中心地位越來越突出。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近10年來,石岐、小榄、火炬區、東區和西區一直穩居中山鎮街的前五位。但從這一數據來看,我們隻能描繪一個大概的中山城市CBD範圍:以石岐-東區-火炬開發區為核心的泛CBD。

江東新城核心生态區湖名(新城強心⑤岐江新城)2

中山市東區利和廣場商圈。 南方 葉志文 拍攝

上一年10年是中山城市商業格局深刻調整的10年。在電商和産業結構調整等多種因素沖擊下,線下商業體式微。在此背景下,中山是否還需要一個核心CBD?

每一個成功的城市CBD背後都有着城市對CBD功能的旺盛需求。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格局下,區域融合發展有望為中山帶來密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建設CBD将是中山承接這些發展要素的關鍵之舉。

大灣區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效應已有前例作證。在珠江口東岸,深莞日均跨城人流超120萬人次。而根據全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10-2021年十多年間,東莞過半新增人口來自臨深地區,惠州與深圳邊界也發生着同樣的故事。

未來,通過深中通道,中山将直接接上人口和經濟總量占比均超過深圳全市1/3的“大前海”區域。雖說深中通道的人口帶動作用來得不如陸上接壤明顯,但未來深中人口和産業流動的空間仍十分值得期待。此外,通過南中珠城際(廣州地鐵18号線南延線),中山還将迎來廣佛等區域的人口。

根據七普數據,截至2020年,中山市常住人口超過441萬人,十年增加近130萬人,增長41.56%,排名全省第4,僅次于深圳、珠海、廣州。未來,來自周邊城市的人口有望為中山帶來更多的人口增量。

聚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需要一個集中承載的載體,而這一切都指向中山的新中心——岐江新城。中山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已明确提出,加快岐江新城建設,重點布局總部經濟、現代商貿、文化創意等産業,強化高端生産服務和高品質生活服務能力供給。中山核心CBD呼之欲出。擁有中山範圍内最成熟的城市配套和公共服務體系,且定位打造中山市城市空間向東部環灣一線發展重要載體的岐江新城,将成為承接和彙聚各類高端發展要素的城市核心平台。

交通将是岐江新城建設CBD的關鍵。目前,岐江新城已規劃世紀大道和岐江道兩條可與深中通道對接的主幹道,輔以岐江道景觀走廊。

更難得的是,岐江新城範圍内已有兩個位于中心城區範圍内軌道交通站點——中山北站和中山站。通過TOD開發模式,配合各類城市和産業功能,未來岐江新城聚集各類發展要素的能力将不斷提升,中山真正的核心CBD将在岐江新城崛起。

江東新城核心生态區湖名(新城強心⑤岐江新城)3

建設中的岐江新城。 南方 葉志文 拍攝

中心從“服務”來

充電樁樁車比接近1:5,全省第一;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等連鎖快餐品牌數量排名全省前列;《中國潮經濟·2021網紅城市百強榜》顯示,中山每百萬人茶飲店擁有量排名全國第三位,僅次于三亞和海口……

從上述這些“小切口”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中山另類的城市面貌,同時,也可以感受到中山城市的能量。

借改革開放的東風,中山創造改革開放“四小虎”奇迹的同時,也按下了城市發展的“加速鍵”,城市邊界不斷擴展。近日公布的《2021年中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中山的城鎮化率已達87%,如果放在全國的城市坐标中,中山的城鎮化率可以闖進全國前十。

與城市邊界同步擴張的是城市功能。但作為全省行政區劃面積倒數第二的地級市,城鎮建設“攤小餅”、資源利用和城市功能碎片化的問題日益突出,城市格局和功能亟待優化提升。

《城市的勝利》作者愛德華·格萊澤認為,城市是人類最為偉大的發明和最美好的希望。城市建設發展的最初出發點和最終落腳點都是人對城市功能的需求。岐江新城将成為中山中心城區新一輪服務功能提升的主戰場。

按照規劃,岐江新城将按照建設創新型城市新中心的發展定位,高标準建設大型公共服務設施,形成核心區的生産性與生活性雙重服務職能。

除了布局總部經濟、現代商業金融、科技研發、文化創意等産業,岐江新城将規劃建設國際學校、綜合醫院、規劃館、文化(美術)館、科技館等具有區域服務和影響力的服務設施,沿着岐江河和長江路、起灣道等節點,形成有引領性的綜合服務核心區,彌補目前中山中心城區大型公衆設施的缺口。

同時,岐江新城内六大組團也将根據人口、功能、空間、區位等,布局配套相應中小學、社區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形成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岐江新城範圍内已規劃布局多所學校,涵蓋了幼兒園、小學、初中和高中。多個大型現代服務業和生活服務類項目業也相繼亮相。其中,新區的總部經濟生産服務平台布局項目最多,包括中山農商銀行總部大廈項目、中山富力中心、富元中山108國際總部經貿中心、寶龍城、華僑城歡樂海岸、阿丁萊國際學校等,城軌中山站片區也正謀劃高端商貿項目。

此外,岐江新城範圍内還将建設文化藝術公園、濱水體育公園、五馬峰公園、全民健身體育場等公共共建,形成中山中心城區最大的公園和場館群。補上中山中心城區公共服務功能缺口的岐江新城,城市中心的角色将進一步凸顯。

江東新城核心生态區湖名(新城強心⑤岐江新城)4

興中廣場商圈。 南方 葉志文 拍攝

再塑城市文脈

岐江河畔,古城新韻,八百餘載,遺迹峥嵘。一脈千年,一部岐江河史,就是一部流動的中山城市發展史。岐江河是中山城市的起源地,也是中山人的“心靈之地”。打開手機上的地圖APP,中山市的城市原點就位于中山紀念堂,方圓5公裡内,鐵城古城牆、孫文西曆史街區和煙墩塔等曆史文物已經與現代化的城市融為一體。

城市有經濟中心,也有政治和文化中心,最撫凡人心的當算滿是人間煙火味的城市文化中心。

規劃建設岐江新城,中山的城市核心再次回到岐江河畔,在扛起城市功能大旗時,岐江新城注定要扛起中山的城市文脈,奏響新與舊交融的城市文化交響曲。

貫穿岐江新城的岐江道将是中山重塑城市文脈的重要抓手。岐江道途徑火炬開發區、東區、石岐區等8個鎮街,串聯岐江新城總部經濟區、石岐區老城區和翠亨新區東片區(馬鞍島)等新老城區。

岐江道既是一條交通要道,也是一條文化通廊,項目在保護和連同現有特色文化與生态節點的基礎上,創新開發多個新節點,形成新的文化和城市功能長廊。

江東新城核心生态區湖名(新城強心⑤岐江新城)5

孫文西路步行街。 南方 葉志文 拍攝

岐江新城将建設規劃館、文化(美術)館、科技館,形成與本土傳統文化相輝映的城市新氣象。

未來,岐江新城将成為岐江邊上中山城市的古今交彙點,人們在此既可享受現代化都市的配套設施與服務,也可沿河感受“最中山”的本土文化和“煙火味”,中山的城市形象将在此升華,城市文脈也将得到重塑。

【策劃】龔晶

【采寫】南方日報記者 雷海泉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葉志文

【作者】 雷海泉;葉志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