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識點大總結電子版?第七單元[基礎知識],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高中生物知識點大總結電子版?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第七單元
[基礎知識]
1.基因突變的準确描述是:由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結構的改變。
2.基因突變的随機性的表述是: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可以發生在細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也可以發生在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3.基因重組的準确描述是: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的重新組合。
4.同無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産生的後代具有更大的變異性,其根本原因是:産生新的基因組合機會多。
[基礎知識]
1.染色體結構改變的實質是: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生改變,而導緻性狀的變異。
2.染色體組的準确表述是:指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協調,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長、發育、遺傳和變異。
3.單倍體是指: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染色體數目的個體。
4.多倍體是指: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個體,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
5.能産生前所未有的新基因,創造變異新類型的育種方式是:誘變育種。
6.能将兩個或多個品種的優良性狀集中到同一生物個體上的育種方式是:雜交育種。
[基礎知識]
1.種群的描述是: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2.基因庫的描述是: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種群在生物進化上的地位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4.突變和基因重組在進化上的作用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5.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斷進化的原因是: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
6.物種的表述為:能夠在自然狀态下相互交配并且産生可育後代的一群生物。
7.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第八單元
[基礎知識]
1.營養不良導緻組織水腫的原因是:蛋白質攝入不足,血漿蛋白減少,血漿的滲透壓下降,組織液滲透壓相對升高,導緻組織水腫。
2.飯後,血糖有所升高,一段時間後又恢複正常,其調節過程是:血糖升高,胰島素分泌增加,促進細胞對血糖的攝取、利用、儲存和轉化,從而降低血糖。
3.糖尿病人出現“多尿”的原因是:原尿中含有大量的糖,滲透壓升高導緻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困難,導緻尿液增多。
4.人在寒冷環境中經常會打“寒戰”,請寫出其反射過程:皮膚的冷覺感受器→傳入神經→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骨骼肌收縮。
5.長跑運動員在比賽中尿液産生的很少,其原因是:運動員大量出汗,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上升,通過下丘腦的調節,使垂體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進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尿量減少。
[基礎知識]
1.有刺激不一定會發生反射,其原因是:反射的進行需要接受适宜強度的刺激,刺激過強或過弱,都将導緻反射活動無法進行。
2.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方式是局部電流。
3.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過程中,發生的信号轉換為電信号→化學信号→電信号。
4.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通過化學物質(神經遞質),神經遞質和突觸後膜上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後,會引起下一神經元的興奮或抑制。
5.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可以雙向傳導,但是在整個反射弧中隻能單向傳遞的原因是:興奮在突觸間隻能單向傳遞。
6.興奮在神經元之間隻能單向傳遞的原因是:神經遞質隻貯存于突觸前神經元内,隻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于突觸後膜。
[基礎知識]
1.甲狀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有促進新陳代謝和幼小動物的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其靶細胞是幾乎全身組織細胞。
2.促甲狀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甲狀腺的發育和甲狀腺激素的分泌。
3.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細胞或靶器官原有的生理活動發生變化。
4.激素調節的三大特點是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細胞。
5.激素和受體結合發揮作用後就被相應的酶分解滅活。
6.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關系:一方面神經調節主導體液調節,體液調節可以看做是神經調節的一個環節。另一方面,激素又能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功能。
[基礎知識]
1.免疫系統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吞噬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淋巴細胞等)和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統的功能是防禦、自穩和監視。
3.B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後,在淋巴因子作用下,開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為漿細胞,小部分形成記憶B細胞。
4.效應T細胞可以與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細胞密切接觸,激活靶細胞内的溶酶體酶,使靶細胞裂解死亡,病原體被釋放,進而被吞噬、消滅。
5.二次免疫和初次免疫相比,反應更快、抗體産生的更多,患病程度輕或者不患病。
6.免疫預防接種可以預防疾病的原因是:注射某種病原體的相應疫苗後,機體産生的抗體和記憶細胞可以長期存在,當機體再次接觸到該類病原體時,記憶細胞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漿細胞,快速産生大量抗體,消滅病原體。
[基礎知識]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體内産生,能從産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2.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單側光照射時,尖端産生的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發生橫向運輸,背光側生長素濃度高,再經極性運輸到尖端下部,導緻下部背光側生長素濃度高,生長速度快,植物向光彎曲生長。
3.生長素的極性運輸發生在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中,而在成熟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
4.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甚至殺死植物。
5.頂端優勢的原理:植物頂芽産生的生長素向側芽運輸,側芽生長素濃度高,抑制其發育,頂芽生長素濃度低,優先發育。
第九單元
[基礎知識]
1.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種群密度、年齡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與死亡率及遷入率與遷出率,其中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
2.直接決定種群密度的是出生率與死亡率、遷入率與遷出率,年齡結構是預測種群數量變化趨勢的依據。
3.“J”型增長曲線的形成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适宜、沒有敵害和其他生物的競争等。“S”型增長曲線成因:資源和空間條件有限,随種群密度增大,種内鬥争加劇,天敵數量增多,從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4.在自然界中,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均會影響種群數量,故大多數種群數量總處于波動中。
5.漁業捕撈中,讓魚的種群數量維持在K/2的原因是:K/2時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種群的數量能迅速恢複,有利于魚類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基礎知識]
1.群落指的是同一時間内聚集在一定區域中各種生物種群的集合。它包括該地區所有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
2.在群落中,各個生物種群分别占據了不同的空間,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數群落都具有明顯的分層現象,植物的分層現象主要與光照有關;動物的分層現象則與栖息條件和食物有關。在水平方向上, 群落的不同種群常呈鑲嵌分布。
3.随着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稱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次生演替和初生演替相比,時間往往比較短的原因是:次生演替開始時,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條件,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種子和其他繁殖體。
5.自然條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種多樣化、群落結構複雜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發展。
6.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基礎知識]
1.生态系統的結構包括生态系統的組成成分和營養結構(食物鍊和食物網)。
2.生态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産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3.太陽能經過生産者的固定進入生物群落,在食物鍊中以化學能的形式流動,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4.生态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單向傳遞、逐級遞減的特點。
5.生态系統的能量單向流動的原因:食物鍊中的捕食關系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不能逆轉;生産者不能再利用散失的熱能。
6.生态系統的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的原因:某個營養級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要消耗一部分,還有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所以不能将全部的能量流入下一個營養級。
7.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農田除草、除蟲的目的是:調整生态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基礎知識]
1.生态系統的物質循環指的是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元素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循環往複的現象。
2.碳元素在無機環境和生物群落之間是以CO2的形式循環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的。
3.生态系統的信息傳遞包括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和行為信息等形式。
4.生态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複力穩定性,二者呈負相關。
5.生态系統穩定性的基礎是生态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負反饋調節是生态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基礎知識]
1.人口增長不同于自然種群數量的增長,生物種群的消長的規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長的情況。
2.植被破壞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之一。
3.各種污染物經河流和空氣進入海洋,以及海洋運輸時的石油洩露和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4.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态系統多樣性三個層次;生物多樣性具有直接價值、間接價值和潛在價值。
5.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要大于直接價值。
6.建立自然保護區或風景名勝區等是就地保護的最有效措施。
第十單元
[基礎知識]
1.限制酶具有特異性,即一種限制酶隻能識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位點上切割DNA分子。DNA連接酶的作用部位是磷酸二酯鍵。
2.質粒是常用的載體,它是一種小型的雙鍊環狀DNA分子,具有一個至多個限制酶切割位點及标記基因。
3.基因表達載體包括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和标記基因。
4.培育轉基因動物時,受體細胞必須是受精卵,培育轉基因植物時的受體細胞可以是受精卵,也可以是體細胞。
5.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常用農杆菌轉化法;導入動物細胞常用顯微注射技術,導入微生物細胞常用感受态細胞法。
6.目的基因到了另一種生物體内能夠成功表達的原理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遺傳密碼。
[基礎知識]
1.植物組織培養的過程主要包括脫分化和再分化兩個階段,脫分化的結果是形成愈傷組織,再分化的結果是形成根和芽。
2.植物體細胞雜交需要用酶解法制備原生質體,所用的酶包括纖維素酶和果膠酶。
3.無論是植物體細胞雜交還是動物細胞融合,都需要誘導。
4.植物組織培養需要各種營養成分和植物激素,動物細胞培養也需要各種營養成分及血清。
5.植物體細胞雜交可用于作物育種,動物細胞融合可用于單克隆抗體的制備。
6.産生單克隆抗體的細胞是雜交瘤細胞,它既能産生單克隆抗體又能無限增殖。
[基礎知識]
1.受精過程:獲能的精子穿過放射冠和透明帶→精卵通過細胞表面的糖蛋白相互識别→精子遺傳物質進入卵細胞。
2.防止多精入卵的兩道屏障是:透明帶反應和卵細胞膜反應。
3.胚胎發育過程:受精卵→卵裂→桑椹胚→囊胚→原腸胚→組織器官分化→幼體。
囊胚期開始出現細胞分化,原腸胚出現胚層分化。
4.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對供、受體的選擇和處理→配種或進行人工授精→對胚胎的收集、檢查、培養或保存→胚胎移植→移植後檢查。
5.胚胎移植的優勢是可以充分發揮雌性優良動物的繁殖潛力。
[基礎知識]
1.生态工程建設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質循環的規律,充分發揮資源的生産潛力,防止環境污染,達到經濟效益與生态效益的同步發展。
2.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的基礎是物質循環;物種多樣性原理的基礎是生态系統的穩定性;協調與平衡原理的基礎是生物與環境的協調和平衡;整體性原理的基礎是社會、經濟和自然構成複合系統;系統學和工程學原理的基礎是系統的結構決定功能。
3.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是物質循環再生原理、整體性原理和物種多樣性原理;小流域綜合治理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是整體性原理和協調與平衡原理;大區域生态系統恢複工程和城市環境生态工程的主要原理都是協調與平衡原理、整體性原理。
第十一單元
[基礎知識]
1.無菌操作技術包括消毒和滅菌,消毒包括煮沸消毒、巴氏消毒、化學藥劑消毒和紫外線消毒等;滅菌包括灼燒滅菌、幹熱滅菌和高壓蒸汽滅菌。
2.培養基的制備包括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闆等步驟,倒置平闆的目的是防止培養皿蓋上的水滴滴入培養基造成污染。
3.大腸杆菌的純化包括平闆劃線法和稀釋塗布平闆法。平闆劃線法要求多次劃線,稀釋塗布平闆法要求菌液要充分地稀釋。
4.微生物的計數要求制作多個平闆,且每個平闆上能長出30~300個菌落。
5.尿素分解菌和纖維素分解菌的分離都運用了選擇培養基,前者所用的培養基中尿素是唯一的氮源,後者所用的培養基中纖維素是唯一的碳源。
[基礎知識]
1.果酒制作需要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它是一種兼性厭氧型微生物,通過有氧呼吸可以大量增殖,通過無氧呼吸可以産生酒精。
2.果醋制作需要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它是一種好氧菌,所以果醋制作需要一直通入氧氣。
3.腐乳的制作需要多種微生物參與,但主要是毛黴的作用。通過脂肪酶、蛋白酶等酶的作用,将一些大分子物質水解成小分子物質。
4.腐乳的風味主要取決于鹵湯和酒的作用。
5.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劑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劑有四類:蛋白酶 、脂肪酶 、澱粉酶 、纖維素酶。其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堿性蛋白酶和堿性脂肪酶。
6.海藻酸鈉的濃度涉及到固定化細胞的質量。如果海藻酸鈉濃度過高,将很難形成凝膠珠;如果濃度過低,形成的凝膠珠所包埋的酵母細胞的數目少,影響實驗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