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指一定的社會調整人與人之間或個人與社會之間的行為規範的總和,是一種社會善惡的行為标準,又是一種具體的行為準則,既表現為道德心理的意識現象,又展現為道德行為的運動現象,還表現為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範現象。它是個體道德意識與整體道德意識(國家的、民族的、階級的)矛盾統一中發揮作用的,是以一定經濟關系決定的,依靠人們的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所維系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态,人們依靠它去行動,以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
人們在社會中關系,根本的是經濟關系和與其相适應的法律關系、道德關系、宗教關系。道德關系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各個時代丶各個民族及一切社會領域之中,具有永恒性和普遍性特點。
道德關系表現為道德意識現象和道德活動。人們在道德活動中所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論體系,它不僅表現人們這樣和那樣的傾向,而且還表現為一定的道德規範體系,指導着人們的行動。
道德又不同于政治和法律,有相對獨立性,比如,它的變化與經濟關系變化不完全一緻。有時經濟關系變化了,道德作為一種習慣勢力和傳統觀念,并不能夠馬上消失。常常相對地保留在人們的頭腦中,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道德意識的發展同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完全平衡。道德對經濟基礎、生産的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生活有極大能動作用,本身也有相對獨立的發展過程。
我國是從長期的封建社會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一下進入社會主義,而建國後,我國又曾不符國情超越生産力水平的"躍進",走了一段彎路。改革開放後,我國社會經濟基礎又從單一的公有制改革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與其相連的分配關系也有改變。那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調整,包括道德關系也在改變,也要改變。
現在私人發财可以,用雇工合法,講為公不錯,講奉獻偉大。個人奮鬥不反對,集體主義要,共産主義道德仍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最高層次。
拜金主義、利己主義、奢侈浪費、個人主義等,甚至否認公而無私,舍己為人,舍身為革命等仍是錯誤的。
僵化片面看道德也是錯誤的,比如把人性和道德看做是一成不變原始性。把世界上的人都當成人,認為應一樣尊重,一樣愛護,而事實不可能。目前世界哪年沒戰争?哪國沒監獄?戰争中死的不是人嗎?監獄關的不是人嗎?犯重罪還處死刑,能叫不人道,不道德?不是。隻有相對的人道主義和道德,減少死人,不虐待浮虜和犯人,慎重死刑判決等。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關系多樣性,道德關系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多種意識現象,加之舊的傳統道德影響,極左錯誤的影響,資産階級道德影響,又會在現實社會道德關系中表現各種道德意識和道德活動。
道德活動是人們依照一定的道德核心、原則和規範進行個體和群體活動,如道德評價、道德教育、道德修養等。沒有道德實踐不會産生道德意識,道德意識隻能在實踐中體現。
不同時代,不同社會道德關系(表現為道德意識和道德活動)、道德體系盡管有傳承,有引進,但更有發展和提升。在階級社會中,還與政治、法律關系密切,道德核心和原則會有本質不同。
如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關系相适應的資本主義道德核心和原則,是利己主義,受資本主義制度和法律的促進和保障。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受社會主義制度和法律的促進和保障。
道德核心和原則,指導一個時期各個領域的道德關系,規範道德體系,指導人們的行為。
在社會主義道德核心和原則下,道德體系以"五愛"(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實現"中國夢"為共同理想,以實現共産主義為最高理想,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内容,是代表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道德體系。是政治道德、商業道德、家庭道德、各行業職業道德等構成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由于我國經濟關系多樣性,道德要求又有層次性,從低到高,一是一般道德要求,如社會公德,家庭道德。二是基本道德要求,如"五愛"、"愛國守信、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10個方面。三是各行業道德基本要求,四是共産主義道德要求。
認清道德關系,規範道德體系,加強公民道德建設,黨和國家十分重視。2000年黨中央曾下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19年11月27日,根據形勢發展需要,黨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公民道德建指明方向,規範了體系。在"綱要"實施中,我們一定能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全民道德水平也一定能上升到新高度。(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