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袁克文《滿庭芳·柳》賞析
滿庭芳·柳
怨鎖纖眉,愁萦倦眼,十載憔悴東風。夢遲雲阻,莫謾與尋蹤。聞道隋堤舊路,曾當時、吹絮濛濛。憑闌處,斜陽密霭,都在斷腸中。
樓空凝望久,飄殘樹色,疏到簾栊。黯芳陌空牽,别恨重重。便乞流莺喚住,聲未歇、春去匆匆。還惆怅,塵回月上,依戀與人同。
這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詞。“滿庭芳”是詞牌。“柳”是這首詞的标題,即這首詞所詠之“物”。這首詞中,詞人借對柳至暮春枝葉殘的詠歎,抒發了詞人對情人玉容漸消,風韻不再的感傷和惋惜之情。
詞的上阕寫惜春。詞人看到暮春敗柳,睹物思人,肝腸寸斷。
“怨鎖纖眉,愁萦倦眼,十載憔悴東風。”這句用拟人化手法描寫柳在暮春時節的姿态。為什麼說是暮春呢?因為這裡有“十載憔悴東風”句。在古詩詞裡,暮春的東風能夠吹落柳葉,使柳枝失去了初春時的柔美、嫩綠和神韻。由此可見,“怨鎖纖眉,愁萦倦眼”所描寫的正是暮春敗柳的姿态,詞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說暮春時節,柳因為枝敗葉凋,怨恨凝聚在纖細的眉頭,憂愁萦繞着疲倦的眼睛。在暮春的風的吹拂下,葉兒紛紛飄落,枝條兒也變得僵硬,失去了初春時的精氣神,沒精打采的。于是,詞人睹物思人,想起了自己心愛的情人,一轉眼,十年過去了,情人也一如這暮春的柳,凋零,衰敗,看不見當年的風韻和神采。詞人怎不感到悲傷呢?
“夢遲雲阻,莫謾與尋蹤。”詞人做夢都在思念着情人,可是,天總不遂人願,總有像雲一樣的重重阻隔,把詞人和情人分開,天各一方,心中的美夢姗姗來遲。歲月消磨了情人的初春,别提再去尋覓初春的蹤迹了。詞人怎不深感遺憾呢?莫謾:“莫”與“謾”都是否定副詞,“莫謾”,即不用的意思。
“聞道隋堤舊路,曾當時、吹絮濛濛。”“隋堤”:古堤名,本意是隋朝大運河河堤。故址位于今商丘至永城之間的汴河故道,經夏邑西連汴道,東接太丘。因築于隋代,故名之曰“隋堤”。隋堤有個典故:隋炀帝開鑿成大運河之後,乘坐大号龍舟南巡,身後是五百條二号龍舟,上萬條龍船,浩浩蕩蕩,進發江都。恰時逢初夏,天氣新熱,隋堤上趕羊拉纖的千名殿腳女,不一會兒就氣喘噓噓,香汗淋淋。憐香惜玉的炀帝于是下旨在隋堤岸邊栽柳,短短幾天隋堤兩岸便栽滿了柳樹。“隋堤舊路”指的就是隋炀帝乘舟南巡時所經過的那段路。“聞道隋堤舊路,曾當時、吹絮濛濛”意思是,聽說,隋炀帝乘舟南巡時所經過的那段路上,當年曾經綠柳成蔭,暮春三月,東風吹來,柳絮翻飛,濛濛一片,如煙如霧。詞人由眼前殘柳聯想起當年隋堤柳,有懷古傷今的意思。
“憑闌處,斜陽密霭,都在斷腸中。”詞人身倚欄杆,凝望夕陽暮霭,想象着當年隋堤上柳絮如煙如霧的情景,痛苦悲傷之情湧上心頭。這裡,詞人抒發的是惜春之情。
詞的下阕寫留春。詞人欲把春留住,春卻一去不回頭。
“樓空凝望久,飄殘樹色,疏到簾栊。”年年柳吐綠,歲歲人不同。柳還是那片柳柳,樓還是那座樓,但詞人眼前的人,已經沒了當年風韻,所以詞人久久地注視着那座樓,總感到那樓裡住着的人兒,已不是自己心中那個情人,所以詞人說那樓是空的。再加上,夕陽西下,柳葉兒飄零,柳枝兒凋敝,稀稀疏疏的樹影映在窗簾上。這是怎樣的一種沒落的情景啊!詞人心中怎不湧起一陣落寞之感?
“黯芳陌空牽,别恨重重。”黯:昏黑之意。芳陌:散發着芳香的道路。詞人一直沉浸在當年的回憶中,回想着當年和情人在綠柳之下,走過去留下一路芳香;而如今,暮色蒼茫,走在昏暗的道路上,突然牽着殘敗的柳枝,又要和情人分别,心中像打翻了一個五味瓶。詞人心中怎不充滿無限的失落感?
“便乞流莺喚住,聲未歇、春去匆匆。”流莺,即莺。流,謂其鳴聲婉轉。唐朝武元衡《春興》曰:“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莺。”所以詞人這時突然産生一種想法:大喊一聲,讓莺兒停止鳴叫,以此把春留住。然而,詞人的喊聲還沒落,春已經匆匆溜掉,給詞人留下無盡的遺憾。此情此景,詞人怎能不深感無奈?
“還惆怅,塵回月上,依戀與人同。”詞人從夢幻中回到現實,暮色滿眼,悲傷和失意之感油然而生,舉目四望,白日裡路上飛揚的塵土已經落下,一輪明月,悄悄升上天空。心想:暮色下的敗柳對春的依戀,不是與人完全相同嗎?
這首詞借柳歎春,詠柳懷人,通過對柳随着春去而風情漸逝的描寫,抒發了詞人對美好春光的留戀,對情人玉容漸消的感傷和惋惜之情,大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整首詞風格低沉,凄婉,感染力強,催人淚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