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黑眼豆豆寫字的地方
來源 | 簡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段時間微信群、朋友圈的畫風又變了。
從幾年前朋友圈整天被“左手事業,右手家庭,自诩加入微商三天,就喜提敞篷豪車”的微商們刷屏;
接着一些外賣紅包、各種砍價鍊接占領了微信群;
如今各種遊戲小程序、賣課小程序又開始攻占了微信。
本來是用來溝通交流的軟件,如今被一大堆“無聊垃圾小遊戲”推廣塞滿,向來「克制」的微信,也變得越來越粗暴和雜亂。
有段時間我甚至有個想法,該不該逃到QQ去?
自從大學畢業以後,QQ從未被卸載,但也從未被打開,我想這是很多人都面臨的情況。
上周無聊,打開了QQ,發現早已不是當初認識的QQ了,什麼「QQ看點」、「日迹」、「動漫」、「音樂」……完全沒有用過。
自從微信誕生後,大部分人都轉移到微信交流,随着時間的發展,QQ似乎已經被遺忘了。
但對于QQ,每一代人有不同的記憶和情懷。
01
記得從小學開始用QQ,不管發生什麼事,開心的不開心的,都會在QQ空間裡發表,而且你還可以設置密碼,不用擔心自己的日記或者隐私被陌生人看到。
那時的QQ空間比現在的朋友圈還強大,你可以發動态、發圖片,寫日志、寫留言,完全沒有限制。
以前沒有微信的時候,每天不去别人空間逛一圈,“踩”下空間,去朋友的留言闆留下言,總感覺生活少點什麼,就像現在睡前必須再刷一遍微信朋友圈一樣。
以前屁大點的事都要發條動态,看見别人評論點贊會很開心,現在很多話都喜歡放在心裡,從過去的「無話不說」到現在「無話可說」。
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成長了,覺得沒什麼意義就不願意分享了,也有可能是現在的社會讓我們變得更加疲倦、更加“麻木”,失去了以前那種「純真」。
以前用QQ的時候,沒事發發動态吐吐槽,記錄下生活,現在連朋友圈都不怎麼發,什麼事情都放在心裡,感覺自己變得越來越累了。
不再願意袒露内心,變得越來越會「包裝」自己。
想念過去,過去,真的想念過去,可是總也回不去了。
02
初中認識的一個朋友,關系很鐵,周末經常會到各自的家裡寫作業,平時也會一起打打球。
高一我們同班,高二高三隔壁班。分科前他的成績比我差,經常會在學習幫助我。
分科後,我的成績比他好,高考前一段時間,他突然生了一次病,結果高考發揮失常,去了一所很普通的學校,我考的一般,但至少比他好一點。
那時我心裡也特别糾結,以前我們無話不談,但是高考結束的那個夏天,感覺他變了一個人,不怎麼說話,都躲着我,我也很痛苦,不知道怎麼和他交流。
上了大學以後,兩人在不同的城市,QQ上溝通也很少,畢業以後聯系幾乎沒有聯系了。
上周微信上一個以前的同學向我詢問有沒有我這個死黨的聯系方式,正當我打算把QQ給他的時候,發現我的QQ已經被他删了,找不到他人了。
那一晚,我一夜沒睡好,從沒想到會這樣。
QQ現在對于我又熟悉又陌生。
打開QQ,看到QQ上那些分組,點開分組裡面的好友,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聯系了,甚至一些人的名字都回憶不起來了。
QQ對于我就像是一個通訊錄,雖然平時用不着,但總擔心有一天會用到,畢竟我不想再失去一個朋友了。
03
記得剛接觸QQ的時候,最期待的就是每次聽見QQ的消息鈴聲了。
每次有好友發消息過來。對方的頭像會不停閃爍,并伴随着“咳咳咳咳”的咳嗽聲。
而且那時候會期待每一次對方的上線,并且設為特别關注,上線下線還有提示音,一旦對方上線了,心裡又激動又緊張。
一句“我下了,886”更是成為當時最常見的一種對話方式。
最開始玩QQ的時候,特别喜歡比較誰的星星多,誰的月亮多,誰的太陽多,互相比等級高低,也會挑選适合自己的非主流頭像和個性簽名,并且互相炫耀。
除了頭像、簽名以外,當年流行給自己的QQ空間裝扮,大家都喜歡整成非主流的瘋狂,插入傷感的音樂,背景配上非主流的圖片,顯得是很有逼格的一件事。
那時候加了一個QQ好友,第一時間是去她的空間看看,通過她的空間裝扮,就大概了解對方是什麼一個人。
可以說QQ空間是年輕人社交窗口,現在想想當年讀書都沒有裝扮空間那麼用心了,如何構思,如何讓人印象深刻,哈哈哈。
而代表了那些青春歲月的“火星文”幾乎無處不在,充滿了頹廢、非主流的氣息,當時大夥兒都覺得很酷。
QQ農場,摘菜,偷菜,不亦樂乎、還有QQ飛車、QQ炫舞、QQ遊戲大廳裡的連連看。
以前為了玩遊戲,偷偷摸摸逃到網吧裡,5塊錢可以玩2小時,在當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
QQ,承載了我們太多回憶,從青澀到成熟,興奮到平淡。
04
18年,我們從年少無知的懵懂小孩成長為青年,回頭看看第一批90後現在已經28歲了,大多數已經成家立業,邁入人生新的階段。
QQ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長,也伴随着一代人青春的逝去。
能經曆這些,也是我們難忘的回憶。
[你對QQ的記憶又是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