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智能手環是靠什麼監測睡覺的

智能手環是靠什麼監測睡覺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3 18:09:02

智能手環是靠什麼監測睡覺的(智能手環真能監測睡眠嗎)1

2022年8月13日《姑蘇晚報》A03版

戴手環監測心率和睡眠,似乎成了年輕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标配

手環測睡眠 到底香不香

手機、網絡擠壓睡眠時間,精神焦慮引發睡眠障礙……近年來,睡眠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而在智能化時代,人們尋求智能化手段監測睡眠質量的熱情也不斷高漲,最常見的莫過于智能手環。有網友形容,每天晚上戴手環監測心率和睡眠,好像成了年輕人健康生活方式的标配。

手環監測的原理是啥?監測數據準确嗎?對改善睡眠是否有參考價值?帶着市民的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采訪調查。

手環戴出“健康生活”标簽

多數用戶選擇兩百元左右産品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聯合發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2021年中國民衆睡眠指數僅略高于及格水平,每天平均睡眠時長為7.06小時。

其中,僅7.97%的居民每天實際睡眠時長超過8個小時,而不足8個小時的比例達64.75%。“白天生活節奏那麼快,壓力也很大,晚上總想多留點時間給自己,刷刷手機不知不覺就很晚了。”酷愛熬夜的韓女士便是這睡眠時長不足8小時的多數人之一,她告訴記者,今年幾乎沒有在淩晨一點前睡過覺,但往往工作日七點半就得起床了。

最近,韓女士發現頭皮長了很多痘痘,嚴重的還會化膿,她懷疑與自己的不規律作息有關。“我剛花一千多元買了個手環,想看看睡眠情況,也許對比着監測數據能輔助我改善作息,給自己一個動力。”試戴了幾天後,韓女士覺得“真香”,她告訴記者,身邊很多年輕朋友都戴手環,或是有購置手環的意願,在她看來,這是一種具有社交屬性、健康标簽的産品,開始佩戴至少表明自己有健康生活的意識了。

記者在某電商平台搜索發現,帶有睡眠監測功能的智能手環價格跨度大,從數十元至數千元均有相關産品在售,據平台數據顯示,約60%的用戶選購185-289元區間的産品。其中,一款月銷1萬件以上、售價239元的産品頁面介紹,該手環睡眠監測功能全面,可随時監測血氧狀況,識别深睡眠、淺睡眠、快速眼動睡眠、清醒等狀态。在産品評價區:有人說“測得挺準的”,有人因為戴着睡覺不舒服而閑置,也有人調侃“坐着玩手機都被識别成小睡”……面對參差不齊的價格,最近考慮購置手環的小孫綜合産品外觀因素,最終決定購入某平台手環熱銷榜上一款售價258元的手環。“看了很多熱門款的評價,都是有好有壞,就先挑個價格能接受的産品試試看。”小孫說。

睡眠評分低引發市民焦慮

異常結果揪出呼吸暫停

42歲的何女士是一名運動達人,每天都通過智能手環來記錄自己的運動時常。由于其購買的手環帶有睡眠監測功能,何女士也時不時會在晚上戴着手環睡覺。

最近一段時間,智能手環顯示何女士入睡時長和醒來次數異常,睡眠評分很低。一向注重健康的何女士,趕忙來到家門口的潤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全科醫生在仔細詢問了何女士的睡眠情況及白天的精神狀态後,初步診斷何女士不存在失眠症狀。随後,全科醫生進一步向她解釋,手環對深睡眠、淺睡眠的判斷并不準确,也無法精準監測使用者的睡眠周期,讓她不必過度焦慮。

前段時間,市民張女士覺得自己睡眠質量不好,于是經朋友介紹,買了一個可以監測氧飽和度、心率等數據的手環,來監測睡眠狀況。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張女士看到自己的睡眠監測數據不錯,于是便勸說愛人也使用。而張女士的愛人莊先生卻認為手環監測數據不準确,在被勸說使用了一段時間後,手環提示莊先生可能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盡管不太相信,莊先生還是帶着手環數據信息,來到蘇州市廣濟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李哲為其做了相應檢查後,診斷他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一種發病率高、危害大且容易漏診的疾病。通常手環能監測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話,患者的病情往往已經比較嚴重了。”李哲解釋,一些手環除了可以監測體位、心率等信息外,還具備其他生理信号的采集功能,如可以監測氧飽和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對睡眠呼吸暫停進行初篩。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手環的準确度遠遠還達不到“醫療級别”設備的水平,其監測結果僅供參考。市民如對自己的睡眠質量有疑問,應及時咨詢專業的醫生。

手環數據無臨床參考價值

有睡眠障礙應及時就醫

“智能手環的睡眠監測主要是基于使用者在睡眠時的肢體活動狀況,來記錄其總睡眠時間、深睡眠時間、淺睡眠時間、覺醒次數等。即當使用者在睡覺期間活動身體時,手環默認其為覺醒,如使用者靜止不動,則手環默認其為睡眠狀态。”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睡眠中心主任孫志輝認為,基于這種原理得出的睡眠監測結果,最多隻能算是一種“睡眠狀況推測”,其對臨床醫學診斷并沒有參考價值。“比如使用者睡醒了,但是身體沒動,手環則會默認使用者處于睡眠狀态。”他說。

孫志輝主任介紹,一般情況下,成年人一晚上的睡眠時間約為7至8個小時,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通常要經曆由淺睡眠到深睡眠,再由深睡眠到淺睡眠,最後由淺睡眠進入做夢期并覺醒這幾個睡眠階段。一個睡眠周期約為90分鐘,深睡眠主要在前半夜,做夢期主要在後半夜,通常整夜約有4至6個睡眠周期。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多導睡眠監測儀”來診斷各類睡眠障礙,尋找睡眠障礙原因,其通過腦電、眼電、心電、肌電、呼吸、鼻氣流、鼾聲等,展開多維度綜合監測與評估,是睡眠障礙診斷的唯一“金标準”。而手環無法獲取使用者的腦電圖、眼動電圖、呼吸變化等信息,無法分析睡眠結構,因而其對深睡眠、淺睡眠時長的監測結果并不準确,不能作為睡眠質量好壞的診斷和治療依據。

“市民不必為其監測的深睡眠、淺睡眠等實際意義不大的數據結果而焦慮,因為判斷睡眠的質量,還應綜合考慮第二天的精神狀态、體力狀況等因素。”李哲提醒市民,如果覺得自己存在睡眠障礙,如夜間失眠,白天精力差,睡眠不解乏等症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多導睡眠監測”。

(記者 李靜 徐靖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