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裡說:“心者,君主之官。”君主就是皇上,我們知道古時候皇上是九五之尊,是受不得半點委屈的。那麼這就需要一個東西,代君受過,而這個東西就是心包。
十二經脈之一,手三陰經之一,與手少陽三焦經相表裡,上接足少陰腎經于胸中,下接手少陽三焦經于無名指。經脈分布于胸脅、上肢内側中間、掌中、中指。其絡脈、經别分别與之内外相連,經筋大體分布于經脈的外部。本經首穴是天池,末穴是中沖,左右各9穴。依照運行的線路依次為:天池、天泉、曲澤、郗門、間使、内關、大陵、勞宮、中沖穴。
本經自胸中起始,出來屬于心包絡,向下貫穿膈肌,聯絡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從胸中出走脅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天池)又向上行至腋窩下面。沿上臂前邊,行走在手太陰肺經和手少陰心經之間,進入肘中(曲澤),下行前臂兩筋(桡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的中間,進入掌中,沿中指出其末端(中沖);它的另一條支脈,從掌中分出,出無名指尺側端(關沖)。脈氣由此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
《靈樞·經脈》:“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曆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循(循字據《甲乙經》卷二及《素問·藏氣法時論》王注補)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從名稱上可以看出,心包與心是有一定關聯的,其實中醫所說的心包就是心外面的一層薄膜。當外邪侵入時,心包就要擋在心的前面,首當其沖,所以很多心髒上的毛病都可以歸納為心包的病。如果,沒有原因的感覺,心慌或者心,似乎要跳出胸膛,這就肯定是心包受邪引起的,不是心髒的病。
心包經就是沿着我們的胳膊前臂,一直從中指出去的,所以心髒病就會伴有手指發麻的毛病,如果連小手指,都發麻,那就是很嚴重了,因為小指的外圍就是心經,小指發麻,表示這已經不是心包的病了,而是心髒的病,當心髒出現刺痛的時候,就是心髒病,已經發展的很嚴重了。因此很多老人都很注重鍛煉手指的靈活度,隻要手指靈活,就表明氣血還能輸,流到全身的各個部位,心髒就基本沒有問題,另外,可以經常敲打一下心包經,疏通經絡,防治心髒疾病。
疏通心包經阻滞點(痛) 解除心髒壓迫
疏通心包經上阻滞點(痛點)可有效消除心髒外部的心包積液,解除心髒所受不必要的壓迫,使心髒的功能正常得到發揮,有能力将血液送到身體各個部位,将堆積的廢物帶走,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心包經是從心髒的外圍開始的,到達腋下三寸處,然後沿着手臂陰面而中間的一條線,止于中指。經常敲打心包經,對于解郁解壓的效果非常好。撥動心包經時,先找到自己腋下裡面的一根大筋,然後用手指掐住波動,這時候你會感覺小指和無名指發麻,每天19到21點之間播數十遍,就可以排遣,郁悶,排去心包積液對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心包經的九個穴位當中。把天泉穴與曲澤穴之間分成三份,心包經受邪氣侵犯的阻滞點就位于靠近曲澤的三分之一處。其中把天泉穴與曲澤穴之間分成三份,心包經的阻滞點就位于靠近曲澤的三分之一處。有的人偏上一點,有的偏下一點,具體以痛點為準。如果在這個阻滞點的位置按上去很痛,說明心包經在這裡堵住了,如完全阻滞不通時嚴重時會引起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瘁死,可見這是一條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的經絡,利用它可及時、盡早地發現并預防心血管疾病。
疏通心包經可化解心郁
疏通心包經先要掐住腋窩下的極泉穴,極泉穴為心經上的穴位,是解郁的大穴。如果人經常郁悶,就可能在腋窩下長出一個包,這是心氣被郁滞的象,艾灸極泉穴就能逐漸化解了包。
疏通心包經可補養心髒,甯心安神
心包經上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勞宮穴,這個穴位很好找,把手自然握拳,你的中指所停留的那個地方就是勞宮穴,勞宮穴是人體氣機最敏感的穴位,通過勞宮穴,補養心髒的速度非常快,如果在一些場合覺得緊張,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這時您不妨按住左手的勞宮穴,它可以幫助您找回從容和自信。
心包經上的内關穴,具有甯心安神,理氣止痛和胃降逆的作用,如果你心律失常,可以在工作之餘,每天花兩分鐘左右的時間按揉,力量不要太大,有酸脹感即可,經常按揉内關穴,可以增加心髒的無氧代謝,增強其功能。
疏通心包經可以補脾氣、提高免疫力
從中醫五行理論,心屬火,脾主土,火能生土,心髒的能力提升,必定能夠提升脾髒的能力。由于心包經的通暢,能使心髒發揮正常功能,間接提升了脾髒的能力。
脾髒是人體免疫系統最重要的器官,因此艾灸心包經可以提升人體的免疫能力。多數疾病,艾灸這條經絡都能對身體有很大的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