絹本,設色,38.5cm×129cm,故宮博物院藏。
畫幅描繪的是唐太宗在宮内接見松贊幹布派來的吐蕃使臣的情景。
坐步辇的為唐太宗李世民,六名宮女擡着步辇,三個宮女分别在前後掌扇和持華蓋。左側三人:身穿大紅袍者是這次儀式的引見官員;中間拱手而立,發型和服飾與中原地區不同、最瘦、穿的最花的是吐蕃的使臣祿東贊,最左穿白袍,手捧笏(hù)闆的為内官,可能是翻譯官。
公元640年,吐蕃(今西藏地區)的領袖松贊幹布第三次派出使者向唐朝求親。吐蕃的大相(即宰相)祿東贊到長安先向太宗李世民謝罪,再提出通婚的請求。唐太宗李世民答應他的請求,決定将文成公主許配給他。
接下來是我的幾個猜想?
1.有車不坐,非坐步辇,是為裝?
自戰國就有了車,但從皇帝到大臣卻坐步辇呢?我猜應該是之前的馬車多為站車(需要站着),即使不用站着,車輪滾動還是有些颠簸,不如坐轎子舒服。同時,由于人人都認為坐轎子是一種尊貴的象征,因此從皇帝到大官人人乘坐步辇。
2.為啥是女子擡着君王,不知道憐香惜玉嗎?
明朝的皇宮中,有一種專供皇家役使的服務人員——宮廷轎戶。據《明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明洪武二十年(1387)十一月己卯,太祖下令,“取福州女轎戶”到南京服役。因明初八閩族群混雜,民風純質,禮法不拘,女子天足,從習此業較為正常,所以太祖将當地200多家女轎戶遷到了南京明宮邊上的竹橋一帶,為宮中的妃嫔貴婦們服務。洪武之後,女轎夫隻在一些大駕、婚禮、選妃及親王、各公主婚配中出現。京城北遷後,宮中使内宦,而宮外轎戶多為男子。
女轎夫有啥好處呢?其家賦稅全免,男子也不用按照朝廷的制度,每年給官府做一定時間的雜差,如遇到公主大婚,更是每個月可以多領四個錢的福财。因此,有些家的男人會希望自家老婆被選入宮中做女轎夫。
3.穿小動物圖案那位他是誰,是真的瘦,還是畫的瘦?
圖中穿的很騷氣的這位就是祿東贊了,看他的表情,似乎是提出和親内心還是很忐忑的。我推測祿東贊并不是瘦,隻是作者為了暗示吐蕃的渺小及唐王朝對它的輕視,故意将祿東贊畫的比畫面中最矮的内臣還要瘦,同時讓其在紅袍引薦觀旁邊形成新明對比,你看我們的官員多健碩,我們大唐多繁榮。除此之外,坐在步辇中的李世民也畫的比正常情況下大,也應是為了襯托唐王朝的實力強大及對吐蕃的不懈吧。
4.坐辇(niǎn)的那位,為什麼盤腿坐還穿的是“常服”,而其他三位都着裝正式?
小麥認為:畫家就是在表現唐太宗對吐蕃對松贊幹布對祿東贊的嚣張、輕視、不懈。可能是真實記錄,也可能是誇張的藝術表現。為什麼呢?唐王坐,他人站,唐王微笑,他人拘謹,唐王着“常服”而他人着正裝。(正式場合,君王着黑色“冕服”,戴冕旒(miǎn liú)(有十二根流蘇的那個帽子),甚至看這幅作品,我還認為接見吐蕃使臣可能沒有休閑娛樂重要,沒準還是抽空見了一下使臣。您覺得呢?
【幽默一哈】
其實還想聊點唐女子的胖瘦問題,下回再聊。歡迎您一起閑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