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族獵人們的合影。
“摩族獵人”創始人莊骥帶着愛犬在“打獵”。
随着共享單車在城市的大力推廣,一系列問題也應運而生。如今,社會上有了一群年輕人專門舉報共享單車的違停行為,并将單車騎回熱點區域。他們把舉報稱為“打獵”,把自己稱為“獵人”,最厲害的“獵人”,一天最多可發現近200輛有不文明行為的共享單車,而他們所獲得的“賞金”,是共享單車企業發還數額不等的紅包。
“摩族獵人”創始人莊骥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市場部負責人。此前,為了提高博物館的票房,他想盡辦法解決地鐵站到博物館“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共享單車給他帶來福音。
可是他僅開心了一天:投放在博物館周邊的共享單車屈指可數,違停的情況也很明顯。氣憤之餘,他每天花10元,把周邊的違停單車騎回博物館。
如今,“摩族獵人”群已達40多個,群友4000多人。獵人群也有自己的文化,成為正式的獵人需納“投名狀”,公開自己個人信息。《三體》是獵人們的必讀物。他們以玩遊戲的心态“打獵”,同時也商讨一些共享經濟問題。
作為早期的賞金“獵人”,莊骥如今看到違規停放的共享單車,就會“條件反射”地拍照舉報。在長期“打獵”過程中,他拍一張照就能辦成單車違停“鐵案”。平時,他會花不少的時間觀察、培訓預備“獵人”。
為了博物館的票房
42歲的莊骥從小學習畫畫,現在是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市場部負責人,他走上摩族獵人之路與他的職業息息相關。
博物館和電影院一樣,要解決票房問題。但博物館離最近的地鐵站有1公裡多的距離,這段距離成了票房的“死穴”。為此,莊骥沒少費心思。
一開始,莊骥想到了公交車,他動用了相關資源,專門為博物館開了一條線,每20分鐘一班。不過,莊骥發現這樣的班車頻次,對促進博物館的人流來說杯水車薪。莊骥親自調研:每次公車準時到站後,一次差不多隻能載上3人,但公車一年的運營費用卻需要90萬元,如果增加1倍頻率,10分鐘一班,一年的運營成本是180萬元。這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莊骥又想到了有樁自行車。他和某有樁自行車品牌溝通了兩三年,但最後他發現,辦理這類自行車入駐博物館手續繁多,這不是他能解決的,于是隻好作罷。
2016年4月,某共享單車品牌進入上海,這給莊骥帶來了福音。他說服了企業在博物館周邊投放100多輛共享單車。
莊骥發現,有了共享單車的近一年多時間,博物館的票房數據幾乎翻了一番,人流平均數也翻倍。但他還觀察到另一個現象,每到雙休日,博物館周圍就被共享單車圍得水洩不通,而周一上班,博物館附近的車又都被騎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