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學生入門必背的古詩詞

小學生入門必背的古詩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6 01:02:11

濟南泉甲天下,是天下泉城,濟南也是名士之城,杜甫詩雲:“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千百年來,無數名士慕名而來,并留下了衆多詠歎濟南的寶貴詩詞作品,小編特從中撷英17首,以飨讀者。

小學生入門必背的古詩詞(濟南人應該先把這17首古詩詞教給孩子)1

曆下亭何紹基書杜甫詩句


1、唐·李白《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

初謂鵲山近,甯知湖水遙。

此行殊訪戴,自可緩歸桡。

湖闊數千裡,湖光搖碧山。

湖西正有月,獨送李膺還。

水入北湖去,舟從南浦回。

遙看鵲山轉,卻似送人來。


唐代大詩人李白從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由湖北移家東魯任城(今山東濟甯),在山東寄居20餘年,山東可以說是他的第二故鄉。天寶七年(公元748年),李白遊鵲山湖後,寫下了該詩作。鵲山湖,舊在濟南城北,與大明湖相通,金朝初年,僞齊劉豫開鑿小清河,導緻泺水入海,從此鵲山湖滄海桑田,不複煙波。

2、唐·杜甫《陪李北海宴曆下亭》

東藩駐皂蓋,北渚淩青荷。

海内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雲山已發興,玉佩仍當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湧波。

蘊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貴賤俱物役,從公難重過。


《陪李北海宴曆下亭》杜甫五言古詩,是詩人天寶四年(745年)遊曆濟南所作。詩中贊美了濟南的名士風流和秀麗景色,也表達了朋友之間的深厚友情。本詩雖是即席而作,但在選詞造句上,頗見功力。詩的體裁為五古,但前四聯對仗工整,精妙自然。“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二句傳誦千古,成為濟南的城市名片之一。

3、宋·歐陽修《留題齊州舜泉》

岸時有而為谷,海有時而為田,虞舜已殁三千年。耕田浚井雖鄙事,至今遺迹存依然。曆山之下有寒泉,向此号泣于旻天。無情草木亦改色,山川慘淡生雲煙。一朝垂衣正南面,臯夔稷契來聯翩。功高德大被萬世,今人過此猶留連。齊州太守政之暇,鑿渠開沼疏清漣。遊車擊毂惟恐後,衆卉亂發如争先。豈徒邦人知樂此,行客變為留征軒。


留題齊州舜泉詩為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詩人歐陽修所作。元代文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載:舜井處“有歐陽公詩,大字石刻”,即此詩也。宋神宗熙甯元年(公元1068年),歐陽修六十二歲,知青州知府三年,此詩應為此期間所作。

3、宋·蘇轼詩兩首

神宗熙甯九年(1076)十二月,任密州(治所在今山東諸城)知州已滿兩年的蘇轼接到了改知徐州的任命,離開密州,趕赴徐州。熙甯十年正月底,經濰州、青州,蘇轼第一次到了濟南。

當時蘇轼的好友李常(字公擇,為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的舅父)正在齊州知州任上,并賦詩相迎,蘇轼亦為之作《至濟南,李公擇以詩相迎,次其韻二首》相和。其時,蘇轍的三子蘇遲、蘇适、蘇元亦皆在濟南。親友相聚,蘇轼自然十分高興。在李常的挽留下,蘇轼此次在濟南前後盤桓了一個多月。

在此期間,他曾與李常策馬暢遊龍山,欣然寫下了《答李公擇》一詩:

濟南春好雪初晴,

行到龍山馬足輕。

使君莫忘霅溪女,

時作陽關斷腸聲。

蘇轼還在李常、幾道等人的陪同下遊覽了檻泉(即今之趵突泉),觀賞了檻泉旁的梅花,并“寫枯木一枝于檻泉亭之壁”(見《濟南金石志》卷四),劉诏曾将其模勒于石。

此次濟南之行給蘇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後來所作的詩文中,蘇轼曾多次提及這段經曆,如在作于哲宗元祐二年(1087)的《将至筠,先寄遲、适、遠三猶子》一詩中,曾深情地憶及此次濟南之遊:

憶過濟南春未動,

三子出迎殘雪裡。

我時移守古河東,

酒肉淋漓渾舍喜。

4、宋·蘇轍詩兩首

蘇轍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與其父蘇洵、兄蘇轼被并稱“三蘇”,同居“唐宋八大家”之列。北宋神宗熙甯六年(1073年)夏,時年35歲的蘇轍由陳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陽)學官改任齊州(治所在今濟南)掌書記。此後,一直至熙甯九年(1076)十月任滿離濟,蘇轍在濟南宦居的時間長達三年多,題詠詩文近百篇。在此撷選三首代表作。

《和李誠之待制燕别西湖(大明湖)》

東來亦何恃,夫子此分符。

談笑萬事畢,樽罍衆客俱。

高情生遠岫,清興發平湖。

坐使羁遊士,能忘歲月徂。

縱歡真樂易,恨别不須臾。

廟幄新謀帥,河間最近胡。

安邊本餘事,清賞信良圖。

應念茲園好,流泉海内無。

《舜泉複發》

奕奕清波舊繞城,旱來泉眼亦塵生。

連宵暑雨源初接,發地春雷夜有聲。

複理溝渠通屈曲,重開池沼放澄清。

通衢細灑浮埃淨,車馬歸來似晚晴。

5、金元·元好問《濟南雜詩十首》之十

看山看水自由身,

著處題詩發興新。

日日扁舟藕花裡,

有心長作濟南人。


元好問與濟南有着難解之緣,早在年幼之時就因“從先隴城府君(指其叔父、曾任隴城縣令的元格。元好問出生後7個月,即被過繼給其叔父元格)官掖縣(今我省萊州市)”而到過濟南。其成年後,至少又到過濟南兩次,并創作和濟南有關的詩文二十餘首(篇),其中包括一些被人們廣為傳誦的名篇佳句,如“日日扁舟藕花裡,有心長作濟南人”、“羨殺濟南山水好,幾時真作卷中人”。

6、元·張養浩《登彙波樓》

何處登臨思不窮,城樓高倚半天風。

鳥飛雲錦千層外,人在丹青萬幅中。

景物相誇春亘野,古今皆夢水連空。

濃妝淡抹坡仙句,獨許西湖恐未公。


張養浩(1270年—1329年),漢族,字希孟,号雲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市章丘市相公莊鎮人,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弟弟張九臯的第23代孫。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小學生入門必背的古詩詞(濟南人應該先把這17首古詩詞教給孩子)2

濟南雲莊張養浩公園

7、宋·曾鞏詩兩首

《西湖納涼》

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

魚戲一篙新浪滿,鳥啼千步綠陰成。

虹腰隐隐松橋出,鹢首峨峨畫舫行。

最喜晚涼風月好,紫荷香裡聽泉聲。

《離齊州後》

文犀剡剡穿林筍,翠靥田田出水荷。

正是西亭銷暑日,卻将離恨寄煙波。

将家須向習池遊,難放西湖十頃秋。

從此七橋風與月,夢魂長到木蘭舟。


曾鞏,“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先世原本魯籍,自高祖定居江西南豐,其後遂為南豐人。曾鞏于神宗熙甯四年(1071年)出任齊州知州,在山東約近三年,對社會治安的整理,利民工程的修建,泉城景點的詠贊等方面,都傾灑了自己的心血。

小學生入門必背的古詩詞(濟南人應該先把這17首古詩詞教給孩子)3

大明湖風景區内的南豐祠(又名曾公祠)

8、宋·黃庭堅《同世弼韻作寄伯氏在濟南兼呈六舅祠部》

山光掃黛水挼藍,聞說樽前惬笑談。

伯氏清修如舅氏,濟南蕭灑似江南。

屢陪風月乾吟筆,不解笙簧醉舞衫。

隻恐使君乘傳去,拾遺今日是前銜。


”濟南潇灑似江南,湖光山色與水清“,是關于濟南流傳很廣的一句詩,多數人都把它歸到黃庭堅名下,但是小編一直沒找到這兩句詩的出處,隻能找”濟南潇灑似江南“這一句的出處,還請高人指點。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洪州分甯(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早年受知于蘇轼,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并稱“蘇門四學士”。其詩與蘇轼并稱“蘇黃”,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其詞與秦觀齊名,有《山谷琴趣外篇》;其書法精妙,與蘇、米、蔡并稱“宋四家”,主要墨迹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等。

這首詩的詩題中提到的“世弼”是指他的妹夫王純亮(“世弼”為其字),“伯氏”是指他的長兄黃大臨,“六舅祠部”是指時任齊州(治所在濟南)知州的李常。黃庭堅這首詩作于北京國子監教授任上而且早在此前所寫給其表弟李秉彛《次韻寄李六弟濟南郡城橋亭之詩》中,黃庭堅就已說過“濟南似江南”這樣的話,隻不過這句詩後來遠不如其“濟南蕭灑似江南”一語廣為人們所熟知而已。

9、宋·晁補之《别曆下絕句二首》之一

來見紅蕖溢渚香,歸途未變柳梢黃。

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漢陽。


晁補之,宋代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曾任齊州太守,該詩為作者離别濟南時所作。

10、元·趙孟頫詩兩首

《趵突泉》

泺水發源天下無,平地湧出白玉壺。

谷虛久恐元氣洩,歲旱不愁東海枯。

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

時來泉上濯塵土,冰雪滿懷清興孤。

《送山東廉訪照磨于思容》

林梢春動紫煙生,匹馬東風十日程。

若到濟南行樂處,城西泉上最關情。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元代書畫大家,元二十九年(1292年)夏天,三十九歲的趙孟頫,被朝廷任命為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此後,趙孟頫在濟南居官兩年多,一直到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春夏間才奉調離濟返京。趙孟頫的這首《趵突泉》詩是數百首題詠趵突泉的詩作中最負盛名的一首。另外,趙孟頫為濟南所作《鵲華秋色圖》是趙孟頫山水畫的代表之作,同時也是元代文人畫的代表之作。

小學生入門必背的古詩詞(濟南人應該先把這17首古詩詞教給孩子)4

鵲華秋色圖

11、明·李攀龍《答殿卿過飲南樓見贈二首》(其二)

南樓雪後憶離群,湖上銜杯弄白雲。

也道酒如春水薄,樽前無日好無君。


李攀龍(1514—1570),号滄溟,字于鱗,祖籍濟南長清,自其曾祖父起徙居曆城韓倉店。李攀龍是明代“後七子”之一,一代文壇領袖。李攀龍在大明湖百花洲所築的湖上白雪樓,又名第二白雪樓或南樓,他依靠這片水域,杜門謝客,而有合己者引對則累日不倦,詩酒酬答,優遊于湖光山色之間。李攀龍一生創作了1400餘首詩歌,各體兼備,尤以七律成就最高,堪稱明代之冠冕。

小學生入門必背的古詩詞(濟南人應該先把這17首古詩詞教給孩子)5

如今的白雪樓為後世紀念李攀龍重建

12、清·王士禛《憶明湖》

一曲明湖照眼明,越羅吳縠剪裁輕。

煙巒濃淡山千疊,荷芰扶疏水半城。

曆下亭中坐懷古,水西橋畔卧吹笙。

鵲山寒食年年負,哪得樵風引棹行。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谥文簡。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鑒别書、畫、鼎彜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彜尊并稱。


END.感謝觀看,歡迎轉發。歡迎關注“驢友書蟲”,持續推送好玩、好看的旅遊、美食、奇趣與曆史文化類文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