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2018年高喊“活下去”,2021年提倡“節衣縮食”,2022年又說要“背水一戰”,要麼活,要麼死!
萬科集團的董事會主席郁亮,危機感太強了。
這份危機感促使他四處取經,甚至考察了一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對象——文和友。
當時郁亮說:“看商業地産,首先不會看長沙,即便到了長沙,也不會先看海信廣場;因為文和友開在這,效果還這麼好,所以我們決定來看看。”
不知道他從文和友身上學到了什麼,但最好是沒學到太多。
短短幾年,文和友的風評完全變了!
曾經的文和友是排隊大王,一天排号上萬桌;創始人文賓和馬雲談笑風生,一起喝茶聽相聲;知名投資機構搶着投資,估值超過100億元。
文和友創始人文賓和馬雲
而在最近,有媒體曝出文和友大面積裁員和克扣員工工資,盡管官方回應稱這是正常的人員變動,但是評論區裡,網友都在落井下石。
更大的危機在于,文和友走出長沙,到了廣州和深圳後,很快陷入沉寂。
怎麼赢回廣東人的心,成了文和友的心病。
廣東人給了文和友一個下馬威!
文和友的創始人文賓和他的團隊,一直都非常敢想,野心勃勃。
在做超級文和友之前,文和友單單旗下一家1400平米的龍蝦館,一年銷售額就有1億元。
但是他們不滿足。
“那一個多億幹得再好,也隻是一個生意特别好的飯店”,文和友的聯合創始人楊幹軍說,“我們要做城市文化的運營商。”
于是,超級文和友誕生了,一面世就引爆當地,引爆全網。
開業不足半年,長沙超級文和友的日翻台率,最高達到了恐怖的12次!
什麼概念?就算是巅峰時期的海底撈,這個數據也不到它的一半。
但是他們還不滿足,超級文和友在長沙一炮而紅,讓他們的野心變得更大了。
他們表示:“要做餐飲界的迪士尼!”
2019年,文賓畫下藍圖,計劃五年内在全國乃至海外開出十家左右的超級文和友。
走出長沙的第一站,文和友選擇去廣東,而且選址相當大膽,野心畢露。
在長沙,文和友選擇開在海信商場,這是個原本已經在走下坡路的商場。
但是到了廣州,它選擇了最繁華的太古彙,成為了整個太古彙和彙坊裡占地面積最大的租戶,據傳投資了近2億!
選擇廣東并投入巨大,再次證明他們是真敢想。
誰都知道廣東遍地美食,人均老饕,連米其林都看不上,結果一群長沙人要來教廣東人吃什麼,這究竟是什麼樣的精神?
文和友倒不認為自己在自讨沒趣,它的解釋有理有據:
第一,廣東是飲食大省,廣州人的飲食消費是北京人的四倍;第二,廣東也有深厚的市井氣息;第三,文和友的微信公衆号中,粉絲有1/5都是廣東人,僅次于湖南人。
所以一開始,文和友在廣東的确重現了長沙超級文和友的繁華。
廣州文和友,在試營業期間,單日取号高峰就達到了 2000 個。
深圳文和友,開業當天更是排隊5萬号,隊伍排到了河對岸。真等下去,比坐高鐵去趟長沙花還費勁幾倍。
然而這一座難求的盛況,最終隻是昙花一現。
廣州文和友,開業三個月後,客流迅速下滑,不用排隊也能直接落座。
有人在知乎提問“如何評價廣州市内的超級文和友?”,高贊回答清一色的負面評價,不推薦去。
深圳文和友,熱度也僅維持了半年。
上個月,新京報記者實地探訪更發現,深圳文和友人流驟減,多家店鋪大門緊閉。
一個店鋪夥計坦言:“現在每日的生意怎樣,完全預料不到的。這裡就是一個旅遊景點!大家都是隻拍照,不消費。”
圖源:彼山
火爆全網的文和友到了廣東,為何如此水土不服?
不懂吃,是一座“美食城”的原罪
對很多人而言,超級文和友可能就是一座升級版的美食城。
在這裡,80%的店鋪是餐飲店,而且多是快餐,所以才會有超高的人流量,變态的日翻台率。
可以說,文和友的成敗和餐飲息息相關。
萬幸的是,文賓是個很懂吃的人,十幾年前在街邊擺攤賣烤串都能日入3000元,而後開油炸小店,開龍蝦館,都成功抓住了長沙人的胃。
不幸的是,文賓跟文和友的“懂吃”,可能隻限于長沙。
一個鮮明的例子是:剛進軍廣州時,文和友一直努力推廣來自長沙的小龍蝦産品,甚至保持了長沙的辣度,把廣州人辣到懷疑人生,直接勸退。
去年國慶前,文和友CEO馮彬在公開場合反思,文和友在廣州遭遇水土不服,是“想做廣州當地文化的同時,又舍不得把湘菜扔掉”。
在深圳,文和友推廣主打産品時,同樣欠考慮。
在廣州吃了虧,文和友終于入鄉随俗,不再硬推小龍蝦,而是主打生蚝類産品,“深圳文和友”甚至還改名為“老街蚝市場”。
據報道,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生蚝,深圳文和友負責人曾專門前往海岸線一帶挑“蚝”,他本人甚至為此吃了上千隻蚝。
可惜深圳食客并不買賬。
原因有很多。比如,以往深圳吃生蚝的最佳季節是冬天,文和友則是4月登陸深圳,和當地人的習慣有沖突;另外,在深圳吃生蚝,是配套了一整套小吃飲料文化的,光生蚝好還不夠;還有,在外來人口占多數的深圳,生蚝或許并不是一個“大衆記憶點”。
因此,主打生蚝的深圳文和友,至今還沒有個火爆的蚝類單品。
抛開這些主打産品,文和友的其他美食又做得怎麼樣?
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
文和友對外解釋自己引入商家的标準時,說得頭頭是道:第一,存在時間不能低于10年,低于10年說明和城市關聯不深;第二,不接受連鎖品牌;第三,生意要好,受市民喜愛。
按照這些标準,廣州文和友引入了當地的“阿婆牛雜”“風筒輝”“盲公丸”“炒螺明”等知名老店,在初期十分吸睛。
但是引入招牌容易,老店的風味、特色和情懷,卻很難照搬。
于是沒多久,顧客就對所謂老店沒了興趣,一些老店也相繼離開了文和友。
在顧客看來,文和友裡的這些老店并非老闆親自經營,比不上原地段的老店。有美食評測号評價,阿婆牛雜的阿婆幾乎不出攤,風筒輝平時主要是徒弟駐場,給人感覺更不real了。
而在老店商戶看來,在文和友經營,銷量不穩定讓他們很難控制備貨數量,投入和産出不成正比,不如回去做好原店鋪。
所以開業幾個月後,風筒輝、盲公丸等老店就陸續離開。
對此,廣州文和友總經理吳曼解釋稱,商戶變化的情況,較大的商場和平台都存在。按照“五二原則”,加入的商戶裡通常有50%是穩定持續的,有20%的商戶基本上就是浮動的。
隻是面對奔着地道美食來的顧客,文和友沒留住招牌老店,光靠一個“五二原則”的解釋恐怕不能讓人滿意。
文和友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
除了餐飲,文和友原本備受推崇的場景營造,到了廣東也沒那麼好使了。
文和友複古、懷舊的設計,真的做到真實還原了嗎?
雖然初見驚豔,但很多人慢慢意識到:文和友并沒有在複原當地的舊時光,隻是在用大量複古的細節元素,營造一種年代感。
在文和友裡,有80、90年代的紅磚房混搭50年代單位宿舍,以及密密麻麻的垂直招牌、繁體字标語、閃爍的霓虹燈、褪色的鍋碗瓢盆等等。
這些事物的确都能激發人們對複古的想象,但未必都是當地特色。
怎麼看,都更像是香港的九龍城寨。
不少廣州人還吐槽:廣州還有不少城中村,為何要去看文和友刻意的仿制品?
但是,文和友在場景營造上最大的問題,并不是不夠還原。
營造複古場景從來不是什麼難事,原本就很難作為核心競争力。
北京的“和平菓局”,上海的“1192弄”,福州的“M17”,江蘇鹽城的“竹林大飯店”等等,都很複古。
北京“和平菓局”
真正的競争力,應該是在真實複古的基礎上,還要有強悍的文化輸出。
迪士尼輸出和經營了數十年的動畫、經典IP和主題公園,才有了被普遍認可的文化沉澱,從而火遍全球。
而文和友在走向“餐飲界迪士尼”的路上,目前的文化輸出還是太弱了。
這也是為什麼文和友很喜歡有故事的商戶。比如廣州文和友裡的“炒螺明”。一個叫簡偉明的炒螺大叔,為了多賣一些螺,三十年來都做着摩登的女裝造型,為食客唱歌助興。
同時,文和友也喜歡體現流行文化的商戶。比如深圳文和友裡的潮玩博物館、泡泡瑪特和可口可樂時光館。
深圳文和友裡的泡泡瑪特
可惜别人的故事終究不是自己的,吸引力有限。
所以,雖然身處文和友,人們的情感會被場景影響,可是一旦離開,情感連接就斷了。而對于95後00後,對文和友的場景缺乏共鳴,更沒動力反複去逛了。
沒有文化加持,文和友或許就要被打回原形,成為一個一次性打卡的網紅景點。
數據也顯示,文和友的顧客裡,35歲以下的占70%,女性占70%,的确很像網紅景點。
接下來,怎麼從網紅變長紅呢?
文和友在長沙大獲成功,離不開團隊在長沙的多年經營,對長沙人有透徹的了解。
但是出了長沙,必須心态歸零,再好好想想怎麼做本地化了。
文和友要做餐飲界迪士尼,目前還有難度,不如先把産品做好,把故事講好。
否則到頭來,恐怕隻能做個二房東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
本篇作者 | 祥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