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會分析幾家“家電行業”的公司,也是很多人問到的。
一直想把之前分析過的公司重新更新數據和信息,都還沒來得及,隻更新了一部分,後面會加快更新。
來杯咖啡提提神!
在最新公布的2022年新财富500富人中,美的集團何享健家族以1890.1億财富位列全國第7,在2021年排名第5。
何享健家族是如何發家緻富,美的集團又是如何做到連續多年霸占國内家電行業龍頭地位的?今天我們就來“解剖”一下這家耳熟能詳的家電巨頭公司。
一、公司介紹1、初創期(1968年-1993年)
1968年,在廣東順德,何享健還隻是一個小小的街道幹部,為了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召集了23位村民,湊齊5000塊錢,當時五千算不少的,開始了一去不回頭的創業之路。
他帶領村民創辦“北滘街辦塑料生産組”,生産塑料蓋和機電配件,在當時計劃經濟的檔口這個生産小組也屬于灰色地帶了。
沒成想,還真讓這群年輕人做出來了,到了1975年,初始5000塊本金已經變成了10萬塊,8年翻了20倍,“北滘街辦塑料生産組”也順勢更名為“順德縣北滘公社塑料金屬制品廠”。
到了1978年,改革春風吹滿神州大地,何享健成功地抓住了這次國家改革想要促進國内經濟發展的機會,以電風扇作為切入點,推動工廠加入改革大軍隊伍,并在1980年順利更名為“順德縣美的風扇廠”。
憑借着過硬的産品質量,一經問世,就受到消費者哄搶,第一年銷售額直接突破300萬,第二年就突破了700萬,這個銷售額相當于現在的7000萬不止。
1981年,注冊“美的”商标,标志着美的品牌的誕生。随後幾年,美的成為了當時風扇行業的龍頭,并在1990年投資超過1個億建了首個高端工業園。
之後的事情更能看出何享健非同一般的眼光和審時度勢的能力。
1992年國務院決定選擇少數優質股份上市,公開發行股票。
當時國内比美的規模更大的家電企業如小天鵝、容聲、萬家樂等,都持觀望态度,何享健卻看出了門道,主動提出申請。
1993年,作為股份制産權改革的試點企業,“順德縣美的風扇廠”成為了中國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并取名美的電器(000527),當時募集到了12億的發展資金。
2、成長期(1993年-2013年)
已經順利上市了,大概會覺得已經到達了巅峰,可是上市後幾年卻出現了業績下滑的局面。1997年公司業績下滑,面臨被兼并。
面對此危機,何享健決定引入日本松下公司的“事業部制”,按照産品、業務劃分事業部,為現代化組織管理架構定基礎。
在2001年美的股改結束後,何氏家族實現了對美的電器的絕對控制權,何享健也實現了個人财富與公司市值的挂鈎。
與此同時,何享健積極完善多元化布局,先後收購了日本三洋磁控管工廠、合肥榮事達、廣州華淩、春花吸塵器等企業,把公司的産業布局發展到了家電行業的上下遊。
在完成這些産業布局以及對公司股權的控制之後,2012年何享健正式辭去美的集團董事長的職務,僅作為美的集團控股股東存在,美的集團另一個關鍵人物方洪波登場。
方洪波可以說是打工界的天花闆。且不說每年薪資1106萬,在整個家電行業都名列前茅,而且截至近日,方洪波持有美的集團1.17億股,市值60億。
成長期的美的還得益于國家的家電下鄉政策,收入規模迅速增長,從2006年的212億元上升到2011年的931億元,并在2008年美的電器收入規模超越格力電器。
2013年美的集團實現整體上市,并着手開始進行數字化改革。
3、轉型期(2013年-至今)
在成為家電巨頭後,美的并沒有躺平,而是繼續尋求轉變。
2016年收購東芝家電與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 80%股權,2017年收購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94.55%股權和以色列高創公司79.37%股權,正式進入機器人與自動化行業。
2020年改組業務闆塊,向科技集團轉型。
現如今劃分為五大事業群,分别為智能家居、工業技術、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數字創新。
二、産品分析美的覆蓋全産業鍊、全産品線的家電及暖通空調系統。據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2021年美的集團在25個主要家電品類中,家用空調、幹衣機、電飯煲、電風扇、電壓力鍋、電磁爐、電暖器等7個品類在國内線上與線下市場份額均排名行業第一,其他品類也均位列前三。
首先從五大事業群着手來分别了解公司的産品框架:
1、智能家居
主要是家用電器,涉及到的品牌包括COLMO(理念:Simply Extraordinary);東芝(TOSHIBA),1875年成立于日本,此後發展成為享譽世界的财富500強品牌。
2016年美的收購東芝旗下家用電器業務,強化了美的在日本和東南亞市場的家電業務;
小天鵝(Little Swan),成立于1958年,從1978年中國第一台全自動洗衣機的誕生到2015年品牌價值達200億元,連續多年全國銷量位居行業前列,産品出口至1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功進入到美國、日本等高端市場;
小天鵝洗衣機是我家用過的第一台洗衣機,質量真是出奇的好,怎麼用也用不壞,用了很多年,所以在我看來,小天鵝本來很優秀,就是因為把産品質量做得太好了,後面才做不下去了,本來是消費産品,用不壞人家怎麼換?
當然這隻是半開玩笑的一個原因,倒下去的原因很多。
“小天鵝”曾經是中國洗衣機行業的絕對王者,從1996年開始,連續11年市場銷量第一。
同時也是中國洗衣機第一股,1996年、1997年,小天鵝先後在深交所挂牌B股和A股。
但就這樣一個家喻戶曉的洗衣機品牌,進入21世紀後就發展得極為坎坷,期間控制權幾經易主。
2008年,美的注資小天鵝16.8億元占股24.01%,成為了大股東,此後幾年,小天鵝一步一步地被美的蠶食,被美的控制。
到了2018年10月,美的以143.83億元全資收購小天鵝。随後,小天鵝正式退市并摘牌,黯然收場。
華淩(WAHIN),瞄準年輕市場,面向互聯網時代做出的年輕化轉型變革,在設計、研發、制造、售後環節均與美的為同一團隊;
酷風(Comfee),美的高品質的家用中央空調;
Master Kitchen,高端定制家電,誕生于意大利,主要有油煙機、燃氣竈;eureka(優瑞家),1990年創立于美國,百年來一直專注清潔領域。
2、工業技術
主要是家電、汽車、工控領域,涉及GMCC美芝、Welling威靈、Hiconics合康(合康新能(300048))、Sunye日業、Servotronix高創、Dorna東菱、MR美仁半導體、MSCT美墾、Toshiba東芝等多個品牌。
産品覆蓋壓縮機、電機、芯片、汽車部件、電子膨脹閥、變頻器、伺服及運動控制系統、減速機和散熱部件等高精密核心部件産品。
3、樓宇科技
成立于1999年,前身是美的中央空調事業部,産品覆蓋多聯機組、大型冷水機組、單元機、機房空調、扶梯、直梯、貨梯等以及樓宇自控軟件和建築弱電集成解決方案。
涉及品牌有美的;Clivet,成立于1989年意大利貝盧諾,歐洲知名中央空調品牌,美的于2016年收購其80%股份;美控智慧建築;菱王電梯等。
4、機器人與自動化
主要圍繞未來工廠相關領域,包括工業機器人、物流自動化系統及傳輸系統解決方案,醫療、娛樂、新消費領域解決方案等。
涉及品牌有庫卡(KUKA),德國工業4.0的象征,于2016年加入美的集團,專注自動化、數字化解決方案;瑞仕格(swisslog),KUKA集團成員,自動化物流領域。
5、數字創新
在商業模式變革中孵化的新型業務,包括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軟件服務、無人零售解決方案等。
涉及的品牌有很多,不過産品大多比較小衆。
将以上5大事業群針對客戶類型,分為C端和B端産品。
C端産品主要是家用電器,2021年美的集團空調、洗衣機、冰箱國内市占率分别為33%、30%、17%。與此同時,積極拓展廚電、小家電、掃地機器人等領域。
空調:
行業龍頭,具備價格和産品雙重優勢。
一提到空調,首先想到的就是董小姐的那句“好空調,格力造”。
其實作為家用空調界的兩位大佬,都收獲了一批死忠粉。不過從2019年開始,美的空調的銷售均價開始降低,對格力形成明顯的價格優勢。
洗衣機:
行業第二,第一是海爾。
相較于海爾,美的在高端線路上花了不少力氣。當下洗衣機消費結構升級趨勢明顯,根據奧維雲網數據,一方面洗衣機平均容量全渠道提升,2021年波輪、滾筒單洗全渠道容量分别為8.3KG、9.6KG。
另一方面洗衣機的烘幹功能受到消費者青睐,洗烘一體機線上、線下份額分别為 35.0%、49.8%。
同時,在洗衣機保有量接近一戶一機的情況下,美的的幹衣機能有效發揮優勢。
目前幹衣機正處于培養消費認知的階段,未來市場可期。
美的于2008年收購小天鵝,旗下品牌COLMO更是科技感十足,能夠通過智感模型精确判斷衣物面料和調整轉速,同時能夠針對不同面料智能匹配洗滌程序。
冰箱:
目前冰箱市場進入存量時代,消費升級趨勢明顯,美的和海爾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美的的科技轉型能否助力冰箱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可以拭目以待。
廚電:
包括吸油煙機、集成竈、洗碗機等。
2020年我國吸油煙機城鎮每百戶保有量為82.58 台,農村為30.89台,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021年美的吸油煙機、燃氣竈内銷量份額為10.52%,位列行業第三。
美的于2017年加入集成竈市場,美的、華淩雙管齊下,美的負責中高端市場、華淩負責中低端市場。
另外目前消費者對于洗碗機的接受程度在不斷提升,尤其是城市裡上班一族加班情況比較常見,更願意選擇能解放雙手的洗碗機,不過美的洗碗機目前還是出口為主,之後國内市場估計也會慢慢擴大。
小家電:
1993年成立美的電飯煲公司就算是踏進了小家電行業,尤其是小型廚房家電,像豆漿機、電磁爐、榨汁機、電飯煲、電壓力鍋等市占率達到20%以上,行業地位顯著
掃地機器人:
近年來很火,随處可見掃地機器人的廣告,根據奧維雲網數據,2021年美的掃 地機器人均價低于行業平均水平,1000元左右,主打中低端掃地機市場。
2022年3月美的S8掃地機器人上市,洗拖一體,功能升級,相比行業内知名的科沃斯、石頭科技更具性價比。
B端産品在2021年占美的營收的21%,包括工業技術、樓宇科技、機器人及自動化、數字化平台,前三者2021年的營收均接近200億。
工業技術:
涉及家電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工控部件、綠色能源這四個方面。
這四個業務闆塊都分工明确,其中GMCC壓縮機、威靈電機、美仁半導體的家電芯片對家電零部件負責;威靈車用壓縮機、EPS電機、電子水泵負責汽車零部件;合康新能變頻器負責工控部件;合康新能光伏發電負責綠色能源闆塊。
樓宇科技:
商用暖通空調為基礎,再依托菱王電梯、樓控系統。這塊業務是美的的新業務,因為國内的樓宇暖通和電梯基本上是外資主導的,根據前瞻産業院數據,2020年電梯行業
前六(奧的斯、迅達、通力、蒂森、日立、三菱)合計市占率70%,再加上近幾年國産替代也是大的方向,符合美的一向的跟着政策走的思路。
機器人及自動化:庫卡2016年加入美的,2021年扭虧為盈,不過對于庫卡在國内市場的進一步開拓還是拭目以待。
數字化平台:包括美雲智數、美智光電、萬東醫療,其中美雲智數提供“咨詢 産品 實施”的全流程數字化解決方案;美智光電主要用于照明;萬東醫療主要負責醫療器械領域
三、業績分析
2021年營收3412億,同比增加20.06%,淨利潤259億,同比增長5.34%,經營現金流淨額351億,同比增長18.73%,加權平均淨資産收益率24.09%,同比下降0.86%。
2021年的營收相對近幾年來說,增長是比較多的。
如上圖所示,從近五年來看2017年的表現非常好,營收2419億,同比增長51%。
但是随後增速就開始放緩,2018年營收2618億,同比增長就大幅度下滑到隻有8%。
2019年營收2794億,增長依然隻有7%。
2020年幾乎沒怎麼增長,僅僅多了63億。
2021年增速有所提高,增長了20%。
淨利潤倒是每年穩定少量的在增長,但是2021年沒能跟上營收的增長幅度,增收沒怎麼增利,并不樂觀。
業績分析方面選取海爾智家、格力電器進行比較分析。
接下來還會單獨詳細分析海爾和格力,感興趣的朋友持續關注跟蹤。
從近三年營業收入來看,美的集團,同比增長分别為6.71%、2.27%、20.18%。
海爾智家同比增長分别為9.05%、4.46%、8.5%,格力電器同比增長分别為0.24%、-14.97%、11.24%。
這裡面格力電器每年的增長是最弱的,尤其是2020年還出現了下降,而美的集團在去年增長是最好的,達到了20%,在這三家裡,美的集團的體量是最大的,一年還有20%的增長,不得不給個大拇指,希望繼續保持。
從近三年扣非淨利潤來看,很明顯海爾智家的扣非淨利潤是遠低于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的,而格力電器的扣非跟美的集團卻是不相上下。
雖然海爾智家的銷售毛利率是最高的,并且還在逐年提高,而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毛利率都在逐年下降。
但從三家公司的銷售費用就不難看出,格力電器在銷售方面是有很大的優勢的,較低的銷售費用直接反映在扣非上,而海爾智家的銷售費用一直居高不下,也就造成了它雖然毛利率在這三者中最高,但扣非淨利潤卻遠低于其他兩家。
格力電器卻是在銷售費用這塊狠狠抓住了眼球,畢竟這是美的和海爾都沒能擁有的神奇能力,莫非是董小姐真起到了代言作用?
當前傳統家電行業在國内市場趨于飽和,家電巨頭們紛紛開拓海外市場。從外銷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來看,最高的是海爾智家,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在全球業務趨于分配上很相似。
從以上指标來看,美的集團有規模優勢,體現在營業收入明顯高于另外兩家,盤子大,也跟美的集團一直在創新開拓各個領域業務有關系,近兩年銷售費用相比2019年也在下降。
但相比銷售費用更低的格力集團仍有一段距離。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美的集團每年營業收入在增長,但銷售毛利率卻逐年下降。
從近三年分紅來看,美的集團每年保持110億左右的分紅金額,格力電器分紅總金額最高,近三年達到了465.04億。
海爾智家分紅最少,内裡最虛,近三年分紅總額相較另外兩家隻有85.82億。
四、所在行業現狀空調:
空調相較于冰箱洗衣機等必選消費來說,它的銷量會受不同國家地區氣候影響,比如英國主要是溫帶海洋氣候,全年溫和濕潤,這樣就不太好打入市場。
再看熱帶季風氣候的印度和熱帶沙漠氣候的非洲,氣候炎熱,就會對空調産生很大的需求,但是這類國家經濟發展并不好,對于空調的消費空間也需要慢慢挖掘。
随着全球氣候變化,對空調消費能力不足的國家的經濟發展,空調的空間也會相應擴大。
洗衣機:
屬于必選消費,各個發達國家滲透率在90%左右,以印度、菲律賓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滲透率稍低,有進一步挖掘的空間。
冰箱:
屬于可選消費,大部分區域的市場已趨近飽和狀态。隻有人均GDP比較低的國家,像印度、泰國、菲律賓等仍有提升空間。
總的來說,家電市場在發達國家都趨于成熟,發展中國家近幾年增速較快,也慢慢趨向于成熟。而像人均GDP較低的印度、泰國、菲律賓等國家,仍然有進一步開拓的空間。
五、可能的風險點1、原材料漲價
新冠疫情開始,全球各大央行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放水,接着就是銅、鋁、鋼等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另外,因為疫情,生産、運輸難度加大,導緻價格不斷上升,增加了商品生産成本。
舉個例子,2021年年初,全球現貨鋁價格在15000元/噸左右,到了2021年年末漲到了23000元/噸的水平,全年現貨鋁均價達到了18946元/噸,同比漲了33.5%。
上遊的不斷漲價,最終引起下遊制造業商品漲價。
3月16日起,美的集團就陸續開始上調各類家電價格,讓原本進入疲軟期的家電市場更是雪上加霜。
2、家電市場趨于飽和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像冰箱、洗衣機等白色家電的百戶居民擁有率均已接近或者是超過了100%。
說明我國居民家用電器的普及度已經趨于完善,家電市場已經告别增量時代,進入了存量博弈時代。
因此,對于美的集團這麼大個盤子來說,想要再現輝煌,高速增長,是不太可能的了。
存量時代,美的集團的科技轉型或許也能起到關鍵作用。
3、房地産仍處迷霧
家電行業與房地産行業高度相關。
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之後,房地産去杠杆效果明顯,直至今天地産行業接連暴雷,都體現出了中央調控房地産行業的決心。
這無疑也給家電行業帶來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為新房對家電的需求是剛需。
4、B端業務還未成熟
自2013年美的開啟科技轉型以來,發展和收購了不少公司,也開拓了工業技術、樓宇科技、機器人與自動化、數字化創新業務。
這四項其實就已經占了美的五大事業群中的四席。根據2021年财報數據,剔除内部交易的美的B端業務共創造營收約750億元,占比總營收達22%。
在C端業務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B端無疑能夠添磚加瓦,但B端前期投入較大、成長慢等缺點也不容忽視。
以KUKA(德國庫卡機器人)為例,這是美的第一次涉足B端業務。
2015年美的開始持股KUKA,直至今日美的集團已經持有KUKA 94.55%的股份,并于今年5月17日在年度大會上正式私有化了KUKA。
從操作流程上來看,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但是從數據上來看,這個耗時7年,耗資300多億的項目短期内并沒有産生很大的效益。
2021年,KUKA給美的帶來272.8億營業收入,這個數字相較于前幾年并沒有很大的提升,甚至在2020年還出現了8.98億元的虧損。
并且2021年,美的的賬面商譽價值278.75億,占比淨資産達到了22.49%,其中僅272.8億就有205.4億,在A股市場中僅次于中國電信。
當然,庫卡機器人的商業潛力很大,在未來肯定可以為美的帶來相當的超額利潤,但就目前看,這次B端業務的嘗試還是讓人身心俱疲。
另外,前幾天,現任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在交流會上說,“未來三年行業将面臨比較大的困難,是前所未有的寒冬,美的集團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不确定性,要穩字當頭。”
最近也有消息指出,美的集團未來三年内将裁掉50%的員工,其中2022年預計裁員25%-30%。
不過截止到本篇文章發布時,美的集團官方并沒有對該消息予以确認。
截至2021年底,美的集團員工總數為16.58萬人,如果上述消息屬實,按照較低比例25%計算,裁員總人數也将達到4萬人左右。
2021年年報顯示美的集團支付給職工的現金是320億元,每個職工平均是20萬元,裁員4萬人可節省80億元的人工費用,而去年美的集團全年的淨利潤為285億元。
如果真的省下這筆錢,對業績又會有多大的影響?
所以假設真的進行的裁員,那麼美的集團2022年的财務數據就又成了大家的期待。
總的來說,從美的集團的發展史及現如今的行業地位和所處現狀來看,是一家實打實的好企業,。
國際業務的拓展、銷售費用的下降、毛利率的提升以及B端事業群今後的業績兌現都是值得關注和跟蹤的。
六、總結美的肯定是一家好公司,産品覆蓋面也很全面,品牌形象都不錯。
按我的計算,未來三年每股平均收益大概在4.5元左右,理想價位46元,到92元就很高了可以減持。
專注于上市公司财報和基本面深度分析。
很多時候,盈虧也隻是一念之間!
點贊關注持續更新内容,能為你規避很多風險。
後面會公布所有分析過的公司,以及我覺得優秀的公司表格,并且盡量及時更新數據和觀點,以供參考。
一起探索企業基本面的研究,收獲必然巨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