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初期,董卓篡亂,導緻天下大亂,群雄并起,這段動蕩的曆史,也造就了不少英雄,如關羽、諸葛亮等,個個都大名鼎鼎,流傳千古。
治世是文臣的天下,亂世是武将的舞台,三國沒有辜負它的時代特色,湧現出了一大批武将,如趙雲、甘甯、典韋、馬超、關羽,他們的故事精彩紛呈,各有千秋,如關羽的單刀赴會,趙雲的長坂坡七進七出等。
除了武将,謀士也是三國的一大看點。三國時期湧現出了一大批謀臣,如諸葛亮,郭嘉,司馬懿等等,他們個個智力超群,精于謀略,讓整個争霸大戲精彩疊出,扣人心懸。
諸葛亮的隆中對,讓天下大勢躍然紙上;郭嘉獻計,讓曹操連滅強敵,成就一番霸業;周瑜赤壁放火,燒掉了曹操20萬大軍;龐統獻計取西川,讓劉備勢力空前強大;陸遜火燒連營,讓劉備一敗塗地;司馬懿老奸巨猾,如嘗所願,獨攬大權。
三國中,謀士排名為卧龍、鳳雛、幼麒麟、冢虎、鬼才、毒士。諸葛亮排名第一,可以說實至名歸,他不僅幫助劉備,建立了蜀國,更有很多經典故事,如空城計,草船借箭,三氣周瑜,七擒孟獲,無不述說着他的聰明才智。三國中的一些大謀略家,如周瑜,司馬懿等,都在與諸葛亮的正面較量中,處于下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諸葛亮的曆史地位。
坊間有傳言,郭嘉不死,卧龍不出。一些人認為,郭嘉的才能要高于諸葛亮,若不是郭嘉早逝,很可能就沒有後來的三分天下。赤壁戰敗後,曹操也說:“若奉孝在,我焉有此敗。” 似乎印證了這種說法,其實不然,曹操這樣說,隻是對失去郭嘉的一種痛惜和對郭嘉才能的一種認可。
郭嘉,字奉孝,是曹操帳下重要謀臣。他早先在袁紹帳下謀事,但是袁紹好謀無斷,難成大事,于是轉投了曹操。郭嘉在曹操帳下沒幹多久,就因病去世,雖然他跟随曹操時間不算太長,但是功績甚大,他為曹操做的這三件事,就足讓他流傳青史。
一是官渡之戰前,提出了十敗十勝論。當時曹操處于劣勢,對于戰争的結局心裡也沒底,郭嘉的十敗十勝論,讓他信心大增,最終擊敗袁紹,打赢了官渡之戰。當然官渡之戰的勝利,并不能完全歸功于郭嘉,荀彧、許攸等人,也為曹操的勝利奉獻了很大的才智。
二是下邳之戰,當時曹操攻打呂布,由于下邳城池堅固,再加上呂布有陳宮張遼等能臣猛将,曹操久攻不下,有心放棄,這時郭嘉進言,指出呂布有勇無謀,若氣衰力竭,便不久于敗亡。曹操聽了郭嘉的話,沒有撤軍,果然之後水淹下邳,生擒呂布。
三是遺計定遼東。袁紹雖死,但是勢力尚存,不過他的三個兒子自相殘殺,袁尚,袁熙逃入遼東,曹操乘機揮兵北上。在路途中,郭嘉染病身亡,享年38歲。郭嘉在臨死前,為曹操訂下遺計,使曹操滅了兩袁,平定遼東。
郭嘉人稱 “鬼才”,但在名氣上,略遜于諸葛亮。諸葛亮人稱卧龍,未出山前,就有卧龍鳳雛,得一人者可得天下的傳言,可見諸葛亮在當時的認可度。諸葛亮的一番隆中對,就将天下大勢分析的一清二楚,出山後,更是屢屢建功,幫助劉備成就了一番大業。
郭嘉和諸葛亮,都堪稱有大才大謀之人,也都幫助自己的主公,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但是二人從未較量過,既諸葛亮出山時,郭嘉已病亡,所以說也很難斷定他們二人誰更勝一籌。但是郭嘉重要擅長謀略,而諸葛亮在政治、發明、軍事、文學都取得了不俗成績,從這點上看,諸葛亮更勝一籌。
關于郭嘉不死,卧龍不出,若解讀為諸葛亮忌憚郭嘉,為了自身名譽而不願出山,這純屬是無稽之談。諸葛亮未出山,隻是未遇明主,而正是劉備三國茅廬,打動了諸葛亮,諸葛亮才蔚然出山,幫助劉備成就了一番霸業。
郭嘉不死,是否會有後來的三分天下,也許會有,也許不會有,不過曆史不能假設,未發生的事誰也不能推斷。正因為沒有郭嘉,曹操才赤壁慘敗,不過也造就了後來的三足鼎立,成就了一段精彩紛呈的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