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舞曲之王”- 約翰·施特勞斯的不朽名作:“藍色多瑙河”,風靡歐洲,譽滿全球
——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藝術生涯及輝煌成就綜述
向陽光
一、輝煌成就
約翰·施特勞斯即小約翰·施特勞斯。他是奧地利輕音樂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創作了不朽名作《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為19世紀維也納圓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曾帶領樂隊訪問歐洲各國,使維也納圓舞曲風靡全歐洲。由于他把華爾茲這種原本隻屬于農民的舞曲形式提升為了哈布斯堡宮廷中的一項高尚的娛樂形式,因此被人們稱為“圓舞曲之王”。他的藝術成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輩們,如約瑟夫·蘭納和老約翰·施特勞斯,也更為人所熟知。約翰·施特勞斯是一位多産的作曲家。其作品包括圓舞曲168首,波爾卡舞曲117首,卡得累爾舞曲73首,進行曲43首,輕歌劇16部,對于歐洲輕歌劇的發展有着相當深遠的影響。
1848年,他訪問羅馬尼亞并舉辦音樂會,這期間他在當地居民的鼓動下推翻了奧地利領事。在維也納發生革命的時日裡,他是國民軍樂隊的隊長,指揮了《馬賽曲》和他自己創作的革命進行曲和革命圓舞曲。他的名聲在革命以後愈益提高。1851年開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國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約翰·施特勞斯擔任宮廷舞會音樂指揮;1863-1870年,擔任奧匈帝國皇室和王室的宮廷舞會樂隊隊長之職。1870年,作為圓舞曲和舞曲作曲家處于榮譽高峰的約翰·施特勞斯(他當時已經寫了大約340首圓舞曲和其他舞曲)轉向舞台樂的創作。他寫了17部輕歌劇、1部歌劇和1部芭蕾舞曲。1872年,施特勞斯的美國之行轟動一時。1873年在奧地利維也納世博會上,約翰·施特勞斯演奏了風靡全球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作品第314号)。在1894年舉行慶祝斯特勞斯從事藝術活動50周年慶祝會時,他收到了來自全世界的祝賀和授予他名譽會員稱号的證書,這一切顯示出這是一次真正勝利的盛會。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時期卧病以後于維也納去世,維也納人民舉行了十萬人的盛大葬禮。
小約翰·施特勞斯一生的創作活動大緻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時期為1863年以前。在這一時期裡,他基本遵循維也納圓舞曲模式,但已在作品中增加了音樂的表現力。
第二時期為1864-1870年。這時,他的創作已趨于成熟,創作了大批至今仍廣為流傳的著名圓舞曲,如《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
第三時期為1871-1899年。斯特勞斯又寫出了著名的《南國玫瑰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皇帝圓舞曲》等藝術珍品。同時還創作了一批輕歌劇,自1871年後的近30年中,他陸續寫了16部輕歌劇。在J.奧芬巴赫和蘇佩影響下,他充分運用維也納圓舞曲及其他舞曲體裁,使維也納輕歌劇别開生面。其中《蝙蝠》(1874)和《吉蔔賽男爵》(1885)尤為突出。
小約翰·施特勞斯是一位天才,一位多産的作曲家。他創作了《蝙蝠》、《羅馬狂歡節》、《阿裡巴巴與四十大盜》、《吉蔔賽男爵》等16部輕歌劇。輕歌劇的題材回避尖銳的社會矛盾,音樂則充滿歡快、熱情、幽默的情緒,曲調扣人心弦,對後來F.萊哈爾等人的輕歌劇創作産生了影響。雖然斯特勞斯的作品對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迄今不少優秀作品依然受到歡迎,它們反映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氣質,和奧地利民間音樂、維也納市民音樂有着血肉聯系。小約翰·施特勞斯的創作以《藍色的多瑙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