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流程
測量放線→成孔→清孔并檢查成孔質量→鋼筋籠制作→下放鋼筋籠→二次清孔→灌注混凝土→養護→樁頭破除→檢測
二、施工要點
1、根據施工圖紙及現場控制網,放出樁位;
2、灌注樁成孔方式有多種,常見的為:鑽孔灌注樁(泥漿護壁正循環、反循環、套筒護壁等)、幹作業(長螺旋鑽孔、機動洛陽鏟成孔、人孔挖孔等)、沖擊成孔等,需根據現場地勘報告及實際情況靈活選用,現場應采用隔樁跳打法施工。
3、鋼筋籠制作及下放
主筋必須按照圖紙設計要求,均勻與加勁圈點焊,要求與加勁圈垂直,長樁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長度應根據吊裝條件和總長度計算确定,相鄰兩段鋼筋骨架的接頭需按設計、規範要求錯開。主筋焊接完畢後,按設計要求綁紮箍筋,及焊接定位鋼筋。主筋采用滾軋直螺紋接頭連接,或者焊接,需滿足相應質量要求,并按照規定見證取樣送檢。鋼筋籠入孔安裝時要保持垂直,混凝土保護層墊塊設置間距不宜過大。
4、 混凝土一般采用導管法澆築,施工過程應注意:
二次清孔完畢,檢查合格後應立即進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其時間間隔不宜大于30min;
混凝土塌落度180—220mm,充盈系數大于1.1;
混凝土要從漏鬥邊側溜入導管内,不可一次放滿,防止聚氣;
灌注時應勤于提動和反插導管,沖搗水下混凝土,助其密實;
為防止鋼筋籠上浮現象的發生,應在水下混凝土接觸到鋼筋籠時保持較大的導管埋深,并放慢灌注速度,(為防止鋼筋骨架上浮,當灌注的混凝土頂面距鋼筋骨架底部1m左右時,應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當混凝土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時,提升導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複正常灌注速度);
混凝土頂面應超過設計樁頂标高0.5-1米,以保證鑿出浮漿後的樁頂混凝土質量能滿足設計要求;
灌注結束時,要緩慢拔出底管,避免沉泥塊和空氣壓入樁内,影響樁頭混凝土強度;
需一次性連續澆築完成,每根樁根據規範要求留置混凝土試塊;
5、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的80%以上,方可破除樁頭,破除樁頭時應注意:
環切時注意不要傷及鋼筋,樁頭破除後,樁頂部分微凸(樁中心略高,周邊略低)。
在破樁頭過程中,要保護好樁頭鋼筋和聲測管(有聲測管時),不得随意彎折樁頭鋼筋。
嵌入承台(或系梁、接樁)的錨固鋼筋長度不得低于設計規範規定的最小錨固長度要求。
破除樁頭後,樁頂應無殘餘的松散混凝土;在測設樁位中心完成後,在破除後的樁頂彈兩條交叉墨線,明顯标識出樁中心和樁号。
6、檢測
按照規範要求數量進行單樁承載力檢測;
按照規範要求數量進行樁身質量檢測(小應變或者聲測),聲測需在混凝土中預埋聲測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