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孔子與老子兩人,大家應該并不陌生,他們一個是儒家創始人,一個是道家創始人,而且兩人都生活在春秋晚期,基本屬于同一時代,同時,據不少史料記載,孔子曾多次拜訪老子,向他請教。
其中,孔子首次拜訪老子是在17歲那年,第二次是在春秋昭公二十四年,此時,孔子三十四歲。
然而,萬萬沒想到,孔子跋山涉水,終于見到自己的前輩老子,并興緻勃勃走到其身邊,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說出後,老子卻隻說了一句話,便将其打發走,那這就究竟是為何呢?
老子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所記載:孔子适周,将問禮于老子,孔子從魯國長途跋涉,拜訪老子,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到老子這裡印證學問。
所以,兩人一見面,便侃侃而談,博古論今,滔滔不絕起來,另一方面則是想聽聽老子的想法與學問,取長補短。
沒想到,正當孔子說出自己的心中所想後,老子卻絲毫不留情面的一一予以否定,将孔子心目中的優秀先賢全部說了一遍。
緊接着,淡淡說道:君子,如果天下太平,社會安穩,官場較為幹淨,就可以出來坐坐公車,當個官,如果運氣不好,發現官場較為腐敗,那就去野外随風散步生活也是足夠惬意。
一旁的孔子聽後,很是詫異,因為此時的他年僅34歲,正是滿腔抱負,志向滿滿,雄心勃勃之時,所以,對老子的話大為不理解。
老子與孔子
可是,反過頭來一想,正是因為此時的他,年輕氣盛,在他身上表現出一股傲慢的氣質,甚至還有點咄咄逼人,所以,此時正需要這樣的話來點醒,給予他當頭一棒。
緊接着,老子仍毫不畏懼,說道:這世界比你的額頭堅硬得多,不要正面撞上了,不僅要知道進,更要學會退,不僅要學會勇,還要懂得怯,不僅要知道直行,還要明白迂回,不僅要明白堅定,還要學會靈活。
孔子聽後,半天沒有說一句話,陷入了深思,這一點在孔子之後的語錄體著作《論語》隐約可以看到老子的影子。
比如:子曰: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隐,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這些雖然是出自孔子的著作,但是也是受老子當年的傳授。
老子
除此之外,孔子與老子坐下來,老子緊接着對孔子道: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這句看似平平無奇的話語,卻悄悄指出兩個字:藏與愚,其實,藏就是愚,要把智慧藏起來,把才華藏起來,把理想藏起來,把志藏于胸中,而藏不是指沒有,也不是放棄。
而是一種基于内心的堅持,也是一種含蓄的堅定,不需要昭告天下,而老子口中的愚,并不是貶義,而是一種褒義的藏,将智慧藏起來,低調一點,含蓄一點,這樣才能順利抵達成功的彼岸。
接下來,老子更是拍着孔子的肩膀,說:戒掉你身上的傲氣,戒掉你内心的欲望以及過度的志向。
老子
我們可以敞開想想,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正值青壯年之時,意氣風發,朝氣蓬勃,胸懷高貴的理想,自信滿滿,鬥志昂揚。
這些顯現在身上的優點,是他的财富,也是成功的資本,但是,如果不在關鍵時刻去掉一些過分的傲氣與欲望,适度補充一些淡泊與退守,最終也很難達到真正的成功。
對于此時的孔子來說,擁有了一定的學問,心中也有着遠大的志向,胸襟與遠見也在心中,但是唯一缺少的東西就是彈性的性格,适當的退守與淡泊,将會大有作為,成為大才。
其實,從始至終,老子對孔子說了那麼多,歸根結底一句話:性格即智慧,一個人如果能很好地把控自己的性格,無論做什麼事情了,都會有所成功。
老子雕像
俗話說本性難移,但是,隻要在适當的時候給予教導與引導,将會有所改進,這樣對一個人的成長大有好處。
老子與孔子都是我們喜歡與尊敬的先賢,兩個人的觀點也各具特色,而且互相都有借鑒與學習,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各具特色,是我國不可多得的瑰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