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世界級人才培養成功率

世界級人才培養成功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15:03:46

世界級人才培養成功率?觀察人才培養如何跟得上“天文熱”升溫的速度,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世界級人才培養成功率?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世界級人才培養成功率(人才培養如何跟得上)1

世界級人才培養成功率

觀察

人才培養如何跟得上“天文熱”升溫的速度

近年來,随着國家對基礎學科投入加大和更多天文空間項目的建成,有關深空探測、各類觀測設備問世等消息不斷見諸新聞,國内天文學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加大。目前,全國已有20多所高校開展天文學教育和研究。一直被稱為冷門的天文學專業正在悄然變熱。

盡管如此,近日,在多位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的天文學專家和學者看來,目前國内培養天文學人才的數量還遠遠滿足不了國家戰略發展的需要,人才缺口巨大。

中國科學院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國家天文台副台長劉繼峰希望:“未來10年内将中國職業天文學者人數至少能提升到1萬人。”劉繼峰說,但以目前每年增長300人的速度來看,是遠遠無法實現的。

中學時代的劉繼峰就是一名天文愛好者,從讀大學到出國做博士後研究,再到回國任教,他一直都與天文學打交道。劉繼峰觀察發現,高考報志願時,主動填報天文學專業的學生非常少。

劉繼峰以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為例,該學院每年招收本科生16人左右,盡管天文學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并不比其他熱門專業低,想學好天文學,要有出色的物理和數學能力做基礎,但是,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是從其他專業調劑過來的。

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後,劉繼峰發現,很多學生最初不選擇天文學專業,不是因為不喜歡,更多人是因為不了解,繼而影響了專業選擇。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專家分析:天文學之所以被稱為冷門專業,是因為以往國家對這個專業的人才需求量不大,社會關注度也相對較低,家長和學生對于進入天文學專業後要學什麼課程、未來的就業發展如何也不是很清楚。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天文夢,在仰望星空時會産生無數的遐想。這是刻在我們基因裡的好奇心。”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院長李向東說,但很多人在生活學習環境中,較少能接觸到天文學,這樣的夢想和好奇心也就慢慢變淡了。

如何能讓更多青少年了解和熱愛天文學?李向東建議,高校天文學科要“走出去”和“請進來”。“走出去”就是高校老師走進中小學甚至幼兒園、走進社會,通過科普講座和活動,結合新媒體手段把天文知識傳遞給更多青少年。“請進來”就是通過舉辦研讨班、夏令營等,邀請中小學的教師和學生走進高校的天文學院,讓他們了解天文學家是怎麼研究天體的,激發他們對天文學的興趣和熱愛。

近年來,多所開設天文學專業的高校通過舉辦系列科普講座、夏令營和設置天文學拔尖人才班,來發現和培養天文學人才。但對于天文學招生和人才培養而言,這隻是一個良好的開始,任重而道遠。

“天文學者們應該行動起來,多下一些普及天文學知識的‘慢功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陸由俊說。他去中小學講座時,孩子們專注的眼神讓他印象深刻,提出的問題還會把他難倒。

在陸由俊看來,天文學工作者從事天文科普非常必要,既可以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還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他們對科學探索的向往。

不僅如此,不少接受采訪的天文學者呼籲:中小學應該開設天文課程。作為自然科學的六大基礎學科之一,天文學是唯一沒有進入中小學課程的學科。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發起成立了天文科學教育聯盟,通過整合科研機構、高校、中小學等各方資源,讓天文學家、科學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充分互動交流。目前,天文科學教育聯盟已經在北京多所中小學進行試點。通過對中小學的科學老師進行系統和職業化培訓,幫助其勝任天文學課程的講授。

加強中小學階段學生的啟蒙,是“天文熱”人才培養需求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在天文學人才培養的“下遊”——高等學校,近年來有利于天文學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政策和措施先後推出。比如,2020年教育部啟動實施了“強基計劃”,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選拔培養基礎學科的拔尖創新人才,其中就包括培養天文學人才。教育部天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也一直鼓勵并協助更多大學成立天文系或設立天文專業。

開設天文專業的一些高校也在提高自身的“内功”上下功夫。以中國科學院大學為例,該校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下了不少功夫讓被調劑的學生了解和喜歡天文學。在保證本科前兩年學好基礎課程的前提下,為提升學生對探索宇宙的興趣、激發學習天文學的原動力,該校專門為大一、大二年級的天文學專業學生開設了《發現宇宙》課程,由多位中科院院士輪流擔任主講。此外,該校還提前開設天文學實踐類課程,讓學生們動手拆裝望遠鏡,嘗試天文觀測。

李向東介紹,從近年來的相關數據看,包括天文學科在内的一些冷門專業,無論從升學、就業情況以及未來發展等方面,并不比熱門專業差。

李向東以南京大學為例。今年5月,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發布了202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該報告稱:2021屆畢業生共82人,其中本科畢業生48人,占畢業生總人數的58.54%;碩士畢業生和博士畢業生分别為15人和19人。從畢業去向看,升學是畢業生的首選,占比45.12%,其中本科生境内外升學深造比超七成。報告還顯示,從畢業生就業流向看,前三位分别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和“教育”行業。

在數位受訪的天文學專業學生看來,不必太在意外界如何評價天文學專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優秀畢業生侯美存已經專攻天文學專業10年了。讓她覺得幸運的是,大三時就參與到科研項目當中。從本科到博士研究生,侯美存在南京大學接受了專業系統的培養。現在,她又選擇了前往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

“熱愛的專業,值得全心去奔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博士研究生馮浩然說。當年因為高考成績不如預期,馮浩然沒考上心儀大學的天文學專業,而是選擇了與天文學相關的光學專業。大學時代,作為學校天文學協會的主力成員,馮浩然經常參加天文科普活動和競賽。在大學老師的推薦和鼓勵下,馮浩然最終考取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天體物理方向的碩博連讀研究生。未來從事天文學領域的研究,是他對自己的職業規劃。

多位接受采訪的天文學專家和學者一緻認為:高校和科研機構、天文學工作者、中小學、以及國家相關部門需要共同行動起來,助力天文學持續升溫,天文學專業招生和人才培養難題才能真正破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培蓮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