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濱州報道
濱州鄒平市,隻是一個普普通通北方小縣。而在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成為美國學者了解中國的窗口,先後有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為外國專家學者來到鄒平市進行學術研究,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及夫人也曾到過,鄒平被很多美國學者成為“第二故鄉”。
500餘人次進行4300餘天次的考察研究活動
美國學者來鄒平考察時居住的地方。
在5月13日,走進鄒平市馮家村村口,兩幢“小洋樓”别具一格,這個小院正是當時美國學者來鄒平考察時住過的地方。走近小樓,裡面的大部分格局和陳設都按照原來的樣子保留至今。原馮家村村委主任張林告訴記者:“在上世紀80年代的農村,這些都很洋氣和先進的,美國學者的到來也讓我們村民感到很新鮮,也願意和他們了解,很多人還和美國學者成為好朋友。”
美國學者在鄒平考察。資料片
上世紀70年代經國家多部門的考察遴選,最後确定了山東省鄒平縣以馮家村為基地的9個村鎮,作為中國農村首批對美國學者開放的調查點。
據鄒平市政府辦公室黨組成員、三級主任科員楊學平介紹,當時的美國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對在鄒平的社會研究項目非常重視,于1985年和1986年兩年分别派出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到鄒平進行試考察。考察通過後,從1987年開始,美國就政治、經濟、曆史、文化、環境等考察内容連續五年到鄒平縣調查點進行跟蹤考察研究。在這一階段的集中考察活動中,鄒平縣先後接待美國學者在縣區域進行了87人次、1487天次的全方位跟蹤式的社會多學科調查研究活動,美國學者考察範圍涉及鄒平縣的9個鄉鎮、16個村和69個縣直部門。
根據前五年在鄒平的考察研究活動的實際情況,在美國學者的積極要求下,美國學者在鄒平的考察研究活動又延長了5-15年。據濱州市外事部門統計,截止到目前,鄒平縣先後接待了來自包括美國在内的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專家學者500餘人次超過4300天次的考察研究活動。
美國學者和村民打成一片,成為村裡的洋村民
“太多啦,記不清了,那幾年不斷有人來。”因為陸續來過的美國學者較多,當時鄒平市馮家村村民習以為常。
而對于美國學者的印象,村民們則表示說:“他們在村裡就是走家串戶地聊天,上到70歲的老人,下至6歲小童都要聊。”
美國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艾恺和村民交談。資料片
美國芝加哥大學終身教授艾恺在一次采訪中說到他在鄒平的調查:“一開始我很有條理地向村民提問題,結果他們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後來我發現,先跟他們聊天,講東講西,問他們小時候玩什麼、吃什麼,他們放松下來就能告訴我很多有趣的事情,讓我了解最真實的風土人情。”就是這樣“輕松”地拉家常,艾恺在二十多年的鄒平調研中,走訪了鄒平幾百位老人,留下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美國學者傅靜考察期間參加劃旱船表演。
正是在這樣的交流互動中,很多美國學者融入當地的生活,還和百姓成為好朋友。美國匹茲堡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研究生傅靜來到鄒平縣西董鎮北禾村,就《農村婦女孕期在家中的地位及社會關系》的課題進行了為期18個月的連續考察。她吃住在北禾村,每天都到村民家裡了解風土人情、家庭生活和民俗習慣等情況,長期的實地考察研究,她與當地村民建立了深厚友誼,她也自然成為北禾村的普通一員,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北禾村的洋村民”。
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及夫人也曾到過鄒平
“卡特總統很平易近人,在鄒平的馬路小吃店買了跟油條,邊走邊品嘗。”據當時負責接待的服務人員回憶。
是的,1997年7月25日到28日,在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梅兆榮的陪同下,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及夫人等一行專程到訪鄒平縣。卡特在鄒平期間,他先後參觀考察了西董鎮北禾村、韓店鎮西王村、鄒平第一中學、鄒平福利公司、鄒平熱電廠等地。卡特一行還多次在散步時和普通農民接觸。
據楊學平介紹,2008年7月1日,卡特特意撰寫了祝賀信件,通過戴慕珍教授轉交給鄒平縣外辦。他還特别提到1997年7月他與奧克森伯格訪問鄒平親身體驗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以及雙方不斷深化的友好關系”。他發現改革開放政策給生活在鄒平的人民帶來了巨大變化,使其深受感動。
在楊學平看來,調查點的開放為外國學者特别是美國學者更好地了解中國農村搭建了很好的研究平台,更對鄒平縣的對外開放工作有着巨大而深遠的意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