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一到萬物複蘇,不少花草開始生長,而很多商家在這時抓住了商機,開始在朋友圈宣傳“春天不補鈣,後悔一整年”的謬論,文章看起來貌似很有道理“春天陽光明媚,是兒童長高的黃金期,理所當然的也成為補鈣的最佳時期”,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
不少家長盲目相信被收了智商稅。實際上,寶寶補鈣最重要的是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什麼時候缺就什麼時候補,與季節沒有任何關系。
1、頭發發黃
很多家長盲目相信網上的傳言,認為寶寶的頭發黃是缺鈣的表現。實際上這兩者毫無關系,孩子頭發發黃,隻是因為胎毛還沒換。
2、寶寶容易出汗
很多時候家長過度緊張,把自己所認為的缺鈣症狀往寶寶身上套,一看到孩子出汗,就覺得可能是缺鈣了。雖然有這種可能性,但大多時候還是因為家長過度關注,将這二者之間強行扯上關系,說不準給孩子脫一件衣服就能發現寶寶很快便不出汗了。
3、寶寶枕秃
其實寶寶枕秃也是很常見的現象,不一定與缺鈣有直接聯系,經調查顯示,大多數寶寶枕秃都是因為躺在床上時間過長蹭掉的,而不是因缺鈣。
4、寶寶容易醒,睡不踏實
這一點更是虛無缥缈。讓寶寶睡不踏實的原因實在是數不勝數,有可能是因為肚子餓、腸胃不舒服,又或許是溫度不适宜感到過熱過冷,還有可能是因為尿濕褲子。這些原因都會讓寶寶睡不踏實,與缺鈣無關。
其實寶寶缺鈣也是不容易的,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家長的過度關注,結果适得其反。正常來講,隻要寶寶喝奶正常就不會缺鈣,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攝入奶粉的量是有相應規定的,在相應年齡段攝入的鈣也足夠他們生長發育,不會出現缺鈣的可能。對于斷奶後的寶寶來講,每天隻需要給他們攝入一定量的牛奶,再加上一日三餐,缺鈣更是不可能。
可這時又有一些家長反應,孩子在醫院檢查結果顯示缺鈣這是為什麼呢?
1、骨密質過低
首先骨密質檢查結果是否正常是以成年人的骨密質正常範圍來定義的,但寶寶本身的骨密質比成年人低,即使該項結果顯示低于于正常值也無法說明孩子缺鈣。
其次,該項檢測的幹擾因素過多,技術尚未成熟,很多專家也發出質疑,這一項檢查不能反映兒童缺鈣。
2、血鈣過低
研究結果顯示,血鈣水平不能用于判斷人體鈣的營養狀況。其實,人體中遊離的鈣隻占全體鈣的1%,而當血鈣不足時,其它藏在骨頭中的鈣會立馬分解出來補充血鈣,因此,血鈣大多數情況下是正常的。盡管人體已經缺鈣,但通過測量血鈣也不能準确反映,所以通過血鈣含量判斷寶寶是否缺鈣是不合适的。
說到這裡,還是會有家長擔心寶寶鈣攝入不足,那麼這個時候食補是首要的選擇。調查研究顯示,常見的富含鈣的食品包括奶制品,豆制品,西蘭花等蔬菜,家長隻需要保證孩子蔬果的正常攝入,便不用擔心寶寶鈣不足的情況。雖說給孩子補鈣是好事,但補多了後果不堪設想。
一則新聞顯示,一位一歲的小女孩被家長發現血尿,在醫院就診後直接确診腎結石,甚至出現腎積水的情況。
可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出現腎髒疾病呢?經過調查才發現,孩子的父母怕寶寶缺鈣,每天都瘋狂補鈣,多餘的鈣吸收不了自然會沉積在腎髒形成腎結石。
1、加重腎髒負擔
就像新聞中的一歲女孩一樣,攝入過多鈣後加重了腎髒負擔,使過量的鈣沉積在腎髒,形成腎結石,進一步影響了其他器官的功能代謝。
2、影響其他物質的正常吸收
過度補鈣最容易影響礦物質的吸收,鈣和鋅的吸收是息息相關的,如果補鈣過量,則會導緻寶寶缺鋅。這個危害是極大的,一般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進一步影響鐵的吸收,出現貧血等嚴重後果。
所以說家長一定要準确判斷,不要盲目給孩子補鈣,其實補鈣最重要的并不是補鈣,而是補充維生素D,隻要補的維生素D足夠,正常攝入的鈣就能夠被吸收,自然不會出現缺鈣的情況。
本文為【天天話育兒】的原創内容,【天天話育兒】專注育兒領域深耕細作,默默日更,提供更專業的育兒科普。
關注@天天話育兒,分享更多母嬰育兒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