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說,寒風凜冽, 才懂得松樹和柏樹是最後才凋謝的;由此來比喻君子之行如松柏之後凋,能夠抵禦各種艱難困苦的襲擾而不改衷腸。
孔子作為華夏民族的至聖先師,在道德修養和待人接物方面都有着偉大的成就。孔子一生緻力于“仁義治國”的為政理念,盡管命運多舛,卻始終抱持積極樂觀、謙卑好學的處世态度,孔子是我們華夏民族所有仁人志士的萬世之榜樣!
孔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此語出自《論語•子罕》,意思是:天氣寒冷,才懂得松樹和柏樹是最後才凋謝的。由此來比喻君子能夠經受的起各種人生的苦難與痛苦的折磨,而從來不改變自己為人處世的原則與待人接物的底線。天地萬物都要經曆四季變幻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而人之出生始也同樣需要經曆自然與社會的各種考驗。從降臨人間,能夠受到父母的呵護與愛撫,也有無父無母者;長大後有社會的各種富貴榮譽,也有貧苦饑寒之折磨;直至老年,便如風中之燭,時有各種傷痛與饑疫的困擾。這便如自然界的萬物一般,總是在一年四季之中,經受着各種生死之考驗。孔子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而得到人生的真谛: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作為華夏民族的至聖先師,他與弟子所創建的儒家學說為後世的社會治理以及文明進步都做出了偉大而傑出的貢獻。孔子是值得我們後人永遠崇敬與膜拜的對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